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第四單元 分一分——《分香蕉》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
嘉峪關市長城路小學 吳國棟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教學中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分析:
《分香蕉》是《新課標北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中的內容,是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用2——5的乘法口決,口算表內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動,學生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分一分”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除法的意義,并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及除法算式的讀法。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分一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記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分香蕉”的具體環境中,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并加深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實踐操作與交流中,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提出問題:齊天大圣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來一些水果給小猴子們吃,我們來看看帶回來了什么水果。(播放課件) 帶回12根香蕉分給兩只猴子吃,怎樣分才公平呢?使兩只猴子都滿意呢?
(二)、探索新知
1.活動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下面老師就請小朋友們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來分一分。
(2)在分之前大家想一想:怎樣分才公平呢?使倆只猴子都滿意呢?(生答:平均分,教師板書)
(3)請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邊分一邊說說你是怎樣平均分的?
①學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②誰愿意把你分得的結果匯報一下。(請生到黑板來演示)
(4)你們分得的結果小猴子很滿意,可是你們知道這個問題還可用算式來表示呢?
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除法。(板書:認識除法)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12÷2=6(根)
②這個算式應該怎樣讀呢?12÷2讀作:12除以2等于6。
③在這個算式里,12,2 和6各代表什么呢?
(5)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所表示什么?
2.活動二:智慧老人家看到大家這么聰明,還想考考大家。如果把這12根香蕉,每4根裝1盤,需要幾個盤子呢?
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再用手中的小棒來分一分。
匯報結果(請生到黑板演示:邊演示邊說)
這道題也可以用算式來表示:12 ÷4=3(個)
剛才我們大家知道了它的讀法,那么12、4和3又叫什么呢?
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板書)
12 ÷ 2 = 6(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