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教學反思
《做家務》教學反思
《做家務》這課是學習2的乘法口訣,課文用數一數有幾雙筷子來引入問題情境,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前面已經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在編2的乘法口訣時,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總結編2口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編2的口訣的規律,學習時既感到很輕松又很愉快。
低年級的學生還小,教師在做練習前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讀懂題目,弄清題目的意思再做才能達到練習的效果。在做“練一練”的第4題“4個人有幾只手”和“8只手有幾個手指”這道題時,有幾個學生對1雙手和1只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導看圖說話時又忽略了這個問題,就急著讓學生做,沒想到竟然有一些學生把4個人有幾只手做成4×5,而把8只手有幾個手指做成8×10。
《做家務》教學反思
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如何編制乘法口訣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創設“擺筷子”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學具的實際操作,探索筷子的“雙”安適與筷子的“根”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并把探索的結果填入表格,為編制2的乘法口訣做準備。因此,在這節課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從生活中引入,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在這節課里,創設小明擺筷子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解決“9雙筷子是多少根?”的問題,引發學生親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全過程,很好地發展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數學,在生活中找數學,用數學,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從編制2的乘法口訣到記憶2的口訣,自始自終,都是學生主動探索的活動,老師只是結合具體的情境提出引領性問題,如:要想記住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好辦法?怎樣很快地記住2的乘法口訣?引導學生尋找規律,歸納記憶的方法。2的乘法口訣可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等,?引導學生尋找規律,歸納記憶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與生活,數學應用與生活,宏觀上引領學生探究活動的方向,整堂課保證了學生探究活動的高效性。
三、注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從課的引入,“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在家幫助過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會讓我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小明和你們一樣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等,讓學生感受勞動是光榮的,無不滲透著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