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教學后記
本節教學設計時,我根據教材內容安排,以及教學有關參考書籍,認真備好課。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教師引導討論,小結性的評講等達到教學目的。上完新課,自以為這一課上得還可以。誰想到學生進行作業時,對于實際問題的練習,很多人沒有考慮到:1、提前支取,2、延后支取,3、扣除個人所得稅等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我費了很大力氣才讓學生基本理解。如果這節課設計教學時,教師考慮到課本滯后性的弱點,讓學生到銀行實調查,了解營業員計算利息時與書本上講的有哪些相同情況?哪些不同情況?這樣學生就會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縮短課本與生活中的數學的距離,豐富學生的儲蓄知識,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這樣設計。
一、 學生調查實際,提出問題。
二、小組協作,探究算法。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討論、交流、辯論、探討小結出:1、提前支取。2、延后支取計算復雜的情況,得出正確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地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大背景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三、學以致用,實踐鞏固。
這一環節設計兩種類型的應用題1、“我當銀行小職員”幫大爺算利息。2、設計開放題,讓學生設計怎樣存,獲得的利息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