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是一種快樂!
在學生認識1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測量方凳面、課桌面的面積后。師:“請同學們分成小組測量我們上課教室的面積,測量過程中有什么困難和問題可以來找老師!
學生紛紛下位,自愿結合,非常投入地測量起來。
一會兒,有學生回到座位拿凳子,搬桌子,教師始料未及,疑惑不解。
有學生跑到老師面前••••••
在學生充分體驗后,教師請學生回到座位上。
教師走到學生甲面前:“剛才這位小朋友測量一會兒,就找我來了。你找我要什么?”
生甲:“我想要一個大點的面積單位!
生乙搶答:“有現成的凳子。”
師:“老師真沒有想到,剛才你們拿凳子、搬桌子是什么意思?”
生乙:“我們已經測量出方凳面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用9平方分米測量要比用1平方分米快!
師:“真了不起。
生丙:“我想這個教室上除了黑板外,就數課桌面最大。我搬課桌量教室的長,看一排能量幾次,再量教室的寬,看能量幾排。知道了課桌面的面積,就能算出來教室的面積。”
師:“太有創造了!拿凳子量,搬課桌量,都說明1平方分米太小了,需要一個大一些的面積單位••••••”
問題的開放性、挑戰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學生贏得足夠的自主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沉醉于問題情境之中,一任思維縱橫馳騁!澳冒宓柿、搬桌子量”,多么富有創造性的思維,這種課堂靈感的迸發,使教學遠遠超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成為教學過程生成性的最可寶貴的一部分,也是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試想,如果教材怎么寫,教師就怎么教,教師直接出示“1平方米”,學生收獲的至多是一堆板起面孔的“死”的知識,就不會有“1平方分米太小”的深刻體驗,就不會有“拿凳子、搬課桌”的創新火花。探究,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