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動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46——47頁內容。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3.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用除法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每人1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創設故事情境,引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
(一)理解倍的含義
1.師引導學生觀主題圖,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有幾只。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的數學問題。
3.過渡:其實,根據這些信息,我們還可以提出用除法來解決的數學問題呢?
4.課件出示:小猴(3只)和小鴨(6只)正排著隊在比只數呢,你們能用圓片代替小猴和小鴨,擺一擺它們的只數。
5.認真觀察它們的只數,你發現了什么?
6.再觀察,我們把3只小猴看作1份,那6只小鴨就有這樣的幾份?(2份)你能用什么記號表示出來,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兩份?再看,3只為一份,6只小鴨就有2份,也就是說6里面有()個3,我們就可以說6是3的2倍,或小鴨的只數是小猴的2倍。誰能學著老師這樣把這幾句話再完整地說一遍。
7.那么,求小鴨只數是小猴的幾倍?該如何列算式呢?(課件演示過程)
8.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倍”,學習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什么方法?
(二)做一做,生生互動
1.過渡:請你們用剛才的方法算算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幾倍,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看哪些同學算得又對又快?
2.請3位同學板演,再匯報自己的想法。(再請3個人輪流匯報)課件演示。
3.小結:看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很多方法來解決,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便?所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什么法計算?(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學生齊讀兩遍。
4.還有許多動物想請你們幫忙,提出今天這們的數學問題并解決嗎?
三、鞏固練習
1.師:動物王國里還有一些動物請你們幫忙解決問題出,示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做后,指名匯報。
2.看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淘氣和機靈狗也來湊熱鬧了,看,它們在干什么?他們想了什么辦法?誰來猜一猜,淘氣的身高是機靈狗的幾倍?你為什么這樣猜?如何列式?
3.小動物們還調查了最近的天氣情況,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今天學習的數學問題嗎?
4.做拍手游戲。
5.誰來當小老師,跟大家做這樣的游戲,或者自己編出誰是誰的幾倍的問題?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和小動物們一起學習開心嗎?你覺得有什么收獲?
《快樂的動物》教學反思
群英小學 李佐蘭
《快樂的動物》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是一節抽象的概念“倍”的認識。它是在學生認識平均分與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體會倍的含義。倍雖然說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個概念,可是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因此我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在教學時做了以下一些設計:結合“快樂的動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擺一擺,圈一圈,畫一畫等操作活動中體會倍的含義,既學會了畫圖表征,又學會了用算式解決問題,有意識的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