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四冊(修訂本)第112—113頁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觀察操作,知道角的特征及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畫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自主探索和團結協作的意識及初步的空間觀念,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準備:剪刀.長方形紙片.圓形紙片.吸管.小棒.硬紙條.圖釘.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出示下圖:
提問:這幅畫上畫了什么?它是有哪些圖形組成的?能指出這個機器人的手在哪兒嗎?
指出:它是這個三角形的一部分,它也有個名稱。
(2)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一種新的圖形——角
二.操作探究
(一)認識實物中的角
1.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面有角
生:屋頂有角.三角板上有角……
師:你能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在哪兒呢?
教師規范指角的方法。
2.從實物中找角。
每同桌同學為一組,合作從所給的學具袋中(五角星.長方形紙片.圓形紙片.吸管.小棒)找出角,并按這些物體有角沒角分成兩類 【評析:從生活中引入角,從認識的事物中進行分類,初步感知生活角的特點,從辨析中理解角。】 3.初步認識角的形狀和特征。
(1)教師要求每個學生在以上表面有角的學具材料中取一個物體,提問:仔細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語言描述角是怎樣的?(小組討論)
(2)根據學生的回答。
教師板書:尖尖的.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
【評析:在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中半抽象出角的特征,利用形象思維幫助學生形成對角的概念的正確理解,初步形成角的特征和概念。】 4.折角.擺角
(1)要求學生將學具袋中沒有角的物體想辦法變成有角的物體。
(2)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教師巡視選取學生制作出的不同的實物角展示在黑板上,并指出制作的角在哪兒。
(3)指名三位學生上黑板沿實物角的邊畫角。
【評析:通過變角的操作削弱非本質屬性,抽象出角的本質屬性,在辨析交流使概念深化。】 (二)認識數學中的角
師將實物移置圖形的上方。指出:這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
1.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指出:直直的這兩條線叫角的邊,這個尖尖的點叫角的頂點(板書:頂點.邊)。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指名學生上黑板標出各角的頂點和邊。
(3)練習:判斷角(第112頁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哪兒還有角?
【評析:在前面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老師幫助學生形成抽象的正確的角的概念,完善學生的認識結構,通過舉例聯系實際。】 3.學習畫角
師:既然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那么是先畫頂點還是先畫邊呢?
(1)小組討論畫角的步驟,并說說理由。
(2)學生質疑:先畫邊還是先畫頂點。師生討論解疑。
師畫出:不相交的邊。
(3)指導看書角的步驟:從一點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4)學生獨立畫角,指名上黑板畫,并標出角的頂點和邊。
(5)問:觀察黑板上的角大小相同嗎?
生:這些角不一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