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教學設計與評析
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理解0的含義和有關0的加減法算理。
教學難點:0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數?(請你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把這幾個數在桌子上擺出來,然后按順序讀一讀,先順讀,再倒讀。)
質疑:(1)這幾個數中,誰最大?誰最小?
(2)比2多1的數是誰?比2少1的數是誰?
(3)比1多1的數是誰?比1少1的數呢?
最后一個問題,學生會冷場或有個別同學答出是0,老師借此機會引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然后板書課題“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評析:在已所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進一步理解大小,并由“比1少1的數”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活了他們的知識體驗,使“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呼之欲出。】
二、探究新知,理解感悟
1、認識“0”
(1)調出學生原有知識經驗
師:誰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學生自由發言。
師:“0”是不是一個數呢?
“0”既然是一個數,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義
分步出示盤子圖。
問:集合圈里有幾個茶杯?用數字幾來表示?(板書:2 )
這個集合圈里有幾個茶杯?用數字幾來表示?(板書:1)
這個集合圈呢?一個茶杯也沒有,就要用數字"0"來表示。(板書:0)
學生讀:0
問:0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說一說"0"的用法嗎?
學生舉例說明。
師:“0”表示一個也沒有,那么你們說在數序當中,“0”應該排在哪?請你拿出數字卡片“0”,在桌上擺一擺。
問:你把“0”擺在了哪?為什么要把它擺在1的前面?
讓學生按順序讀一讀這幾個數。先順讀,后倒讀。
師:請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直尺圖。
師:“0”不僅表示一個也沒有,它還可以表示起點。你們看,直尺上的"0"就作為起點,排在了1的前面。
問:“0”除了表示沒有和起點這兩個意思以外,你還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嗎?
引導學生說出:“0”還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說的溫度,以零度為界限,有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3)指導書寫,出示幻燈片1
學生觀察以后,練習描紅。
【評析:結合對0的認識和對0的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經過動手操作和觀察學具豐富了對意義的認識。教師還以此為素材引發生活中的溫度,讓學生再次結合自己的體驗去了解和探討,加深了他們對“0”可以表示界限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有關0的加減法師:我們了解了0的含義,學習了0的寫法,你們還想研究0的什么知識呢?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
(1)出示幻燈片2
鳥籠里有幾只鳥,飛走了幾只?(飛走了3只)結合圖的意思,你能列出算式嗎?
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3-3=0
問:這道題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
生:回答略。
問:3減3為什么等于0?
生:從2里面去掉2,結果一個也沒有了,所以等于0。
問:你還能舉出得數為0的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