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長度單位
學科 數學 課題 統一長度單位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推理、交流,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的活動中,發現不同方式測量物體帶來的混亂,會選擇合適的物體做標準測量。
3.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體會統一的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難點
估量物體的長度。
主備內容(占3/4)
輔備內容(占1/4)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景
1、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上數學課,數學課上我們都經常用到些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本、練習本、鉛筆、鉛筆盒等。
2、 我們每天都用它,可以說是在熟悉不過了,可是你知道它們有多長嗎?
學生估計數學書的長和寬,可以用手比劃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測量統一長度
1、我們先來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
2、(實物投影出示:數學課本)
(1)你們認為該怎樣量呢?(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邊的物品來量。
(2)同學們,別針、三角形和小方塊,你們任選一種來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
(3)學生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提示學生測量方法)
3、全班交流、匯報測量結果
(1)分組匯報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問
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而結果卻不一樣呢?
(3)小組討論匯報
(4)再次讓選用統一物品測量的學生展示測量結果。
(5)小組討論看能得到什么啟發。
4、 小結: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做標準進行測量。
(二)測量不同的長度
(1)用你喜歡的方法量你喜歡的物品的長度。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
(2)全班匯報交流,提出質疑。
啟發學生根據匯報結果提出為題。
如:為什么數學課本的常識5個別針長、鉛筆盒是5把小刀長,都是5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小組討論。
總結:因為選用不同的物體做標準去量,他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和實際不服,應該選用統一物品計量單位去量。
三、形成應用,鞏固提高
1、用同種工具測量文具盒的長度,找出最長的和最短的,進一步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作用。
2、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看圖,直觀判斷出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那么長,也可用尺子對準格子的豎線比一比。
3、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學生獨立測量后再交流。
[注意]引導學生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著量,而是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4、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3題。用長、寬、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作標準,讓學生看圖估計所測物體大約有幾個正方體長。部分有困難的學生也可用正方體實物進行實際測量。
四、活動總結,拓展延伸
1、在小組內說說:這節課我們開展了哪些活動?你懂得了什么?
2、在全班交流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總結出本節課所研究的內容。
3、課后實踐:
估一估,再實際量一量,你家的飯桌,你的小床,臥室的窗戶各有幾支鉛筆長?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交流,比一比誰家的飯桌長一些,誰的小床長一點……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