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性質》(第三課時)教后反思
在等腰三角形性質(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教學方法是采用“目標--問題”的教學方法,力求體現“主體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引探”的教學理念。本著“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原則,精心設計了一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有半數的學生回答了教師的提問,但礙于教學計劃,有的問題在答問過程中還不時得到本人的提醒,這樣導致的結果是難于發現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岸嗵釂枴惫倘挥欣趯W生思考和理解知識,有利于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但在倡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問起于疑,疑源于思,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質疑創造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目標--問題教學法的本質在于: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令人遺憾的是本節課由于教學設計中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偏少,導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太少,長此以往的“后遺癥”是學生問題意識的淡化。而在探索問題的關鍵時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給出,這是缺乏對學生的信任,學生將因此產生思維惰性。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吹盡黃沙始現金,我們只有以“沒有最好,力求更好”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