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精選15篇)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
設(shè)計思路新人園幼兒,總是纏著教師要找媽媽。尤其是晚上離園時,每位家長都急切地想第一個接到自己的寶寶,有的家庭是多名成員同時來接。有的家庭則是今天爸爸媽媽接,明天爺爺奶奶接,后天又是叔叔阿姨接。眾多家長陌生的面孔、給教師接待離園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同時,我們也感覺到,在晚離園環(huán)節(jié)中存在著不安全的隱患。為此,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取設(shè)置情境的方法,讓幼兒在其中獲得親身體驗,并逐漸促使孩子產(chǎn)生自覺的自護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離園常規(guī)習慣。于是,便有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
2、會用禮貌用語,老師叫到名字說"再見"再禮貌地離園。
3、體驗相互交流的樂趣。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一位陌生人由配班教師扮演。
2、零食若干。
3、視頻《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過程
一、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里來接小朋友
1、陌生人:我接和。
這兩名小朋友坐著不動,只是懷疑地看著陌生人。
2、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我?guī)砹嗽S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陌生人拿出幾個包裝漂亮零食)這時。馬宇澤和鄧香貴看到食物后馬上站起來,走向陌生人。又有三四個小朋友也跟著走向陌生人,還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零食。
3、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們一起走?我們還要去玩滑滑梯呢!(又有兩個小朋友站起來、跟隨陌生人往外走。)
(1)教師:(攔住)你們干什么去?你們認識她嗎?
幼兒搖搖頭。
(2)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么名字嗎?陌生人:不知道。
。3)教師:你知道小朋友們的家住在哪里嗎?陌生人:不知道。
(4)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里,你們還能跟她走嗎?
幼兒:不能(小朋友們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5)教師: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掉不讓回家。
。6)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
幼兒:不走。幼兒:好吃的里可能有毒藥。
(7)教師:阿姨帶你們?nèi)ネ婊,你去嗎?/p>
幼兒:不去。
幼兒相互交流: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3、小結(jié)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小朋友千萬不要跟他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nèi)ネ鎯,我們也不要跟著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
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
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里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要著急,要跟老師在一起。如果爸爸媽媽們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著急,要等老師看到你的爸爸媽媽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播放視頻《不跟陌生人走》,進一步鞏固。
4、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教師叫到的小朋友才能站起來離開座位,自然走到院子里游戲;顒幼匀唤Y(jié)束。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通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fā)生的一段事情,引發(fā)幼兒在現(xiàn)有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談?wù)剬Α澳吧。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么。再通過集體的學習,幫助所有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后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shè)置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xiàn)象,再通過游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獨自玩耍或獨自在家時不跟陌生人走,不給陌生人開門。
2、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不跟陌生人走》。
2、事先讓幼兒理解“陌生人”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認識陌生人。
1、教師:你們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嗎?
小結(jié):陌生人就是我們不認識的人,陌生人不一定都是壞人,也有好的陌生人,當我們遇到陌生人時,跟我們說話或吃東西是,不管她是好的或是壞的,我們都要有禮貌的拒絕。
2、老師這里有兩個小朋友叫麗麗和齊齊,她們也遇到了陌生人,看看她們是怎么辦?
二、看錄像《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師:麗麗一個人在家,外面響起了敲門聲,這一次,麗麗沒有直接開門,而是從貓眼里往外看,門口站著一個陌生的阿姨,來人急匆匆地說:“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爸爸叫我?guī)闳ネ妫憧旄胰メt(yī)院吧!”麗麗正想開門,但他一想說:“謝謝阿姨,我還是先打個電話給媽媽吧!”
2、教師:麗麗獨自在家時,聽見了敲門聲,他去開門了嗎?他是怎樣做的?他是怎么說的?他為什么這么做?
小結(jié):當我們小朋友獨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時,我們不能給他開門,應該有禮貌的拒絕陌生人。
三、看幻燈(一)《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師:麗麗一個人在樓下玩,一個陌生人走過來對他說:“小妹妹,這包糖送給你吧!你想吃冰淇淋嗎?我?guī)闳ベI,走,跟我走吧!”
2、教師:麗麗能跟這個人走嗎?為什么?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告訴麗麗應該怎么辦。那你們覺得麗麗應該對陌生人說什么?誰來告訴麗麗該怎么辦?
小結(jié):陌生人的東西不能隨便亂吃,不管她是好意還是惡意,我們都要有禮貌的拒絕陌生人的東西。
四、看幻燈(二)《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師:奇奇在公園里和媽媽走散了,急得哭了起來,一個陌生人走上前說:“小弟弟,我?guī)阏覌寢尠!?/p>
2、教師:奇奇能跟這個陌生人走嗎?
3、教師:請你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如果你碰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找誰幫忙?
怎樣區(qū)別公園的工作人員?(可以找公園的工作人員幫忙,或是找警察叔叔幫忙)
五、師幼共同小結(jié)。
1、在生活中我們小朋友有沒有遇到陌生人?你是怎么做的?
2、小結(jié):有時,爸爸媽媽因為有事而讓你們獨自玩或是獨自在家,小朋友如果碰到陌生人和自己說話、給自己好吃的東西,邀請自己玩時,不管陌生人說什么,都不能跟陌生人走。
活動延伸:
幼兒講一些相關(guān)的故事,讓幼兒了解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提高自我保護的主動性。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2、小班安全活動教案:不跟陌生人走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nèi)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lián)系,請他配合教育活動,并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圖講述
1、教師出示第一張掛圖,介紹圖中的孩子明明,引導幼兒說一說圖上還有誰,陌生人在對明明說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擬
1、教師借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澳吧恕蓖ㄟ^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
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
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
陌生人:老師不在,我?guī)銈內(nèi)ネ姘桑。ㄓ祝豪蠋熣f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
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
陌生人;那我?guī)銈內(nèi)湲攧谕姘,那里有更多玩具,還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并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xiàn),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么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yōu)槭裁匆吣?(請幾位幼兒回答?/p>
師:你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呢?(請一位幼兒回答)
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和陌生人走了會怎樣?
三、討論求救方法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jié)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么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
教學反思:
由于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辨別能力也比較缺乏。因此,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不跟陌生人走》我把目標定為:
1、通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所以我在活動開始時設(shè)計了情景表演,幼兒通過觀看情景表演,對陌生人有了較深刻的了解,知道了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并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解拒絕陌生人的方法。幼兒觀看幼兒用書,這三幅圖片我是通過三種不同形式來進行教學的。第一幅我讓幼兒看后個別回答,并通過師生共同表演對話來鞏固麗麗拒絕陌生人的話。第二幅我讓幼兒看后討論:如果你碰到這種事情,你會請誰來幫忙?第三幅我讓幼兒來判斷奇奇做得對不對?進一步鞏固了拒絕陌生人的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總結(jié),結(jié)束活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后來我覺得收得有點快,感覺整堂課的環(huán)節(jié)太少,
本節(jié)活動下來小朋友都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我相信小朋友都不會、不知道怎么應對,我還問了小朋友有關(guān)家里的情況,比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沒幾個小朋友能回答的出來。如果能有一次真的表演,那樣更能讓幼兒印象深刻,也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要求。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3
小孩子的安全是尤為重要的,遇到陌生人也要及時的避遠。小班常規(guī)活動教案不跟陌生人走,我們來看看。
小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目標:
1. 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重點: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準備:
1.有關(guān)的圖片。
2. 請一位幼兒園不認識的老師扮演陌生人并設(shè)置表演情境。
3. 玩具、巧克力、果凍。
活動過程:
一.安全演練
教師扮羊媽媽,告訴幼兒要出去找好吃的,請幼兒在家等媽媽回來,如果有陌生人來,不要離開家。請一個陌生的老師扮老狼來引誘幼兒。
2.集體討論: (1):媽媽出門前怎么說的?
。2):老狼來了是怎么說的,寶寶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三.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拿出玩具給她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呢?應該怎么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老師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動延伸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4
活動設(shè)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應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3—4歲小班幼兒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毙“嘤變耗挲g小,對父母依賴性強,缺少生活經(jīng)驗,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弱,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遇到陌生人的誘惑,比較容易跟著走。因此,我圍繞“不跟陌生人走”這一主題開展了此次教學活動。通過情景表演,親身體驗,幼兒習得“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和經(jīng)驗,使幼兒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在沒有親人在時,不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通過情景體驗,引導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1.開始部分:教師與幼兒隨著音樂一起游戲,教師借故離開,引出情景體驗。
師:孩子們,你們想看動畫片嗎?李老師忘記帶光盤了,你們等一會兒,我去拿。
2.基本部分:
(1)初次情景體驗,引發(fā)思考
①情景體驗:教師借故離開教室,讓一位伙房阿姨扮演陌生人出場。
陌生人:我是李老師的朋友,我?guī)銈兂鋈ネ。我這里有好多好吃的和玩具,你們想不想走?想要好吃的和好玩的小朋友排隊跟我走吧。
②教師在外觀察幼兒,當幼兒即將離開教室與陌生人走時,馬上出現(xiàn)。陌生人隨即離開。
師:孩子們,你們要去哪里?和誰去呀?你們認識那個阿姨嗎?阿姨跟你們說了什么?幫助幼兒理解什么是“陌生人”。
③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說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2)通過觀看兩段課件視頻和做游戲,建構(gòu)經(jīng)驗。
①觀看第一段視頻。
教師提問:電視中的大姐姐遇到陌生人給好吃的、好玩的玩具時是怎么做的?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學一學大姐姐說的話和做的動作。幫助幼兒梳理不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
、谟螒颍航處煱缪菽吧私o孩子們玩具和糖,看看孩子們是怎樣做的。
、塾^看第二段視頻
教師提問:電視中的小姐姐和小哥哥遇到陌生人給糖,誰做的對。
進一步幫助幼兒提升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的經(jīng)驗。
(3)再次體驗情景,提升經(jīng)驗。
、偾榫绑w驗,教師再次借故離開教室,陌生人出場。教師在外觀察幼兒的反應。
②教師適時出現(xiàn),給予提醒、指導。
、刍顒咏Y(jié)束,感受安全
師:小朋友真棒呀,你們知道了不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是最安全的,F(xiàn)在李老師帶你們一起去外面玩吧。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帶孩子們排隊出去玩。
活動反思
傳統(tǒng)的安全教育,都是以教師說教為主,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活動的效果并不是很有效。依據(jù)《指南》和《綱要》精神及小班幼兒的特點,我在這次教學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模擬情境,引導幼兒主動建構(gòu)經(jīng)驗,去體驗,去思考,靈動生成有效的教學活動,真正體現(xiàn)安全教育的意義。
本活動的內(nèi)容貼近孩子的生活。我設(shè)置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切的情景,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他們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現(xiàn)象,再通過游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教師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
本活動是以體驗的形式幫助幼兒建構(gòu)經(jīng)驗。我為幼兒先后創(chuàng)設(shè)了兩次情景體驗,呈現(xiàn)出幼兒從不會到學會的一個經(jīng)驗建構(gòu)過程。讓幼兒在感受、體驗、等具體生動的活動中學習。小班幼兒的特點之一是直覺行動思維,兩次體驗環(huán)節(jié)正順應了這一特點。小班幼兒還喜歡模仿。我通過讓幼兒觀看兩段視頻后,模仿如何拒絕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幼兒很容易就學會了。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積累了經(jīng)驗,提高了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5
設(shè)計意圖:
由于孩子年齡小,對是非的分辨能力較差,該怎樣進行自我保護,掌握最基本的安全常識減少意外的`發(fā)生,為此我設(shè)計了這節(jié)課。
活動目標:
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和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1、有關(guān)的圖片四張。
2、玩具、果凍、巧克力。
出示圖片
圖片1:陌生人要去你家,不能帶路。
圖片2:陌生人硬拉著你,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選擇游戲
1、能不能和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
B、不能去任何地方。
2、有個陌生人給你東西吃。
A、都可以吃。
B、不能吃。
活動結(jié)束: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不能輕信陌生人。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幾個日常常見的實例出發(fā)出發(fā),圖文結(jié)合讓幼兒感覺到事情就在你身邊,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幼兒學到一些安全常識,教學效果很好。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隨便離開老師或家長,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與之設(shè)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華和陌生人》。
2、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1)小華為什么沒有跟著陌生人走?
(2)小華是怎么說的`?
3、情境練習:學習對付陌生人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情景一: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他今天沒有空來接你了,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師提示:你認不認識她?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來想一想:某某應該對這位阿姨說什么?(讓幼兒練習:對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還是等我媽媽來接我吧。)
情景二:小朋友們正在草地上游戲,一位陌生的叔叔走過來,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真可愛,叔叔給你巧克力,我?guī)闳ネ姘!?/p>
教師提示:
1、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么不能吃?
2、能不能隨意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為什么不能?
3、集體練習一些委婉而禮貌的謝絕語。
4、結(jié)束:教育幼兒和陌生人打交道時也應該有禮貌。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明白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有關(guān)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設(shè)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里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樣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十分感謝沙沙;氐郊依,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但是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鄙成尺B忙問媽媽:“還有什么事情就應注意的呢”
2.群眾討論:(1)媽媽為什么說沙沙做得對(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就應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齊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敝笥帜贸鐾婢呓o他玩。
群眾討論:能不能理解陌生人的禮物,就應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這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就應怎樣對這位阿姨說教師小結(jié):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取游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必須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A.能夠和她去。B.務(wù)必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能夠喝。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里有誰.能不能告訴他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里有誰。B.什么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jié)束活動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群眾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透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fā)生的一段事情,引發(fā)幼兒在現(xiàn)有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談?wù)剬Α澳吧恕5睦斫,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么。再透過群眾的學習,幫忙所有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明白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理解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務(wù)必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狀況.然后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shè)置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十分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忙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xiàn)象,再透過游戲活動,共同分析決定,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8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我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名稱:
我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目標:
1、通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禮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活動準備:
布置兩個場景,分別為“幼兒園”“花園小區(qū)”
活動過程:
一、營造情景,真情體驗。
(一)幼兒園里的陌生人
1、真情講述,故事導入。在“幼兒園”場景中,XX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人來接,這時來了個陌生人,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嗎?(引出課題)
2、互動表演,真實流露。請幼兒參與,教師扮“陌生人”與幼兒對話,引誘幼兒跟隨“陌生人”走。
(二)社區(qū)里的陌生人
1、轉(zhuǎn)換場景,擴展感知。教師在“花園小區(qū)”場景中,再次講述故事: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樓下玩完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這時又來了一個陌生人,陌生人帶走小朋友了嗎?
2、利用資源,真情表演。幼兒與假扮的陌生人對話,陌生人拿出禮物哄騙幼兒,觀察幼兒的反應。
二、經(jīng)驗分析,情感升華
小結(jié)幼兒的表現(xiàn):向幼兒提問?
1、什么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么?
3、“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么辦?
三、游戲鞏固,行為強化。
1、游戲《不跟陌生人走》
幼兒隨著音樂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小朋友是怎么辦的?(集體表演)
2、表演后,繼續(xù)在小路上走,自然結(jié)束。
教學反思:
本周是安全周,所以在本周我們開展的都是對幼兒安全意識方面的教育。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跟陌生人走后會有危險。所以我們通過模擬的形式先讓幼兒在晨間活動中有所“體驗”,結(jié)果的確有孩子跟陌生人走了,通過這一情境的模擬,把它拍成了視頻,事后讓幼兒自己去看,讓幼兒明白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最容易被陌生人騙走,怎么保護自己。
最后老師進行了簡單的小結(jié),也通過舉例的方式告訴我們小朋友如果被壞人騙去后是很危險的,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這一意識的了解。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nèi)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lián)系,請他配合教育活動,并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圖講述
1、教師出示第一張掛圖,介紹圖中的孩子明明,引導幼兒說一說圖上還有誰,陌生人在對明明說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擬
1、教師借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澳吧恕蓖ㄟ^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
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
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
陌生人:老師不在,我?guī)銈內(nèi)ネ姘?(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
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
陌生人;那我?guī)銈內(nèi)湲攧谕姘,那里有更多玩具,還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并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xiàn),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么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yōu)槭裁匆吣?(請幾位幼兒回答)
師:你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呢?(請一位幼兒回答)
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和陌生人走了會怎樣?
三、討論求救方法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jié)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么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
教學反思:
由于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辨別能力也比較缺乏。因此,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不跟陌生人走》我把目標定為:1、通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所以我在活動開始時設(shè)計了情景表演,幼兒通過觀看情景表演,對陌生人有了較深刻的了解,知道了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并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解拒絕陌生人的方法。幼兒觀看幼兒用書,這三幅圖片我是通過三種不同形式來進行教學的。第一幅我讓幼兒看后個別回答,并通過師生共同表演對話來鞏固麗麗拒絕陌生人的話。第二幅我讓幼兒看后討論:如果你碰到這種事情,你會請誰來幫忙?第三幅我讓幼兒來判斷奇奇做得對不對?進一步鞏固了拒絕陌生人的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總結(jié),結(jié)束活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后來我覺得收得有點快,感覺整堂課的環(huán)節(jié)太少,
本節(jié)活動下來小朋友都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我相信小朋友都不會、不知道怎么應對,我還問了小朋友有關(guān)家里的情況,比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沒幾個小朋友能回答的出來。如果能有一次真的表演,那樣更能讓幼兒印象深刻,也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要求。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0
。刍顒幽繕耍
1、通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禮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布置兩個場景,分別為“幼兒園”“花園小區(qū)”
。刍顒舆^程]
一、營造情景,真情體驗。
。ㄒ唬┯變簣@里的陌生人
1、真情講述,故事導入。在“幼兒園” 場景中,XX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人來接,這時來了個陌生人,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嗎?(引出課題)
2、互動表演,真實流露。請幼兒參與,教師扮“陌生人”與幼兒對話,引誘幼兒跟隨“陌生人”走。
(二)社區(qū)里的陌生人
1、轉(zhuǎn)換場景,擴展感知。教師在“花園小區(qū)” 場景中,再次講述故事: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樓下玩完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這時又來了一個陌生人,陌生人帶走小朋友了嗎?
2、利用資源,真情表演。幼兒與假扮的陌生人對話,陌生人拿出禮物哄騙幼兒,觀察幼兒的反應。
二、經(jīng)驗分析,情感升華
小結(jié)幼兒的.表現(xiàn):向幼兒提問?
1、什么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么?
3、“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么辦?
三、游戲鞏固,行為強化。
1、游戲《不跟陌生人走》
幼兒隨著音樂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
小朋友是怎么辦的?(集體表演)
2、表演后,繼續(xù)在小路上走,自然結(jié)束。
(點評:此次安全活動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自始至終在精心設(shè)置的生動、真實情景中讓幼兒體驗學習,幼兒真情投入、積極動腦、踴躍表演,使情感、認知最終落實在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上,這是幼兒安全教育的最終歸宿。整個活動具有“重學習興趣、重真實情景體驗、重行為培養(yǎng)”三大特點,尤其公開教學中利用班級幼兒對聽課男領(lǐng)導的陌生來表演“陌生人”,既充分利用了課堂資源,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乃巧妙之處。在看似簡單的活動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nèi)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lián)系,請他配合教育活動,并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圖講述
1、教師出示第一張掛圖,介紹圖中的孩子明明,引導幼兒說一說圖上還有誰,陌生人在對明明說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擬
1、教師借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通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陌生人:老師不在,我?guī)銈內(nèi)ネ姘?(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陌生人;那我?guī)銈內(nèi)湲攧谕姘桑抢镉懈嗤婢撸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并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xiàn),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么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yōu)槭裁匆吣?(請幾位幼兒回答)
師:你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呢?(請一位幼兒回答)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和陌生人走了會怎樣?
三、討論求救方法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jié)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么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
教師小結(jié):陌生人可能有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騙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反思:
本篇采用帶有典型性的情境活動,讓幼兒作為情境活動的主體,來積極體驗,進行認知活動,體現(xiàn)了幼兒學習主動性,活動很成功。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3.增強安全意識,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4.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樣的安全隱患。
活動準備
1.有關(guān)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設(shè)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里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么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鄙成尺B忙問媽媽:“還有什么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
(1)媽媽為什么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苯又帜贸鐾婢呓o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么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jié):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游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 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里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里有誰。
B.什么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jié)束活動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教學反思:由于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辨別能力也比較缺乏。因此,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不跟陌生人走》我把目標定為:1、通過情境活動,讓幼兒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2、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所以我在活動開始時設(shè)計了情景表演,幼兒通過觀看情景表演,對陌生人有了較深刻的了解,知道了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并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解拒絕陌生人的方法。幼兒觀看幼兒用書,這三幅圖片我是通過三種不同形式來進行教學的。第一幅我讓幼兒看后個別回答,并通過師生共同表演對話來鞏固麗麗拒絕陌生人的話。第二幅我讓幼兒看后討論:如果你碰到這種事情,你會請誰來幫忙?第三幅我讓幼兒來判斷奇奇做得對不對?進一步鞏固了拒絕陌生人的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總結(jié),結(jié)束活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后來我覺得收得有點快,感覺整堂課的環(huán)節(jié)太少,
本節(jié)活動下來小朋友都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我相信小朋友都不會、不知道怎么應對,我還問了小朋友有關(guān)家里的情況,比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沒幾個小朋友能回答的出來。如果能有一次真的表演,那樣更能讓幼兒印象深刻,也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要求。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通過觀看錄象《不跟陌生人走》以及討論的形式,知道對不認識的人不要相信。
3、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錄象片《不跟陌生人走》錄象地址:
活動過程:
1、幼兒觀看錄象《不跟陌生人走》
※教師: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認識老師和許多小朋友,在家里,認識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等,我們的城市里還有很多很多的人,里面有好人也有壞人,小朋友,你們認識他們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不跟陌生人走》
2、幼兒觀看錄象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小雨認識那位阿姨嗎?她為什么要跟陌生人走呢?
※對陌生人講的話,小朋友能不能相信呢?為什么?
※小強認識那位阿姨嗎?他看見小雨跟陌生人走,是怎么做的?
※想一想,哪個做得對?對不認識的人,我們應該怎么做?
3、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jié):
※我們小朋友不認識的陌生人有的是好人,有的是壞人,可是我們看不出來。有的陌生人拿出你喜歡吃的東西、拿出你喜歡的玩具來騙你,還有人會說出有趣的事情、好聽的話或關(guān)于你爸爸媽媽的話來欺騙你,想讓我們小朋友相信他、聽他的話或跟他走,我們小朋友一定不要相信他,這樣就不會上壞人的當了。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2、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來有禮貌地離園。
活動準備: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師扮演,零食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里來接小朋友陌生人:我接毛毛和東東這兩位幼兒坐著不動,懷疑地看著陌生人。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拿出包裝漂亮的糖果、薯片等)這時毛毛和東東走向陌生人。又有幾個幼兒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走?我們還要去游樂園。ㄓ钟袃蓚幼兒跟著陌生人走)教師:(攔住)你們干什么去?你們認識她嗎?幼兒搖搖頭。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么名字?陌生人:不知道。教師:你知道小朋友的家住在哪里嗎?陌生人:不知道。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里,你們還跟她走嗎?幼兒:不能(小朋友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坐位)。
2、提問引導:教師: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到農(nóng)村,不讓回家。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幼兒:不走。幼兒:好吃的東西可能有毒藥。教師:阿姨帶你們?nèi)ビ螛穲鐾妫闳幔坑變海翰蝗ァ?/p>
3、小結(jié)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千萬不要跟她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nèi)ビ螛穲鐾,我們也不要跟著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里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要急,要跟老師在一起。如果爸爸媽媽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急,要等老師看到你的爸爸媽媽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4、教師自然引出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引導幼兒一起朗誦。
5、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等教師叫到名字后才能站起來離開位置,自然走到操場里游戲,活動自然結(jié)束。
附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
幼兒園,大門開,爸爸媽媽都來接。毛毛媽媽沒有來,急得毛毛哭起來。陌生人,走過來,千萬不要去理睬。別亂跑,慢等待,爸爸媽媽一定來。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知道老師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禮貌地離班。
3、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師扮演,零食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里來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東東。
這兩名小朋友坐著不動,只是懷疑地看著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我?guī)砹嗽S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陌生人拿出幾個包裝漂亮的巧克力、薯片等食品)
這時,毛毛和東東看到食物后馬上站起來,走向陌生人。又有四五個小朋友也跟著走向陌生人,還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們一起走?我們還要去游樂場玩呢!(又有兩個小朋友站起來,跟隨陌生人往外走。)
教師:(攔住)你們干什么去啊?你們認識她嗎?
幼兒搖搖頭。
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么名字嗎?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師:你知道小朋友們的家住哪里嗎?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里,你們還能跟她走嗎?
幼兒:不能(小朋友們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2、提問引導
教師: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
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到農(nóng)村,不讓回家。
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
幼兒:不走。
幼兒:好吃的里可能有毒藥。
教師:阿姨帶你們?nèi)ビ螛穲鐾妫闳幔?/p>
幼兒:不去。
3、小結(jié)
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小朋友千萬不要跟他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nèi)ビ螛穲鐾鎯海覀円膊灰撸覀円日l來接才走呢?
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
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里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要著急,要跟老師在—起。如果爸爸媽媽們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著急,要等老師看到你的爸爸媽媽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4、教師自然引出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引導幼兒一起朗誦。
5、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等教師叫到小朋友的名字后才能站起來離開座位,自然走到教室的前面,活動自然結(jié)束。
附兒歌:《媽媽沒來我不急》
幼兒園,大門開,爸爸媽馮都接來。毛毛媽媽沒有來,急得毛毛哭起來。
陌生人,走過來,千萬不要去理睬。別亂跑,慢等待,爸爸媽媽一定來。
活動反思:
對于孩子來說,安全教育很重要,F(xiàn)在家里就一個孩子,父母上班在外,經(jīng)常留一個孩子在家,對于孩子在家的安全就格外重要。如不動電、不動氣等。陌生人敲門等幼兒怎樣處理,這是孩子要掌握的技能。在超市和父母走丟怎么辦?有陌生人來接怎么辦等。在活動中,幼兒知道求救老師、家長。有的幼兒還知道大聲喊叫。在超市里還知道廣播、打電話等。幼兒都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