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32—33頁的內容。二、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分一分”“試一試”的活動,體驗平均分的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2、注重學生進行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三、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會將物體平均分。四、教學難點:感知“平均分”還可能有剩余的情況。五、教具、學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2、圓片、小棒等若干。六、教學過程:a、創設情景,引入新課。(課件出示)師:孩子們,仔細看看畫面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小猴、小貓、小狗)這些小動物們在熊老師的帶領下要上哪兒去?(游樂園)游樂園里真好玩,不知不覺就玩到了中午,小動物們的肚子可餓啦。于是熊老師幫它們買來了午餐:8個桃子、12條魚、18根骨頭。師:猜猜熊老師是怎么分這些午餐的?生1:我猜是把桃子分給小猴,因為小猴最喜歡吃桃。生2:小貓最喜歡吃魚,我猜熊老師把12條魚分給了小貓。生3:狗喜歡吃骨頭,熊老師肯定把骨頭分給了小狗。 師:你們猜的有道理,那熊老師究竟是怎樣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師:熊老師把8個桃子分給了2只小猴,把12條魚分給了4只小貓,把18根骨頭分給了小狗。看來熊老師和大家的想法一樣。b、動手操作,體會“平均分”。 1、師:2只小猴要分8個桃子,可以怎么分呢?(課件出示)請同桌兩人合作,扮演2只小猴,用8個圓片代替桃子動手分一分。(板書:分一分)(同桌動手分桃,然后向全班匯報,說出各種分法。)師扳書: 1 2 3 487 6 5 4(課件演示8個桃的各種分法,) 師:在這些分法中,你們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能使2只小猴都滿意?為什么?(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2、師:4只小貓要分12條魚,怎樣才能使它們都滿意?(課件出示)生:每只小貓要分到同樣多的魚。師:每只小貓要分得同樣多,每只分幾條呢?讓我們幫幫小貓吧! 請孩子們4人小組合作扮演4只小貓,用12個圓片代替小魚,動手分一分。待會兒派代表匯報你們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是多少。(4人小組合作分魚,然后全班交流匯報。)生1:我們是每次每人分1條,分了3次就分完了,每人都分到3條。生2:我們是第一次每人分2條,第二次每人分1條就分完了,每人也都分到3條。生3:我們一次就分完了,每人分到3條。生4:我們是第一次每人分1條,第二次每人分2條就分完了,每人也都分到3條。(課件演示同樣多的不同分法過程,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答案的統一性。)3、小結:像這樣,不管怎么分,每份都分得同樣多,我們就說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師:剛才孩子們都是用圓片、小棒代替桃、魚來擺一擺,分一分的,那如果不用學具,還可以怎么辦呢?(連線、畫圈的方法)(課件演示:8個桃用連線的方法平均分、12條魚用畫圈的方法平均分)4、師: 18根骨頭要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幾根呢?(課件出示)請孩子們用小棒代替骨頭,分一分,也可以用連線、畫圈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后,再集體展示交流。)c、結合生活情景,繼續分一分,鞏固“平均分”。(課件出示)1、12根筷子是()雙。(讓生用小棒當筷子擺一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