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真課、說真話、研究真問題
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面對著這個真實的社會,面對著一雙雙純真的眼神,作為我們身在一線的老師更應該求真、務實。一、上真課
我們杜絕了作秀課,上家常課,讓公開課脫去了美麗的外衣,把常規下課堂教學的狀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顯得樸實無華,淳樸純真。我們讓正在進行新課標實驗的兩位青年教師執教,并且根據教學的進度確定公開課的內容,開設《6、7的認識》和《6、7的加減法》兩節一年級常規課,這兩節課她們都沒有使用課件。而且也建議不必試教,讓大家來認識真實的課堂,更重要是讓執教者用平常心來對待公開課。所以呈現在聽課者面前的就是當前新課程下課堂的教學狀態。這種形式引起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因為這樣貼近了教師的教學實際,有利于總結日常教學經驗,更為重要的是真實地反映了我們在家常課中所存在的問題,引起了教師的深深反思。
二、說真話
拒絕評課活動走過場。聽了這兩堂真實的課,許多教師更是有了真實的感受,個個都覺得有很多話要說。在研討活動中,我們摒棄了以往評課中的一些套話、虛話。直奔主題、直擊問題,把在日常教學中領悟到、摸索到的經驗,拿出來共同分享,相互批判與借鑒,強化并自覺提升那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把不足之處拿出來共同探討。每個教師都一一發表了自己不同的觀點,袒露自己真實的體會,這樣的研討使評課活動氣氛非常熱烈,與會者踴躍發言,敢于闡述自己的觀點,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提出了這兩節課中困惑的問題,如:6、7的認識既要認識基數和序數,還要比較大小 、書寫,內容多而亂,是不是教材編排有問題,現在又如何在一節課中有機的溶合?6、7加減法中的虛線,以前沒有出現過,它的作用是什么,怎樣才能更明確地表示?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如何培養?這些話語中雖然沒有高層建瓴的理論,華麗的詞語,卻表達了我們一線教師的真實想法。
三、研究真問題
只有在真實地談了感受之后,我們才能發現和研究真問題。通過這兩節課,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們探討并延伸到了當前新課標下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并對幾個共性問題進行了提煉和升華。比如針對部分家長和老師提出的“數學到底學什么,不就是會計算,會做應用題就行了。” 作為數學老師應從什么樣的角度解釋這些片面的問題;“在新課標的理念下,老師作為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的角色如何體現,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手腳,是不是問題提大些,讓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小組合作怎樣才有效,教師在學生交流與合作時應做些什么?”“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如何開展過程性評價”……這些真問題的拋出,激起了大家更大的熱情,老師爭先恐后,暢所欲言,談自己在實際工作中對課改的認識,講在課改中遇到的問題,達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同時使研討活動進入了更高的層次和境界。
在倡導上真課、說真話、研究真問題的氛圍里,通過心與心的交流,讓我們對課改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對新理念、新舉措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實踐,探索著怎樣才能很好地體現、落實,我們不能滿足“照貓畫虎”式的實踐,要有獨立的思考和獨特的做法。這些都讓我們對課改的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