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時記時法》教學反思(精選2篇)
《24時記時法》教學反思 篇1
11月初,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準備這一節課同時還進行了試講。通過準備教學設計,教案與試講,課后教師評課使我對這節課深有體會。我認為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課堂上扮演的角色也就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建立一個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與想法,同學生一起尋找真理,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心里想著學生,關愛每個學生。
結合我這段時間準備和試講《24時記時法》談一下我對這一觀念和這一節課的感受:
1.營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新課程標準已經指出,學生的學習心理發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知覺——思維、智慧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學只重視前者,忽視了后者,因此使多數學生感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是被迫的。新課程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并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師生關系落實在課堂上,首先應該給學生以自尊,讓學生在擁有尊嚴的環境下愉快地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間始終保持著一種朋友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松的。例如:“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24小時記時法,行嗎?”“你們覺得這位小朋友是一位稱職的播音員嗎?”………老師寬松的語言和語氣,輕松的教學環境對學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養和良好行為的習慣的養成就這樣滲透到課堂教學的細微之處。
2.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生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面向“未來”、重在發展。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重心逐漸轉向更多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在這堂課中,也包括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到,面對我的學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師,而做能夠幫助與關心他們的好朋友,用激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后獲取成功。
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應努力轉變教學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應該從欣賞每一個孩子,鼓勵每個孩子做起。學生做好事,有進步要鼓勵,學生做錯了,退步了,更應鼓勵,鼓勵其找出問題根源,重新邁進。我想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3.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改編教材備課,上課。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教師個性的教材知識。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這也是課程改革的意圖之一。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這一點:
課一開始,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切入普通記時法,使得學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記時法,并為后面更好地區分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作了鋪墊,接著安排了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電視節目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現實場景中,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探索認知階段,我首先出示敲響新年鐘聲,時針指著12,說明了舊的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來臨。并切合鐘面的演示,時針轉了2圈,引導學生感知一天中有24個小時,能更直觀地認識24時記時法。另外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24時記時法的實際用處。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課改的新理念,也是我將努力的方向。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了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課前的“備”學生做得不太到位。如:情景導入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可能因為故事有的不生動,沒太激發學生的興趣。
2、師生間的互動效果不夠
由于沒有很好地了解、引導學生發現24時記時法的規律,致使學生對兩種記時法的互換不夠熟練。學生討論時比較注重形式,應讓學生多說,多練。
3、課前沒有認真地讀好教材
在“想想做做”的第一題中教師沒有引導到位出現了失誤,由此體會到,對于新課程,教師在課前一定要認真細心地“讀懂”“讀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數,哪怕是最簡單的練習也不能輕易放過。
總之,本課的教學感觸極深,我想,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應在課改理念的正確引導下,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使自己逐漸成長起來。
《24時記時法》教學反思 篇2
24時記時法的教學拉開了序幕.這歷來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每到這一單元考試的時候,老師們總是提心掉膽,生怕出現不及格的.昨天是教學后的第一次作業,主要內容是區分12時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并且能夠對這兩種記時法進行轉換.作業批下來,情況很不妙!
困難主要表現為1.兩種記時法互相混淆.12時記時法的主要標志是用"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這些表示時間段的詞語加上( )時( )分具體時刻,例如上午7時或者寫成上午7:00,24時記時法就是用0到24這些數來表示具體的時刻,前面沒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這些表示時間段的詞語,例如7時(7:00),19時(19:00)。
2.受口語習慣定勢的干擾。我們口語交際環境中更多地使用12時記時法,所以在要求用24時記時法的時候,學生往往把自己習慣的說法寫下來,例如補充習題中有三幅圖,一日三餐的時間,有的學生就把晚飯時間寫成了6:10。
3 .生搬硬套,不善于聯系實際。有些同學見到鐘面的時間一概加上12,無一幸免。練習冊中有一幅圖畫是小學生上學,一部分學生見到鐘面上是7:00,就立刻想到19:00,如獲至寶把它填了,這些學生需要提高反思能力。
4.知識遺忘,不會看鐘面。這些同學是要把二年級學的內容好好溫習一下的。時針指7,分針指12 還有人能寫出7:12,
雄關漫道真如鐵,這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