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 《定滑輪和動滑輪》
六年級科學 《定滑輪和動滑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①科學探究: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定滑輪和動滑輪構造上的特點
2、會做滑輪的實驗,并通過數據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②科學知識:3、知道滑輪的結構特征及分類。
4、知道兩種滑輪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能有機會與同學們共上一節科學課,我感到非常高興,所以特地為同學準備了一首歌曲,請同學欣賞。
2、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并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么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3、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并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計方案表)
要研究的問題
定滑輪是否能省力
預測
是( )否( )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可附圖)
4、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把實驗結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并比較表內數據,發現了什么?
5、全班內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出示塔吊的滑輪圖,并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并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并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
3)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并把實驗結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并比較表內數據,發現了什么?
4)全班內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趣味游戲,拓展應用
由力氣大的同學拉住動滑輪的重物端,相當于重物,力氣小的同學拉住動滑輪的繩子的另一端,相當于測力計,然后開始游戲,觀看勝負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