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論》譯文
| ||||||||
|
| |||||||
古時候被人稱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超人的節(jié)操。按一般人在生活中,有時會碰上無法忍受的事情。一個人受到侮辱,拔劍而起,挺身上前搏斗,這并不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種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發(fā)的情形毫不驚慌,無緣無故侵犯他也不動怒。為什么能夠這樣呢?因為他胸懷大志,目標高遠啊。 |
古人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 |||||||
張良從橋上老人手里得到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是,誰知那不是秦朝時的一位隱士出來試探他?看那老人用來暗示的意思,都是圣賢用來勸勉與警戒別人的道理。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真是把事情看偏了。再說,那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送兵書。當時韓國已被滅亡,秦朝勢力極盛,秦王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志士,那種住在家里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shù)也數(shù)不清。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對于這種濫施淫威,也毫無辦法。凡是執(zhí)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他的威勢是不可隨便憑借的。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的氣憤,以他個人的力量,用一次猛砸來發(fā)泄怨恨,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真是間不容發(fā),危險極了!大富大貴的人,是不肯死在盜賊手里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里太不值得。張良有超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的深謀遠慮,反去學習用荊軻、聶政的手段,僅僅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痛惜的。所以那老人故意粗暴傲慢地侮辱他,如果他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這點而成就大功業(yè),所以到最后,老人說:“這個年輕人可以教育了。” |
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巳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事夷滅者,不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哉?其身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人事,故曰:“孺于可教也。” | |||||||
《留侯論》 | 2003/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