練習三(2)
教學目標:
1、能熟練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乘法、加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靈活選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乘法含義的認識。
3、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小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 第20頁第5、6題
1、第20頁第5題
談話:對于這樣的題目,我們應該分幾步解決呢?
(1)理解圖意: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求什么?
(2)同桌討論:也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3)列式,說說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4)小結:我們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一定要分三步走,只有清楚地理解了題意,才能正確解決。
2、第20頁第6題
(1)同桌討論:理解題意、也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2)獨立解決。
(3)分析: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第20頁第7、8題
1、第20頁第7題
(1)四人合作:尋找兩組圖的區別和聯系。
聯系:都是兩個盒子里放了蘋果。
區別:第一幅圖有兩個盒子,每個盒子都有5個蘋果。
第二幅圖有兩個盒子,但盒子里蘋果數量不一樣。
(2)四人合作完成算式。
要求:每幅圖不一定寫兩個算式,有幾個就寫幾個。
(3)交流
(4)討論:為什么第一題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而第二題只能用加法呢?
2、第20頁第8題
(1)同桌合作完成。
(2)交流:從圖上知道了什么?要我們求什么?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求“做了多少個沙袋”為什么既可能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而求“做了多少個鍵子“只能用加法。
3、問:從7、8兩題中,你學到了什么?
三、第20頁第9題
1、理解圖意。
2、估計:哪個班種的花多些,,為什么?
3、計算:
(1)要具體知道哪個班各的花多些,有什么辦法嗎?
(2)分別計算兩個班種的花。
(3)分析算式,鞏固乘法的含義。
(4)比較得出結論。
課前思考1:
比起前面的解決問題,這課時的練習與實際聯系得更緊密。思考性和比較性很強。特別是第8、9兩題,可以讓學生討論:什么情況下用加法算?什么情況下用乘法算?使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以及乘法與加法的聯系。
課前思考2:
第5題的練習形式是第一次出現。主要是為學習除法通訊用口訣求商作準備。教學時要教給學生利用乘法口訣進行思考的方法。
第8、9題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什么情況有加法算,什么情況用乘法算,進一步理解乘法與加法的聯系與區別。
課前思考3:
面對綜合性比較強的練習,老師在讓孩子利用舊知識和經驗進行自主學習之后,要組織孩子開展討論,通過比較,進一步將各個知識點進行區分和聯系,一方面培養孩子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讓孩子體會到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識來解釋或解答。
課后反思1:
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進行綜合練習,通過圖畫、對話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和用加法解決的問題進行對比,讓學生在練習中比較進一步體會乘法的含義,了解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夠靈活應用適當的算法。
知識鞏固最好的方式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新課程指出要學習有用的數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在本課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讓孩子在自主解決的基礎上展開討論,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如何利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