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數學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課題 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認識米、用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地位與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這一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和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2、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標: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
1、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單元教學難點: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單元教法設計
1、統一長度單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計量單位去測量統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關于線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補充線段的練習。
第一課時: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爭論意識及探索數學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第二課時: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課時: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四課時:
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估量物體的長度。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第四課時
教學重點: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線段的概念。
分課時作業布置
第一課時:
做一做第1、2、3題
第二課時:練習一1~3題,第6題做在課本上。
第三課時:練習一4、5題。第8、9題做在課本上。
第四課時:練習一第7、8、10題,填在書上。
疑難問題解決辦法
1、因為數學是人類經過曲折的探究過爭購減起來的, 因此,在教學是應該按照兒童學習的特點,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體驗到現有方法的局限性,從而產生一種創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成功的體驗,以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課時
教案設計者:姬王小學——田茂慶
教學內容: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