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對稱》教學設計和反思
2、選擇:哪面鏡子是我照的樣子,把它圈出來。
3、利用鏡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邊的蝴蝶、天壇、青蛙、雪花等圖案(課本第71頁第4題),讓學生想辦法利用鏡面對稱,判斷出是什么?指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
討論:軸對稱與鏡面對稱有什么區別?
4、照鏡子中的數字。
寫下1—9的數字,用小鏡子照一照,看在鏡子里是什么樣的。
以某一數字為例說明對稱。
看鏡子中的數字判斷是幾。
四、回顧總結,反思學習鏡面對稱現象的收獲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鏡面對稱,你們學到什么知識?是怎么學會的?有什么體會和收獲,有什么疑問要解答?
2.我們可以利用鏡面對稱的現象幫助我們糾正坐姿、站姿、寫字姿勢等。
五、布置作業:《課作》p40。
反思:
在操作體驗中學習。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然而這些先進的理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呢?如何縮短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現實的差距?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的課堂教學又該是怎樣的呢?而“體驗學習”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甚至親身經歷,使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知識及情感方面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體驗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在學習鏡面對稱前,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鏡子照,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觀察自己在鏡子中的像,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感知。
然后觀察猴子照鏡,并結合猜測得出鏡子成像的特征,學生情緒高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教師做鏡中人,學生做鏡外人的游戲,更是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在游戲中鞏固了知識。
這些活動把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理解得了的數學事實。能使他們在大量的體驗的基礎上,對現象進行整理,找出有規律的現象,逐步抽象、概括,獲得數學知識,使抽象問題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