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學設計
<!-- 正文開始 -->課題
分香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結合“分一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記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數學思考的能力。
重點
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難點
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記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方法
復習、師生互動、練習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創設“分香蕉”情境,導入新課。
觀察圖片,誰能提一個數學問題?
那我們就來幫小猴分香蕉吧,我們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看看每份是幾根?
總結學生的分法,引出除法算式。
像這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你知道怎樣表示嗎?
(師板書:12÷2=6(根))
除號長什么模樣啊?
12,2,6分別表示什么?
誰知道這個算式怎么讀?
12根香蕉,每4根裝一盤,需要幾個盤子?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2.小結
把整體分成相同的部分這樣的題,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解決。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3.鞏固練習:
現在咱們通過幾道題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
(1)8 ÷ 2,讀作( ),商是(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列式計算
比一比、賽一賽。
1.被除數是9,除數是3,商是多少?
2.除數是4,被除數是20,商是多少?
3.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18里面有幾個6?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充分掌握關于除法的一些基本知識,那下面我們就一起利用乘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信心嗎?
(出示圖片)
1、小紅有24元錢,能買幾輛玩具汽車?
24÷8=3(輛)
2、小剛有30元錢,能買幾艘小船?
30÷6=5(艘)
3挑戰思考題
12 ÷ 2 = 24 ÷ ( )
40 ÷ 8 = 5 × ( )
16 ÷ 4 = 28 ÷ ( )
18 ÷ 6 = 15 ÷ ( )
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回答
學生集體匯報: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生:12除以2等于6。
它和乘號、加號長得一點兒也不像。
中間有一橫,上面有一個小圓點,下面也有一個小圓點,長得就像兩只可愛的小眼睛,大小一樣,對得很整齊。真是可愛極了。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總數,寫在了除號的前邊。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數。平均分成了2份,把“2”寫在除號的后邊。
12是被除數,2是除數,“÷”是除號,6叫做商。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
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抓好“討論點”,才能使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師在些進行討論,找準了新知的切入點,使學生發揮集體的智慧,相互反饋、開展合作學習,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進一步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進行類推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強化,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除法的意義及算式各部分名稱。
通過練習,系統強化
板
書
設
計
分香蕉
12÷2= 6(根)
被除除 商
除
數號數
<!--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