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分割(通用8篇)
黃金分割 篇1
黃金分割最早見于古希臘和古埃及。黃金分割又稱黃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線段分為長短不等的a、b兩段,使其中長線段的比(即a+b)等于短線段b對長線段a的比,列式即為a:(a+b)=b:a,其比值為0.6180339……這種比例在造型上比較悅目,因此,0.618又被稱為黃金分割率。
黃金分割長方形的本身是由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黃金分割的長方形組成,你可以將這兩個基本形狀進行無限的分割。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對人的視覺產生適度的刺激,他的長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視覺習慣,因此,使人感到悅目。黃金分割被廣泛地應用于建筑、設計、繪畫等各方面。
在攝影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曾不同程度地借鑒并融匯了其他藝術門類的精華,黃金分割也因此成為攝影構圖中最神圣的觀念。應用在攝影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黃金分割率0.618排列出數列2、3、5、8、13、21……并由此可得出2:3、3:5、5:8、8:13、13:21等無數組數的比,這些數的比值均為0.618的近似值,這些比值主要適用于:畫面長寬比的確定(如135相機的底片幅面24mmX36mm就是由黃金比得來的)、地平線位置的選擇、光影色調的分配、畫面空間的分割以及畫面視覺中心的確立。攝影構圖通常運用的三分法(又稱井字形分割法)就是黃金分割的演變,把上方形畫面的長、寬各分成三等分,整個畫面承井字形分割,井字形分割的交*點便是畫面主體(視覺中心)的最佳位置,是最容易誘導人們視覺興趣的視覺美點。
攝影構圖的許多基本規律是在黃金分割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但值得提醒的是,每幅照片無需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黃金分割去構圖。千篇一律會使人感到單調和乏味。關于黃金分割,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規律后加以靈活運用。
黃金分割 篇2
讓靈動的課堂充滿數學美
“黃金分割”作為《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內容,在進一步強化線段的比、成比例線段的基礎上,注重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有意識引導學生從文化角度把握“黃金分割”這一數學瑰寶,豐富了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對后續課程的學習有著激勵作用。在此背景下,怎樣更科學合理地設計本節課,以收到最佳教學效果呢?作為誘思探究的應用以及對新教材教法的研討,談談我的做法。
一、創設情景,誘發思維
課前要求學生進行以下實踐活動:
1、量一量你家電視機屏幕的長和寬,并計算寬與長的比。
2、上網查詢黃金分割的有關知識,舉例說明它的應用并制作幻燈片。
俗話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由問題誘發,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本課從現實情景中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將學生自然地引入到學習新知的境界,這是一節課的良好開端。可創設下列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1)、為什么許多國家都喜歡在國旗上繡五角星?
(2)、舞臺上,主持人站在哪個位置最好,花瓶擺放在桌子的哪個位置最美妙?
二、感性認識,理性思考
依據陜西師范大學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理論,教學過程要經歷“觀察”和“思維”兩大基本層次來誘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起來后,教師應及時將其引入理性認識的軌道。首先讓學生拿出自制的正五角星,動手測量點C到點A、B的距離,并計算 與 的值
1、一條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有幾個?(有兩個)
2、為什么叫做黃金分割? (其一是滿足黃金分割的圖形具有和諧美;其二是黃金分割的應用價值不可估量,故冠以“黃金”二字。)
黃金分割原理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斯所發現,后人將此稱為黃金分割,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稱黃金分割為“幾何學的一大寶藏”!
三、揭示本質,加深理解
黃金分割的本質是什么?怎樣找出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為了突破本課的難點,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串”,層層深入,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狀態。
① 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分別為1和 ,你知道斜邊長為多少嗎?
② 你能作出長度為 的線段嗎? 長度為 的線段呢?
③ 設線段AB=1,求作AD= AB,AE= AB;
④ 你能在線段AB上找一點C,使得AC= AB;
提問:點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嗎?為什么?
此時學生不難通過驗證 或 AC2=AB·BC 或
來回答點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
由于教學中增加了臺階,減緩了坡度,使得學生能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緊跟課堂節奏,沿臺階拾級而上,不知不覺中對黃金分割有了透徹的理解。
四、開啟智慧,拓展思維
數學就象萬花筒,求變求活是數學的重要特征。學習數學知識不能只限定在某一局部,應有拓展意識,教師必須深挖教材,求變推新,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寬與長的比值為 的矩形叫做黃金矩形。
頂角為36°的等腰三角形, 其底角平分線將腰黃金分割。 這種等腰三角形稱為黃金三角形。
五角星是很美的幾何圖形,其中由五條線段相交的五個點剛好是這五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許多國家都喜歡在國旗上繡五角星。
五、欣賞數學的奇和美
數學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獲得數學審美能力,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增長他們的創造發明能力。在學生認識了黃金分割后,讓學生展示他們各自的實習作業,通過從網上了解到的黃金分割的應用實例,使他們看到數學的種種魅力,給學生一種“數學奇”、“數學美”的感受,從中體會數學的奧妙,體會黃金分割的文化價值。
黃金分割與藝術
達·芬奇的蒙娜 麗莎,拉斐爾筆下溫和、俊秀的圣母像等之所以有名是因為無論是畫面整體還是局部都利用黃金分割的比例,形成有風格的畫派。“維納斯”雕像以及世界著名藝術珍品中的女神像,她們身體的腰以下部分的長度與整個身高的比,都近似于0.618, 于是人們就把這個比作為形體美的標準。
芭蕾舞女演員腰以下部分的身長與身高之比,一般約在0.58左右,
因此在她們翩翩起舞時,總是腳尖點地,使腰以下部分的長度增長8~10厘米,以圖展示符合0.618身段比例的優美體形,給觀眾以美的藝術享受
教學反思:
《黃金分割》一節是課程改革后的新內容,由于教材內容前后安排問題,使目前學生無法理解黃金比 的由來,這就增加了概念的抽象性;又因為新教材降低了對尺規作圖的要求,給確定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增加了難度,上好本節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為了降低本節課的難度,貼近初二學生的實際,我將黃金分割的概念與確定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定為本節的難點,也是教學成功的突破口。我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資源,提前布置他們觀察生活,上網查資料,制作幻燈片,使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也鍛煉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黃金分割 篇3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通過長時間研究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和諧的比例關系,即10.618的比例最為優美。
德國美學家澤辛把這一比例稱為黃金分割律。此律的意思是: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等于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即0.618:1=0.382:0.618)。0.618是黃金分割律的比值,它被認為是最美的數值,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體美在自然美中具有最強的完整性。英國大詩人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贊頌道:“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其實,莎士比亞也許不知道,人體相關各部分之間是符合黃金分割率的,肚臍是黃金分割線的黃金點。在軀干部分,乳房位置的上下長度比;咽喉至頭頂和至肚臍之比;膝蓋至腳后跟和至肚臍之比等,都是黃金分割數0.618的近似數。如果人體上述部分比例均符合黃金律的話,就顯得協調勻稱。古希臘斷臂維納斯、雅典娜女神和“海姑娘”阿曼達,其體型結構比例完全符合黃金律,美妙絕倫。
科學家和藝術家普遍認為,黃金律是建筑藝術必須遵循的規律。在建筑造型上,人們在高塔的黃金分割點處建樓閣或設計平臺,便能使平直單調的塔身變得豐富多彩;而在摩天大樓的黃金分割處布置腰線或裝飾物,則可使整個樓群顯得雄偉雅致。古代雅典的巴特農神殿,當今世界最高建筑之一的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舉世聞名的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都是根據黃金分割的原則來建造的。
在日常生活中,最和諧悅目的矩形,如電視屏幕、寫字臺面、書籍、衣服、門窗等,其短邊與長邊之比為0.618,你會因此比例協調而賞心悅目。甚至連火柴盒、國旗的長寬比例設計,都恪守0.618比值。在音樂會上,報幕員在舞臺上的最佳位置,是舞臺寬度的0.618之處;二胡要獲得最佳音色,其“千斤”則須放在琴弦長度的0.618處。最有趣的是,在消費領域中也可妙用0.618這個“黃金數”,獲得“物美價廉”的效果。據專家介紹,在同一商品有多個品種、多種價值情況下,將高檔價格減去低檔價格再乘以0.618,即為挑選商品的首選價格。
黃金分割 篇4
由于注重了:1.讓學生討論,如何根據題中的條件來證明 AC2=AC·BC 2.讓學生從問題1中得到啟發,能否利用圖形的有關性質?能否分別計算AC2 、AB×BC的值?顯然,圖形沒有性質可用,卻能計算出AC2 、AB×BC的值,只要算出的值相等就可以了, 3.按課本的證法教師給出證明,并幫助學生克服在根式運算中可能遇到的困難。4.請學生觀察等式:AC2=AC·BC,結合圖形說出這個等式的特征。線段AC是線段AB、BC的比例中項,點C的位置十分特殊;它把線段AB分成的兩條線段AC、CB,恰使AC2=AC·BC,這叫把線段AB黃金分割,這樣,學生在直觀中得到了掌握。效果比較好。
黃金分割 篇5
教育目標:
通過主題班會架起家長與學生之間心靈的橋梁,使學生和家長都能夠客觀、正確地面對“十四歲”的變化,加深彼此間的理解。引導學生對家長、集體、社會懷有感激之情,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家長提供與孩子交流的平臺、傾聽孩子心聲的機會,促使家庭教育與時俱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多角度的關注學生成長。
參加人員:初二(4)班全體學生及部分家長
活動準備:
1、召開家長準備會,向家長說明此次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要求家長給子女寫一封信,班主任針對本班具體情況進一步明確活動的內容、形式,并誠懇地爭取家長的幫助和支持。
2、召開班委會,向班委說明此次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本著“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力求創新”的原則,發動班委為班會出謀劃策;同時,共同確定班會主線,基本確定各環節的構成及銜接和需要準備的材料和用具,將具體工作落實到人,包括詩歌的創作、背景音樂的選擇、固定串詞、即興主持語、電腦課件的制作等。
3、召開準備性班會,從點滴小事講起,使學生感受到家長為其所想所做所付出的艱辛,動員全體學生在明確的目的下積極地投入班會,展示給父母我們朝氣蓬勃的一面。要求學生給家長寫一封信,感謝父母十幾年的養育,理解父母在生活中的不易,以實際行動回報對父母的感謝。
4、班主任在征求學生、家長的同意下閱讀部分信件,挑選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信件為班會所用。根據班主任所教學科的特點,設計有班級特色的環節--用數學符號詮釋我的父母或家庭,每位學生設計并制作“數學符號之我的溫馨家庭”作品。
主持人: (盧尊、楊揚)
技術支持:(張妮、樊柬)
展板制作:(王迪、董睿)
活動程序:
序
入場: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
主持詞 (a:盧尊,b:楊揚,以下同)
a:我們已經步入青春,
b:青藤上的花朵是我們的笑容 ,
a:我們生活在陽光燦爛的日子,
b:我們走過稍縱即逝的煙火季節 ,
a:花開花落,日復一日,
b:洗禮著我們,花語的青春,
a:多少憂傷,多少歡樂 ,
b:多少成功,多少辛酸,
a:父母就像無私的大樹 ,
b:給予我們溫暖的愛撫 ,
a:多少個挑燈夜讀的晚上 ,
b:多少個充滿歡笑的黎明 ,
a:父母陪我們靜靜的走過 ,
b:默默的守在一旁,看著我們成長,
a:倘若沒有老樹的貢獻,
b:哪里會有今日展翅的雛鷹 ,
a:在今天這樣溫馨的日子里,
合:我們歡聚一堂,回憶13年來相互的愛,感受我們之間愛的橋梁。
( 初二(4)班慶祝14歲生日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數學符號之我的溫馨家庭
a:共同的愛好使我們走進了數學的殿堂,
b:在初二四班中我們愉快的成長,
a:為了摘取科學盛殿的金星,
b:我們辛辛苦苦,碌碌忙忙,
a:我們對數學執著的愛,
b:使我們愛這個集體,愛這個家,
a:在我們各自的快樂家庭中,
b:有沒有有趣的數學,有趣的符號,
a:聰明的同學們,請用你們的智慧想一想,
b:嘗試用數學上的妙趣,詮釋你可愛的家。
用數學符號詮釋可愛的家(胡洋、戚憶泉、王玉全、楊揚、郭靜)
追憶童年
(背景音樂--容祖兒《揮著翅膀的女孩兒》)
a:童年,好像一只悠遠的歌,我是那跳動的音符,縱情歡樂。
b:童年,又像一條清澈的河,我是那流動的水滴,永遠活潑。
a:斗轉星移,13個春夏秋冬輕輕地離我們而去。
b:歲月變換,通往14歲的大門已向我們開啟。
a:那么,我們是否還記得童年的美好時光?
b:又是否記得父母為了幼稚的我們弄的手亂腳忙?
a:如今,鮮艷的紅領巾將摘下,甜蜜的記憶在心中收藏。
b:現在,青春的航船就要起航,讓我們把14年時光回望。
a:你在媽媽的精心裝扮下,穿這漂亮的小花裙,在游樂場里騎旋轉木馬,玩得開心。
b:那時,你穿著開襠褲,舉著棒棒糖,騎在爸爸頭上,笑的天真。
a:你在幼兒園,遲遲拽著媽媽的衣角,嘟著嘴不愿離開媽媽,哭的傷心。
b:爸爸來接你回家,你滿臉是泥,渾身臟兮兮,卻不故一切投入爸爸的懷抱,歡喜滿心。
a:這一切的一切,好像離我們都那么遙遠。
b:而這一幕幕,又是那么清晰地埋藏在你我的心田。
a:塵封的記憶,
b:和那瞬間的美麗,
合:讓我們今天一同來開啟。現在讓我們看看這些可愛的小baby。
照片展示:
第一組(馬瑞、李子恒)
a:兩個小胖帥哥,從小他們倆就是好哥們兒,
b:現在他們依舊是好哥們兒。
a:這對好哥們兒是誰呢?--猜
b:兩個小頑童,如今都成了風華正茂的少年,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有許多有趣的事,那就李子恒的爸爸講講他小時候的故事吧!?d?d(家長講故事)
第二組(李小奕、趙夢辰、史千千)
a:三個可愛的小女孩,全在咧著嘴笑,那么的可愛,如今她們已成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b:我數一二三,請照片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猜猜她們分別是誰。
a:我們來請她們的媽媽講一講她們小時候的故事。
第三組(樊柬)
a:他是一位酷哥,又是一位怪才,可能是未來的super star,
b:一些奇妙、逗人的話語總是出自他之口,
a:籃球場上也常出現他馳騁的英姿
b:讓我們請他自己站起來吧!
a:他為什么這么可愛呢?請他自己來說說吧。(展示完畢)
a:一幅幅照片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
b:一張張笑臉又是否留在你的心里,
a:隨著時光的推移我們漸漸長大,
b:你看,青春的旗幟已在空中冉冉升起。
(文藝表演開始)
青春的我們
1、樂隊演奏
獨奏 《哭砂》 演奏者:肖宇
獨奏 《真的愛你》演奏者:王笑生 侯文伯
樂隊合奏《好日子》 演奏者:本班全體樂隊成員
樂隊合奏《同一首歌》演奏者:本班全體樂隊成員
2、獨舞表演 表演者:劉蔚婷
3、胡洋的家長朗誦毛澤東詞《滿江紅》
4、王迪同學配樂詩朗誦《風箏》
5、應明、韓艾明、郭亞萌、劉世界等同學與家長共同演唱《那些花兒》
6、王玉全、郭靜、樊柬、袁雪菲等六名同學合唱《一千零一個愿望》
信件交流
第一環節(家長讀信 背景音樂:《十年》)
a:相信在場的同學都想對父母說一句話,讓我們齊聲說:“爸爸媽媽,我們真的愛您!”(鞠躬)……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執著地追求著理想,犧牲了自己無數休息與娛樂的時間,直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她懂得,勤奮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當這個女孩獲得優異的學習成績時,母親看在眼里、喜在心頭。讓我們一起來聽聽a同學母親的心里話吧。(董曉菁同學母親讀信)
b:母愛是偉大的,但父愛又是無微不至的。朱自清先生不會忘記父親為自己買桔子的背影;宋家三姐妹的功成名就要歸功于那位傳教士父親;而貝利的成功則與其父親有著相當大的關系。父愛時滲透在點滴小事之中的。下面,我們會隨宋迪同學的父親走進他的生活,一起來感受他對女兒的這份愛。(宋迪同學父親讀信)
a:同樣是父愛,但內容卻不同;同樣追逐理想,但遭遇的困難也不同。這位父親是怎樣鼓勵兒子,為他樹立自信的呢?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這份異于尋常的父愛吧!(李斌同學父親讀信)
第二環節(同學讀信 背景音樂:《春泥》)
a:相信李斌同學一定會振作起來,不辜負爸爸的期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人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為了生計,不停奔波忙碌。勞累一天回到家后,工作中的情緒也會帶回家中,正處在青春期的我們與父母產生小摩擦也是在所難免的。來聽聽李斌的想法吧。(李斌同學讀信)
a:大家都知道,胡冠儀同學在班中學習成績良好,還擔任語文課代表的職務。今天的一切與f同學媽媽的教導是分不開的。借此時機,也讓胡冠儀同學對媽媽說幾句心里話。(董曉菁同學讀信)
b:宋迪同學被同學們親切的成為“姐”,她率真的性格、堅強的人生態度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說她像個男孩子,其實她也有細膩的一面。下面請聽宋迪同學的內心獨白。(宋迪同學讀信)
班主任講話
a: 大家不會忘記小學老師的循循教導,更不會忽略我們胖胖的班主任 。在兩年的磨合中,我們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雖然我們曾經惹他傷心、讓他發火,也曾不理解他,但我們愛他!還是讓他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班會尾聲
a:十四年前,溫暖的鳥巢里誕生了一只雛鷹,
b:十四年里,他在父母的無盡關懷下茁壯成長,
a:像他的父母一樣,
b:他,有著銳利的目光,寬大的翅膀,
a:我們就像這只雄鷹,
b:羽翼豐滿,振翅欲飛,
a:但不要忘記,伴隨我們長大的是父母,
b:他們的付出,給了我們明天的夢想,
a:今天的我們,也許還不能自由的翱翔,
b:但我們仍要回報父母,盡自己的力量,
a:十四歲的我們,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b:前方的路,有危險、有艱難,
a:不要放棄,不要退縮,
b:路的盡頭將是燦爛的春天!
a:家庭給了我們溫暖
b:家庭給了我們勇氣
a:家庭給了我們戰勝困難的決心
b:讓我們共同感受家庭的愛意
a:現在,請同學們邀請自己的父母,讓我們共唱一曲《讓愛住我家》
(學生與家長共唱《讓愛住我家》)
合:初二(4)班慶祝十四歲生日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附表一:
風箏
母親,我是您手中搖曳的風箏
您的愛,是我起飛的引航
母親,我是您手中搖曳的風箏
因為您,我在廣闊的天地間翱翔
年幼的記憶,是我甜蜜的回想
您手中的線兒
寄托您對我的希望
天空晴朗,燦爛景象
您對我的微笑,一如陽光
拉拉拽拽,
我飛向遠方
您放長了線兒,
自由是我的向往
您的信任,是我永遠的難忘
當我捧著累累碩果,走進您希望
當我滿懷成功喜悅,來到您身旁
我看到您欣慰的笑容與贊賞
我知道,您肯定了我的能力,我的成長
還有那次爭吵
您緊瑣的雙眉,失望的眼光
我這斷了線的風箏
失去了方向
雨水打濕我的衣裳
風聲嚇得我無處躲藏
母親,您收回了風箏線
我看到您不忍的淚光
在母親眼中
沒有犯錯誤的孩子
向您保證不再撒謊
又是一天明媚晴朗
我無憂無慮的在天空翱翔
無意中的一瞥
看到您的疲憊與蒼蒼
霎時間,淚水,充滿眼眶
啊,母親,我永遠是您手中的風箏
無論我飛到海角遠方
我愿徜徉在您的懷抱
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
母親,這風箏,永遠在您的懷抱中成長!
黃金分割 篇6
教育目標:
通過主題班會架起家長與學生之間心靈的橋梁,使學生和家長都能夠客觀、正確地面對“十四歲”的變化,加深彼此間的理解。引導學生對家長、集體、社會懷有感激之情,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家長提供與孩子交流的平臺、傾聽孩子心聲的機會,促使家庭教育與時俱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多角度的關注學生成長。
參加人員:初二(4)班全體學生及部分家長
活動準備:
1、召開家長準備會,向家長說明此次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要求家長給子女寫一封信,班主任針對本班具體情況進一步明確活動的內容、形式,并誠懇地爭取家長的幫助和支持。
2、召開班委會,向班委說明此次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本著“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力求創新”的原則,發動班委為班會出謀劃策;同時,共同確定班會主線,基本確定各環節的構成及銜接和需要準備的材料和用具,將具體工作落實到人,包括詩歌的創作、背景音樂的選擇、固定串詞、即興主持語、電腦課件的制作等。
3、召開準備性班會,從點滴小事講起,使學生感受到家長為其所想所做所付出的艱辛,動員全體學生在明確的目的下積極地投入班會,展示給父母我們朝氣蓬勃的一面。要求學生給家長寫一封信,感謝父母十幾年的養育,理解父母在生活中的不易,以實際行動回報對父母的感謝。
4、班主任在征求學生、家長的同意下閱讀部分信件,挑選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信件為班會所用。根據班主任所教學科的特點,設計有班級特色的環節--用數學符號詮釋我的父母或家庭,每位學生設計并制作“數學符號之我的溫馨家庭”作品。
主持人: (盧尊、楊揚)
技術支持:(張妮、樊柬)
展板制作:(王迪、董睿)
活動程序:
序
入場: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
主持詞 (a:盧尊,b:楊揚,以下同)
a:我們已經步入青春,
b:青藤上的花朵是我們的笑容,
a:我們生活在陽光燦爛的日子,
b:我們走過稍縱即逝的煙火季節,
a:花開花落,日復一日,
b:洗禮著我們,花語的青春,
a:多少憂傷,多少歡樂,
b:多少成功,多少辛酸,
a:父母就像無私的大樹,
b:給予我們溫暖的愛撫,
a:多少個挑燈夜讀的晚上,
b:多少個充滿歡笑的黎明,
a:父母陪我們靜靜的走過,
b:默默的守在一旁,看著我們成長,
a:倘若沒有老樹的貢獻,
b:哪里會有今日展翅的雛鷹,
a:在今天這樣溫馨的日子里,
合:我們歡聚一堂,回憶13年來相互的愛,感受我們之間愛的橋梁。
(初二(4)班慶祝14歲生日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數學符號之我的溫馨家庭
a:共同的愛好使我們走進了數學的殿堂,
b:在初二四班中我們愉快的成長,
a:為了摘取科學盛殿的金星,
b:我們辛辛苦苦,碌碌忙忙,
a:我們對數學執著的愛,
b:使我們愛這個集體,愛這個家,
a:在我們各自的快樂家庭中,
b:有沒有有趣的數學,有趣的符號,
a:聰明的同學們,請用你們的智慧想一想,
b:嘗試用數學上的妙趣,詮釋你可愛的家。
用數學符號詮釋可愛的家(胡洋、戚憶泉、王玉全、楊揚、郭靜)
追憶童年
(背景音樂——容祖兒《揮著翅膀的女孩兒》)
a:童年,好像一只悠遠的歌,我是那跳動的音符,縱情歡樂。
b:童年,又像一條清澈的河,我是那流動的水滴,永遠活潑。
a:斗轉星移,13個春夏秋冬輕輕地離我們而去。
b:歲月變換,通往14歲的大門已向我們開啟。
a:那么,我們是否還記得童年的美好時光?
b:又是否記得父母為了幼稚的我們弄的手亂腳忙?
a:如今,鮮艷的紅領巾將摘下,甜蜜的記憶在心中收藏。
b:現在,青春的航船就要起航,讓我們把14年時光回望。
a:你在媽媽的精心裝扮下,穿這漂亮的小花裙,在游樂場里騎旋轉木馬,玩得開心。
b:那時,你穿著開襠褲,舉著棒棒糖,騎在爸爸頭上,笑的天真。
a:你在幼兒園,遲遲拽著媽媽的衣角,嘟著嘴不愿離開媽媽,哭的傷心。
b:爸爸來接你回家,你滿臉是泥,渾身臟兮兮,卻不故一切投入爸爸的懷抱,歡喜滿心。
a:這一切的一切,好像離我們都那么遙遠。
b:而這一幕幕,又是那么清晰地埋藏在你我的心田。
a:塵封的記憶,
b:和那瞬間的美麗,
合:讓我們今天一同來開啟。現在讓我們看看這些可愛的小baby。
照片展示:
第一組(馬瑞、李子恒)
a:兩個小胖帥哥,從小他們倆就是好哥們兒,
b:現在他們依舊是好哥們兒。
a:這對好哥們兒是誰呢?--猜
b:兩個小頑童,如今都成了風華正茂的少年,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有許多有趣的事,那就李子恒的爸爸講講他小時候的故事吧!(家長講故事)
第二組(李小奕、趙夢辰、史千千)
a:三個可愛的小女孩,全在咧著嘴笑,那么的可愛,如今她們已成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b:我數一二三,請照片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猜猜她們分別是誰。
a:我們來請她們的媽媽講一講她們小時候的故事。
第三組(樊柬)
a:他是一位酷哥,又是一位怪才,可能是未來的super star,
b:一些奇妙、逗人的話語總是出自他之口,
a:籃球場上也常出現他馳騁的英姿
b:讓我們請他自己站起來吧!
a:他為什么這么可愛呢?請他自己來說說吧。(展示完畢)
a:一幅幅照片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
b:一張張笑臉又是否留在你的心里,
a:隨著時光的推移我們漸漸長大,
b:你看,青春的旗幟已在空中冉冉升起。
(文藝表演開始)
青春的我們
1、樂隊演奏
獨奏 《哭砂》 演奏者:肖宇
獨奏 《真的愛你》演奏者:王笑生 侯文伯
樂隊合奏《好日子》 演奏者:本班全體樂隊成員
樂隊合奏《同一首歌》演奏者:本班全體樂隊成員
2、獨舞表演 表演者:劉蔚婷
3、胡洋的家長朗誦毛澤東詞《滿江紅》
4、王迪同學配樂詩朗誦《風箏》
5、應明、韓艾明、郭亞萌、劉世界等同學與家長共同演唱《那些花兒》
6、王玉全、郭靜、樊柬、袁雪菲等六名同學合唱《一千零一個愿望》
信件交流
第一環節(家長讀信 背景音樂:《十年》)
a:相信在場的同學都想對父母說一句話,讓我們齊聲說:“爸爸媽媽,我們真的愛您!”(鞠躬)……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執著地追求著理想,犧牲了自己無數休息與娛樂的時間,直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她懂得,勤奮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當這個女孩獲得優異的學習成績時,母親看在眼里、喜在心頭。讓我們一起來聽聽a同學母親的心里話吧。(董曉菁同學母親讀信)
b:母愛是偉大的,但父愛又是無微不至的。朱自清先生不會忘記父親為自己買桔子的背影;宋家三姐妹的功成名就要歸功于那位傳教士父親;而貝利的成功則與其父親有著相當大的關系。父愛時滲透在點滴小事之中的。下面,我們會隨宋迪同學的父親走進他的生活,一起來感受他對女兒的這份愛。(宋迪同學父親讀信)
a:同樣是父愛,但內容卻不同;同樣追逐理想,但遭遇的困難也不同。這位父親是怎樣鼓勵兒子,為他樹立自信的呢?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這份異于尋常的父愛吧!(李斌同學父親讀信)
第二環節(同學讀信 背景音樂:《春泥》)
a:相信李斌同學一定會振作起來,不辜負爸爸的期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人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為了生計,不停奔波忙碌。勞累一天回到家后,工作中的情緒也會帶回家中,正處在青春期的我們與父母產生小摩擦也是在所難免的。來聽聽李斌的想法吧。(李斌同學讀信)
a:大家都知道,胡冠儀同學在班中學習成績良好,還擔任語文課代表的職務。今天的一切與f同學媽媽的教導是分不開的。借此時機,也讓胡冠儀同學對媽媽說幾句心里話。(董曉菁同學讀信)
b:宋迪同學被同學們親切的成為“姐”,她率真的性格、堅強的人生態度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說她像個男孩子,其實她也有細膩的一面。下面請聽宋迪同學的內心獨白。(宋迪同學讀信)
班主任講話
a: 大家不會忘記小學老師的循循教導,更不會忽略我們胖胖的班主任 。在兩年的磨合中,我們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雖然我們曾經惹他傷心、讓他發火,也曾不理解他,但我們愛他!還是讓他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班會尾聲
a:十四年前,溫暖的鳥巢里誕生了一只雛鷹,
b:十四年里,他在父母的無盡關懷下茁壯成長,
a:像他的父母一樣,
b:他,有著銳利的目光,寬大的翅膀,
a:我們就像這只雄鷹,
b:羽翼豐滿,振翅欲飛,
a:但不要忘記,伴隨我們長大的是父母,
b:他們的付出,給了我們明天的夢想,
a:今天的我們,也許還不能自由的翱翔,
b:但我們仍要回報父母,盡自己的力量,
a:十四歲的我們,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b:前方的路,有危險、有艱難,
a:不要放棄,不要退縮,
b:路的盡頭將是燦爛的春天!
a:家庭給了我們溫暖
b:家庭給了我們勇氣
a:家庭給了我們戰勝困難的決心
b:讓我們共同感受家庭的愛意
a:現在,請同學們邀請自己的父母,讓我們共唱一曲《讓愛住我家》
(學生與家長共唱《讓愛住我家》)
合:初二(4)班慶祝十四歲生日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黃金分割 篇7
中世紀的數學家開普勒(1571—1630)對黃金分割作了很高的評價。他說:幾何學有兩大寶藏:一個是勾股定理,另一個是黃金分割。黃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后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此稱為黃金分割。
在已知線段上求作一個點,使該點所分線段的其中一部份是全線段與另一部份的比例中項,這就是黃金分割問題。黃金分割”的比值為0.618,它不僅是美學造型方面常用的一個比值,也是一個飲食參數。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多年來穩居世界首位,合理的膳食是一個主要因素。在他們的膳食中,谷物、素菜、優質蛋白、堿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達到了黃金分割的比值。
一天合理的生活作息也應該符合黃金分割,24小時中,2/3時間是工作與生活,1/3時間是休息與睡眠;在動與靜的關系上,究竟是“生命在于運動”,還是“生命在于靜養”?從辯證觀和大量的生活實踐證明,動與靜的關系同一天休息與工作的比例一樣,動四分,靜六分,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掌握與運用好黃金分割,可使人體節約能耗,延緩衰老,提高生命質量。
20世紀中,法國建筑師Le科布西埃發現黃金比具有數列的性質。他將其與人體尺寸相結合,提出黃金基準尺方案,并視之為現代建筑美的尺度。法國還產生了冠名為黃金分割畫派的立體主義畫家集團,專注于形體的比例。宇宙萬物,凡是符合黃金分割的,總是最美的形體。例如郵票、照片、課本、獎狀、國旗、小提琴......又如:以牛馬獅虎的前肢為界作一垂直虛線,將軀體分為兩部分,其水平長度之比恰符合黃金分割;再如:有經驗的報幕員往往站在臺側的三分之一強些的地方,觀眾看上去感到非常得體,整個舞臺那么祥和,因為是站在線段上的最佳點──黃金分割點。
黃金分割 篇8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通過課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使我認識到:
(1)教的轉變:教師可以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只有充分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使課堂煥發生命力。
(2)學的轉變:在課堂里,學生是主角,但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應該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的探索尋找知識。
(3)教學目標的轉變:一堂數學課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落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能自主解決問題,發現問題,認識到數學是生活中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