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分香蕉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時(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材簡析:
教材在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礎上,設計了“小猴分香蕉”的故事情境,從這里開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過程,并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及各部分的名稱。然后通過“練一練”的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建立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
學情簡析:
通過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動,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等分的含義也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用除法表示等分過程,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分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
目標預設:
1、結合平均分的具體情景和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認識各部分的名稱,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3、通過動手操作,體驗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集體過程。
教學重點: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學掛圖、帖圖。
學生準備: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猴媽媽買回12根香蕉,要把它平均分給兩只猴子,你們知道每只猴子得到幾根香蕉嗎?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一分。
請同學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幾根?請你分一分。
2、寫一寫。
① 象這種平均分的活動,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12÷2=6(根),12、2、6分別表示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平均分成2份,6表示每份6根。
這個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
② 講解算式的讀法。
讀作:12除以2
③ 寫法:
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除法的符號是“÷”。
(板書“÷”同時講解除號的寫法:寫除號時,先用尺子比著畫一條短橫線,然后在這條小橫線的上下各點一個小圓點,橫線要平直,兩個點要對齊。)
教師寫完后,要求全體學生書空模仿一遍。
3、想一想。
① 如果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根?
先動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樣列式?
12÷3=4(根)
②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3表示平均分成3份,4表示每份4根。
這個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4、教學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被除數、除號、除數、商
5、議一議。
把12根香蕉平均分,還可以怎樣分?
用除法算式表示。小組合作研究、交流。
12÷1=12(根)
12÷12=1(根)
12÷2=6(根)
12÷6=2(根)
12÷3=4(根)
12÷4=3(根)
(三)、練習鞏固
1、練一練。有18根小棒:
① 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根?
18÷2=9(根)
這個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9根。
② 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根?
18÷6=3(根)
這個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
③ 每份3根,可分幾份?
18÷3=6(份)
這個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可以分成6份。
④ 每份9根,可分幾份?
18÷9=2(份)
這個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9根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
2、說一說。說出每個算式中的被除數,除數和商。
12÷6=2
10÷2=5
3、填一填。
算式8÷4=2表示: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表示有□個,每□個1份,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