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案
教學內容課本第38頁,第40頁練習二第1、2題。教學目標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過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讀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建立除法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并加深體會。
教學重點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過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讀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如何建立除法與等分活動之間的聯系。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手段:主題圖,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題圖片。
師:你們知道小猴子喜歡吃什么?
生:香蕉。
師:誰能說出圖意?
生:兩只小猴子來智慧老人家里做客,智慧老人要把12根香蕉分給兩只小猴子。
二、問題探究
師:通過看圖,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生:平均每只猴子分得幾根香蕉?
師: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根?(板書問題)
師:我們可以用12根小棒代表12根香蕉分一分。看誰分得最快。
學生開始分,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你是怎樣分的呢?
組織學生分組匯報,演示自己分的過程。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教師講解把平均分轉化成除法算式。
師: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除法的運算符號是“÷”,讀作“除以”。(教師板書:÷)
師: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可以怎樣列式?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香蕉。算式是“12÷2=6(根)。(教師板書)
學生齊讀算式。教師指著算式引導學生說出算式的含義。
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知道了12除以2等于6。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
生:12÷3=4(根)。(教師板書)
師:在12÷3=4這個算式中,12是被除數,3是除數,4是商,÷是除號。(板書)
師:(指算式)誰能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12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三、體驗感悟
師:剛才分香蕉的時候,出現了多種分法,同學們掌握了把平均分轉化為除法計算的方法。老師有一個問題,請小朋友想出又快又好的辦法解決。
教師出示題目:18根小棒可以怎樣平均分,每份是幾根?把分的過程用除法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分,把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組織學生匯報,并說出算式表示的意義。
生:平均分成2份,算式是18÷2=9(根)。18÷2=9表示把1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9。
生:18÷3=6,表示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生:18÷6=3,……
生:18÷9=2……
教師肯定、鼓勵分法多樣化。
讓學生根據分的結果完成第38頁練一練。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二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練習設計:第38頁的練一練,第40頁練習二的第1、2題。
板書設計: 分香蕉
12÷2=6(根)
“12÷2”讀作“12除以2”。
12 ÷ 3 = 4(根)
被 除 除
除
數 號 數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