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對稱》說課稿
一、聯系學情說教材《鏡面對稱》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內容。教材通過觀察圖片、照鏡子等活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鏡面對稱現象,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定位于: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鏡面對稱,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2.讓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性質的過程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數學中的對稱美
教學重難點:認識鏡面對稱現象,了解鏡面對稱的性質。
二、以生為本說策略
由于本課是一節活動探索課,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采用“引導探索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將觀察、演示、操作、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采取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活動方式,來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情境互動說流程
每位學生都有照鏡子的生活經歷,但誰也不會去留意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只有通過老師有意識的引導才能去注意生活中的鏡面對稱現象,因此本節課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帶領同學們參觀了學校的舞蹈室,并用攝象機偷偷的拍下了一些同學們照鏡子的鏡頭。課一開始,老師播放錄象,同學們的情緒立刻激動起來,他們說著,笑著,教師引導:看完這段錄象,你們發現了什么?同學們爭著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趁機揭示課題,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鏡子有關的一些數學問題。
問題的提出,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數學學習就從這個現實、有趣、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開始了。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認識面對面照鏡子
課前同學們在舞蹈室照鏡子,只是無意識的活動,為了讓同學們通過有意識的照鏡子活動來初步了解鏡面對稱的性質,我設計了四次照鏡子的活動:
第一次拿出自己的小鏡子照一照,讓學生把人與鏡中的像加以區分,知道鏡中的那個“人”實際上是一個“像”。
第二次“照”鏡子,讓同學們做無指向動作(如拍手,*腰等),得出照鏡子時,人與像的指向一致。
接著第三次“照”鏡子,做有指向的動作,得出照鏡子時,人與像的指向一樣,但左右是相反的。這是一個難點,所以有的同學在模擬照鏡子的動作時出現了將左右方向弄反的現象,這時教師并不急于糾正,而是讓他們停下來,回憶照鏡子時鏡中像的動作,然后再次照鏡子并觀察,最后再進行演示,他們終于掌握了這一知識點。
第四次“照”鏡子,與同桌合作完成人往前走,鏡子里的像也往前走,越走越近最后兩人碰在了一起。明白人與像前后的位置不會發生改變并能完全重合的道理。
四次照鏡子的活動,都是先讓學生猜想自己做動作時鏡子里的像會怎樣,然后讓學生站在鏡子前,邊做動作邊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移走鏡面,邀請另一名學生與他面對面地模擬照鏡子的動作,這樣的活動讓學生直觀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