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變化
一、教學目標1.學習用各種方法搜集資料,并進行簡單地整理和應用。
2.通過調查、訪問、參觀和辯論等,認識到家鄉的變化和發展,積極地為家鄉獻計出力。
3.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認識到家鄉在發展過程中的美中不足,堅信家鄉的未來更美好,樹立初步的教學發展觀。
二、教學重點
通過調查、訪問和參觀,匯報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如何辨證地看待家鄉的發展變化,如何為家鄉建設獻計出力。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生自主組合成研究小組,有計劃地參觀、調查、訪問。教師了解學生搜集到的資料,認識到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深情導入
家鄉在變化
1.住房的變化
(1)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家住的房是什么樣嗎?(多媒體出示自家現在住房的圖片)老師家原來的住房可不是這樣的(出示自家老房子照片),將兩張照片放在一起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你們家的住房有變化嗎?是怎樣變的?
將課前搜集的照片拿到投影儀上展示。
(3)是啊,許多同學家的住房都變得高大、寬敞、美觀了。我們的家鄉不僅是住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他地方也在變化呢!你發現沒有?
揭題《家鄉的變化》
2.出行的變化
(1)交通工具的變化
①老師小時候上學,大多數時間是步行,家離學校又遠,每次步行到校都要1小時左右,所以為了不遲到,我每天得5點就早早地起床。偶爾在路上遇到騎自行車的鄰居帶我一程的話,就可以節約很多時間,早早地到校。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師還得更早地起床,因為泥路不好走。
②課前讓同學們調查爸媽小時候上學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誰來匯報調查情況?學生講述父母小時候上學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
小結:以前我們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車算是不錯的交通工具,多數步行。
③現在我們是怎么到學校上課的?是家長用電瓶車、摩托車、甚至小轎車接送,或者坐校車來的。
(2)道路的變化
上學的道路有沒有發生變化?
(以前是泥土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來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寬闊,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學也很快。)
(三)譜寫贊歌,展示才華
1.家鄉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幸福,我們的心中充滿著對家鄉的贊美之情。請聽一聽一位小朋友發自內心的贊歌。
(配樂朗誦:《森林公園》)
2.你從他的心聲中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也來盡情地抒發對家鄉變化的美好感受吧。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商量,或者寫一首小詩,或者寫一段美文,也可以畫一畫你認為最美的一角,還可以用一首歌來盡情地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