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一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第一課時“數一數”。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數一數”是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起始課,為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義奠定基礎。學生經歷從數數的問題中抽象出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的過程,體驗這種相同加數的連加運算與生活的聯系。
學生分析:
在教學設計前我設計了三個前測問題:
1、觀察方陣圖,讓學生說說一共有多少個圖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說說為什么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個,有4列,通過調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種方法,
(1)6+6+6+6= 4+4+4+4+4+4=(我橫著看一行是6個,豎著看每行是4個)
(2)只列出了6+6+6+6=(我橫著看一行是6個)
(3)6+12+6=(第一行是6個,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個第三行是6個)
2、你知道乘法嗎?并用自己的語言講一講。(知道乘法,但是說不清楚。)
3、會背誦乘法口訣嗎?(共同的答案不會.)
通過前測,我發現學生在數物體的時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來數,所以在課的伊始,我想應該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感到應該有序的數,多角度的數。
我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經常有靈動的思維火花閃現。所以我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創設主動思考的空間,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獲取中。
教學目標
1、結合數數的具體情境,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以便進一步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數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相應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3、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相同加數連加的問題,為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感受相同加數連加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乘法和必要性。
教學難點:用兩種方法數方陣排列物體的個數,并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孩子們,動物學校正在開運動動動會呢,你們快看小貓班和小豬班的檢閱隊伍走過來了(課件出示小貓班和小豬班都是12人,但是小貓班是整齊的排列,小豬班是散亂排列),每個班級有多少個小動物呢?我們快來數一數吧!(板書數一數)
(學生觀察數)
師:數過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學生可能回答:
生:小貓班隊伍排列非常整齊,很容易就算出有多少小動物。小貓班每排有3只小貓,一共有4排,3+3+3+3=12只 一共是12只。(師板書算式并介紹相同加數)
生:小豬班一個個數是12只小豬。
生:小豬班站的齊,小貓班站得不齊.
生:小貓班不需要一個一個的數,一下子就能看出每排是3只,只要加4個3就可以了,而小豬班得一個一個的數
師:說的真不錯,你看小豬班站的多整齊呀,今后我們在站隊的時候也要像小豬班學習。
【設計意圖】對不規則、規則物品計數,列式,簡單比較異同
二,充分經歷、探究新知
活動一:數熊貓
師:同學們,你看小熊貓班也走過來了,熊貓班的參加檢閱隊伍的一共有多少人個呀?你想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看書,邊看邊數。
生匯報
生:15只,我是一個一個數的。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我是5個5個數的。
師:你能數給大家看看嗎?
生:我是一橫行一橫行看的。生邊說邊數
師:你可真了不起能和前一個小朋友有不同的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