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商場——《加、減法估算》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31例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使學生初步學會加、減法估算。
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體驗不同的估算方法。
3、情感與態度:通過舉例、驗證等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估計和估算。
教學難點:
估算意識的培養。
教學流程:
一、走進商場,感知估計
1、走進商場
師:小朋友,去過商場嗎?
師:商場中有哪些商品?(食品、用品、服裝等2——3位同學)
師小結:商場中有吃的、用的、穿的等等很多商品。
師:如果你現在去商場,最想買什么?(生自由答,2——3位同學)此環節主要是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數學源于生活。
2、估計價格
師:小朋友都想買東西,老師也想買一只書包(課件),你知道這只書包要多少錢呢?
生自由猜(師了解學生估數的基礎)。可能一:學生出現幾十幾、一百幾十幾亂猜,師策略:小朋友都沒猜準確,這只書包大約40元,你還能猜嗎?
可能二:學生出現43元或大約40元左右等,師策略,已經很接近了,這只書包大約40元,你還能猜嗎?
生猜師板書:如果生只出現40多,師引導,42元可能嗎,(但還不是書包的價格)比40元小可能嗎?猜出39元。師:恭喜你猜數成功!
如生直接猜出39元,師策略:恭喜你猜數成功,但有一位小朋友猜是大約40元,你們認為他猜得對嗎?師:大約40是什么意思?大約40還可能幾呢?
師:這些數大約都是40,大約是40的數你認為還有嗎?
師:根據板書,這些數大約都是40
36
37
38
39
大約40
41
42
43
如學生出現45、35師策略:讓舉手的學生說說想法,或策略:這些數大約是40小朋友有意見嗎?45、35比較特殊,小朋友能講出自己的理由非常棒,關于象45、35這樣的數,我們以后再作重點研究,今天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估計。
師:大約是40可能比40大,可能比40小。
師:那與40最接近的是什么數(39、41)生答師問你是怎樣想的生答師小結
師:小結:小朋友,這只書包大約40元,生活有用大約來表示結果,這種情況還有嗎?生自由說。生如果有困難,師引導:你看下面聽課的老師有多少人?生自由說,師引導兩點:1、一時無法得到準確數可用大約來表示,2、沒有必要得到精確數可用大約來表示。
3、應用估計
師:這只書包的價格大約40元,因此它擺放在40元的貸架區,意思說大約40元的商品擺放在一起。
師:小朋友來看下,下面的商品應你需要幾個貨架區?
18元,49元,22元
生答:20元區、50元區
師:你的方法真不錯,這樣按商品的價格大約整十數擺放你認為怎么樣?生答
師:小結:也就是說,有時候把一些數看成接近的整十數會比較方便。
二、加減法估算
1、兩個數相加估算
(課件)足球18元,蛋糕49元,賽車22元
師:20元區、50元區的三樣商品小朋友都很喜歡,如果只能選擇其中兩樣?你會怎樣選?大約要多少錢?你要完成幾個任務?(生答)
師:大約要多少錢是什么意思?生答
自己想一想或跟同學說一說。生小組合作。
師:把你的想法先跟旁邊小朋友說一說。
師指名匯報:選哪兩樣?大約多少錢?你是怎樣想的?
如果學生出現大約71元等情況師組織糾正,
策略:他說大約71元,你認為…應該是71元,是算出來的,大約要多少錢誰是看出來的?
當一個學生用估算的方法時師指名其他同學這種方法你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