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減法練習課的設計和反思
什么是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只有理清這些概念才能有效上好每節課,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授課著重傳授新知識,培養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渠道理解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練習課著重鞏固新知識,逐步提高知識點的層次,最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課著重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能靈活運用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問題。加法和減法的練習是屬于練習課,因此我在備課時,設計了三個階段的練習。第一階段是基礎題的練習,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多種題型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各部分的數量關系,懂得做加法算式時關鍵抓住兩個部分數,做減法算式時關鍵抓住原來的總數。
基礎題到提高題之間要有一個坡度,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對提高題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加法基礎訓練后,我設計了按顏色分、按大小分兩道題。讓學生明白按顏色分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按大小分也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減法基礎訓練后我又出示按顏色分要求學生列出兩道不同的減法算式。為第二階段的練習做好了鋪墊。
第二階段是提高練習,目的是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讓學生懂得一道題可以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當白天鵝、黑天鵝、大天鵝、小天鵝同時出現時,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列出很多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即鞏固了基礎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綜合解題能力。
數學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能力是否提高要回到實踐中去檢驗,也就有了第三階段的練習。
第三階段是拓展練習。用學生身邊的素材、生活的素材編寫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學生根據學到的知識用男生、女生編寫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思維更活躍的學生用教室里的電扇作素材編寫加法和減法算式……
總之,每一節課總有滿意和欠缺的地方。這節課的不足學生沒有用完整的數學語言敘說應用題的三句話,有待今后加強訓練。
我想談一談教學中的兩個困惑與大家共同探討
困惑之一:
練習課是鞏固、提高、拓展新知識,還是補新授課后的漏洞?如果新授課的漏洞很多人們不僅要問你上新授課時在干什么?
練習提高,是逐步提高還是拔高的越高越好?拔得很高就是練習課所需要的嗎?
困惑之二:
一節課35分鐘,學生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對那些思維慢、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請他們講解題思路需要3—5分鐘還不一定能講清楚。這樣的學生列錯算式有必要讓他們反復講解題思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