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會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運動會”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利用2~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并且已經初步具備在具體情境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屬于數與代數的內容,因此教學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了“設計小小運動會”這一校園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
教學目標:
1、通過:“運動會”中的“賽跑”、“跳遠”、“跳繩”等情境,進行除法的應用練習。
2、培養學生有效獲取信息并加以處理,進而選擇相關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行“熱愛體育運動”、“勇于為集體爭光”和“熱心為大家服務”的滲透教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提出并解決相關的乘法、除法問題。
2、難點:如何選擇有效信息提出并解決有價值的問題;在解釋和應用的過程中體會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準備: 自制幻燈片、實物投影圖片或掛圖。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情境
教師引出話題:同學們還記得咱們學校開運動會的情景嗎?你在運動會中參加了那些項目的比賽?你還看到了那些項目的比賽?在運動會的賽場上你有什么感受?(教師適時滲透“熱愛體育運動”、“勇于為集體爭光”等教育)
過渡語:今天,老師帶大家到育英小學運動會上去看比賽,你們高興嗎?
二、賽場問題探究
1、課件出示“賽跑”圖(只有條件,不出現問題。)
(1)學生觀察,從中獲取信息。
①文字信息:裁判員告訴我們有24名運動員賽跑。
②圖畫信息:每4人一組,第一組正準備起跑,第二組在旁邊等待。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幾組跑完?
(3)學生列式解答并加以解釋。24÷4=6(組)把24人每4人分一組,求分成了幾組,用除法計算。
2、課件出示“跳遠”圖
(1)小組活動
①說說觀察到的信息。
②提出問題。
③解答問題并加以解釋。
(2)集體交流。
①圖畫信息:有沙坑和小裁判員。文字信息: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
②問題:參加跳遠比賽的有多少人?
③21÷3=7(人)把21人每3次分1份,分成了幾份,就有幾個人跳遠;21里面有幾個3,就有幾人跳遠。
3、課件出示“跳繩”圖(全景)
(1)學生讀懂題意后獨立解答小裁判員提出的問題,并進行解釋。 9×2=18(人)或2×9=18(人),每隊9人,兩隊就是2個9人,所以用乘法計算。
(2)繼續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
例如:
①3隊一共有多少人?9×3=27(人)或3×9=27(人)。
②二年級有4個班,每班出1隊,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比賽?9×4=36(人)或4×9=36(人)。
③如果有45人參加了跳繩比賽,是幾隊?45÷9=5(隊)
……
4、課件出示“去商店”圖(不出現任何問題)
(1)班里的運動員頑強拼搏,為集體爭得了榮譽。沒有項目的同學也沒有閑著,他們為運動員加油喝彩,還熱心為大家服務。瞧,這兩位同學到學校門口的小商店干什么呢?他們看到了什么?
(2)同桌合作。
①交流所看到的信息。
②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③相互解答問題。
三、綜合應用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