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總在風雨后————挫折教育》
《陽光總在風雨后----直面挫折》課堂教學設計
濰坊盲校 方月紅
課程分析: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挫折是指人們在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于受到阻礙和干擾,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反應。不同的人面對挫折的能力是不一樣的:積極的人,把挫折的經歷當作是一次奮起的開始;消極的人,把挫折看作是失敗的起點。如果處理不當,它會給人造成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學習和生活,損害身心健康。
學情分析:
本校是小學初中以及職業中專一體化的學校。由于身體的原因,視力殘疾學生在社會上受到很多恥笑和諷刺,心理上產生挫敗感;無障礙設施的欠缺,他們經常碰破頭,磕破腳,參與社會活動和交際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挫折,勇敢面對目盲的現實,敢于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失敗,戰勝自身弱點,成為殘而有為的具有健康性格的人,對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
輔導目的:
1、通過學生自身的經歷使學生懂得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面對挫折,不要退縮,要正確對待。
2、通過盲人陳燕和身邊同學的事例,使學生知道戰勝挫折需要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意志。
3、滲透有挫折才能成功的思想。
4、通過創設的情境介紹減輕心理壓力,調節情緒的幾種方式。
設計思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的重點應該放在幫助學生中小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力。
本課圍繞著視力殘疾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煩惱,以及如何面對和適應挫折,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調適不良情緒的目的。
課堂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促進其個性發展和思維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教學媒體設計,都是自己制作相關課件和相關的視頻和音頻,保證多層次、多方位補償缺陷。
學習目標:
1、體會挫折對人的影響。
2、學會面對挫折,調適不良情緒
團體名稱:陽光總在風雨后----直面挫折
團體目標:正視目盲的現實,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團體性質:教育成長團體
團體對象:全體學生
招募方式以及甄選標準:以班為單位,自愿報名,共20人
領導者:心理咨詢師
時間:第二學期
地點:多媒體教室
頻率:每兩月一次
次數:共3次,每次50分鐘
過程:
一、 熱身活動“大雞、小雞和雞蛋”。
要求:1、兩兩一組進行對抗賽。
2、統計大雞、小雞和雞蛋各自的數量。
3、體驗比賽過程中勝敗的感受。
4、總結。其實,人生的整個歷程就像無數次的大雞、小雞和雞蛋的游戲一樣。有人成功,也就會有人失敗。盡管我們的人生還剛剛開始,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成功和失敗。由于命運的不公,五彩的世界在我們的面前變得暗淡無光;明眼人輕而易舉完成的事,對我們就困難重重。你是被這些困難和失敗嚇倒,龜縮不前,一蹶不振;還是以頑強的意志,面對現實,取長補短,成為殘而有為的人呢?對,既然,既然我們無法避免人生旅途上的暴風雨,我們就勇敢地面對它們。因為我們堅信:經歷過今天的暴風雨,明天一定會艷陽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