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探究 注重過程——“三位數(shù)連加”教學實錄與評析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39~40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索三個數(shù)連加算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算法,會用豎式正確計算;能根據(jù)加數(shù)的特點,合理選擇比較簡便的算法進行計算。
2.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意識。
3.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意識。
師:我們先做一組口算題。
出示:
6 + 9 = 7 + 6 = 8 + 8 =
4 + 7 = 9 + 5 = 7 + 9 =
3 + 9 + 4= 4 + 8 + 8 = 6 + 8 + 9 =
3 + 9 + 7 = 4 + 6 + 8 = 6 + 8 + 2 =
教師請完成速度較快的小組“開火車”報得數(shù),其余學生核對。
師生共同討論三組連加算式的算法,引導學生體會比較簡便的算法。
[評析:三位數(shù)連加是一位數(shù)連加的拓展。教學新課時,教師抓住教學內容的這種聯(lián)系,以6道一位數(shù)加法與6道一位數(shù)連加為復習內容,安排學生“視算筆答”。這樣組織,全班一開課就進入了緊張的計算練習之中,為新課學習順利遷移,奠定知識與技能基礎。]
師:看來,我們小朋友的口算水平在不斷提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探討有關幾個班“借書”的問題。
出示教材第39頁例題的情境圖。
師:請大家自己讀一讀問題,想一想算式怎么列?
生:85 + 143 + 126。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算式:85 + 143 + 126。
師:你覺得今天學習的計算有什么特點?
生:今天學習的是三個數(shù)相加,前幾節(jié)課學的是兩個數(shù)相加。
生:今天學習的是三位數(shù)連加。
師:兩位同學說得非常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討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板書課題:連加)能直接口算出這三個數(shù)相加,和是多少嗎?
生:不能。
師:那怎么算?
生:用豎式計算。
師:大家會用豎式計算嗎?請小朋友先在練習本上試一試,算一算。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計算的情況,請寫出不同豎式的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師:大家能看懂這四種寫法嗎?他們算出的結果都是354,和你算的一樣嗎?我們比一比第一種算法和第二種算法,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種兩個豎式是分著的,第二種是連著的。
生:第二種算法的豎式是把第一種的兩個豎式連起來了。
生:第二種算法比第一種算法要少寫一個228。
師:你同意他們的發(fā)言嗎?我也同意。請大家再比較第三種算法和第四種算法,相同嗎?
生:橫線上面都有三個數(shù)。
生:它們都是連著加的。
生:第四種寫法比第三種寫法多寫了一個加號。
師:(指著第三種算法)像這樣的豎式,一般寫一個加號。這樣寫,大家會算嗎?請每位小朋友把第三種算法的計算過程說給同桌聽一聽。
學生同桌間口述第三種算法的計算過程。教師再指定一個學生口述。
[評析:在學生自我探究之后,教師選取了四個學生的典型豎式計算,交流展示,并組織了兩次對比:連著與分著列豎式計算的對比,連加時寫一個與兩個加號的對比。當然,這里引導比較辨析的提問也可改為“這四種不同的寫法,你認為可以分為幾類?”讓學生一次性地比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廣闊。]
師:黑板上的這幾種寫法,你喜歡哪一種?
生:我喜歡第一種,過程清楚。
生:第二種比第一種簡單,我喜歡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