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設“腳手架”,提高探索能力》案例
【背景】依皮亞杰、布魯納的觀點:“小學階段,學生基本上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能力是與直觀想象拴在一起的,兒童常常先通過行為來認識他的客觀世界,然后漸漸地用圖的方法,相對地不再依賴于行為了,最后進入符號語言階段,不僅離開了動作,而且離開了對圖的依賴。”因此,為了幫助學生確立數與圖形等概念和理解其性質,搭建適當的“腳手架”是很有必要的。
從建構主義觀看,學生很難想到要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只要去數某個點移動的格數。因此,我注意將問題情境化,童趣化,巧妙地設計了笑笑和淘氣的比較,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引向了點的移動。
【教例】
1、 激趣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平移和旋轉(板書),他們可高興了,邀請笑笑和淘氣到他們的王國去參觀,笑笑坐第一節車廂,淘氣坐第五節車廂,請看火車開動了!(演示火車平移)它是作什么運動的?生異口同聲說:“平移。”
2、 設疑。
對,那么我們再來看火車原來的位置。(電腦顯示)
這時笑笑和淘氣為誰經過的路長一點發生了爭吵。同學們你們評評理,究竟誰經過的路長一點呢?
生:“笑笑走得遠。”
生:“一樣遠。”
3、實驗
師:“到底誰經過的路長一點呢?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吧。”
四人一小組,看看笑笑和淘氣分別走了多遠,你是怎樣想的?組長做好記錄,填寫記錄卡。
實驗結束,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笑笑在第一節車廂,向前走1格,淘氣在第五節車廂也向前走1格,就是一樣多。”
生:“笑笑和淘氣從開始到結束都向前走了3格,它們是一樣的。”
師:“對,用數格子的方法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大家想想,如果笑笑和淘氣坐在車廂其他的地方,經過的路又是多少呢?”
學生親自演示
結論:不管笑笑和淘氣坐在什么位置,他們經過的格數一樣。
(電腦顯示:將笑笑和淘氣去掉,演示每一個點的平移,數移動的格數)
4、小結
師:“為什么會出現坐的位置不同,走的路程卻是一樣的呢?
生:“他們在同一輛火車上。”
生:“火車走笑笑和淘氣也在走。”
生:“他們同時在移動,雙方位置沒有變。”
師:“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格,只需看某個點移動了多少格。”
【評析】
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也作為認知的對象,理解、總結自己學習的全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的策略,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思考。教師要把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嘗試、探究、歸納、總結,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為此,教師應適時指導,采取多種形式,設計適當的坡度,架設必要的橋梁,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方向,越過障礙,形成探索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