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基于對這一新理念的認識,我在教學中努力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為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作了積極的嘗試。[教例]計算:5 -2
1.發現問題。
生A:老師,這道題錯了,應該把這兩個帶分數的分數部分交換一下,才能計算。
師:為什么呀?
生A:因為 比 小,小數是不能減大數的。
師:(故意)哎呀!這個問題,老師忘記告訴大家了,卻被你發現了,真細心。其他同學發現這個問題了嗎?好幾個學 生:發現了。
師:再請你們認真觀察一下這兩個帶分數的大小。想一想:到底要不要把兩個帶分數的分數部分交換呢?
生B:要的,交換后就容易計算了。
生C:我想不要,5 肯定比 2 大,大數應該能減小數。
(爭論的結果最終認定:5 可以減2 )
2.自主探索。
師:被減數的分數部分不夠減減數的分數部分,是帶分數減法中經常要碰到的一個難題。而這就是本課我們要解決的新問題。老師提醒大家,可以運用前面學過的一些分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下面,老師先讓你們認真思考一下:可以運用前面學到的哪些知識和方法來解決計一比,誰最有本領,能計算出5 -2 的結果。(學生忙開了,有的一組圍在一起討論;有的在翻書查找前面的分數知識;還有的在低頭獨立嘗試計算。教室里呈現出一股濃濃的“研究”氣氛。)
生D:運用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方法,我認為可以這樣計算:5 - 2 = - = =2
生E: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我認為可以先把5 和 2 分別化成小數后再計算:
5 - 2 =5.25-2.75=2.5
生F:我是這樣想的:5 是5+ ,從5中拿出1化成 ;就可以計算了。
生G:我的做法和他(生E)相似,不過比他簡單。
5 - 2 =4 - 2 = 2 = 2
師:你能具體說說5 是怎樣轉化成4 的嗎?
生G:先從5中拿出1化成 , 和 合起來就是,于是
5 就化成了4 。
……
3.評價反思。
師:同學們運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計算結果都是正確的。你們都非常有本領)常聰明。現在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這幾種計算方法,你們認為哪一種比較好呢?
生D:(搶著說)我的方法最好,比較簡單。我們前面都學會了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方法,所以同學們學我的方法比較容易。
生G:(毫不示弱)我的方法也不錯,把5 化成4 的這種方法,我們前面也練習過,同學們應該會做。
師:(看見生E不說話)你站起來說說,你的方法有沒有他們好呢?
生E:我覺得用我的方法計算比較順利。
師:其實你的方法的確比較好!我們以后學到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計算中就要運用你的方法來做。
……
(比較到最后,學生們還是各執一見,始終沒有比較出哪一種方法好。)
4.解決問題。
師:既然分不出哪一種方法好,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就用哪一種方法吧。不過老師現在有一個要求:像總結計算法則一樣,把你喜歡的一種計算方法也總結一下,介紹給大家。
生H:被減數的分數部分不夠減減數的分數部分,可以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數減法法則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