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數學活動
數學活動。數學學習不應當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己有的知識和經驗,探索新問題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對知識進行建構,并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數學活動反對傳統的把學生的頭腦作為裝載知識的容器的做法。主張讓兒童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活動來獲得知識。讓學生“動”起來,通過眼、耳、口、手、腦的多渠道的接受,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下面我通過一個案例來談談數學活動
一個老師在教學一年級下冊《上下》這一課的時候,用了許多的活動組織自己的教學
一、對一對
他先和學生一起配合動作進行對口令,他是這樣對的
師:我說長
生:我說短
師:我說高
生:我說矮
師:我說上
生:我說下
通過這個對口令的活動很自然地引出了《上下》這個課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積極地動了起來,從這個對口令當中,滲透了語言訓練,同時讓學生了解到了上下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語。
二、擺一擺
接著這位老師問學生為什么文具盒書本擺得那么整齊,你能說說是怎么放的嗎?學生答道:文具盒放在書的上面,書的上面是文具盒。緊接著老師又讓學生做了一個我說你擺的游戲活動,即老師說口令把什么放在什么的哪里,學生做相應的動作,要求其他同學用手勢來判斷正誤。有了對活動方法的基本了解之后,教師放開讓學生同桌互相模仿做這個游戲,要求說的清楚完整,擺的又對又快。活動結束后老師要同學互相評價同桌小朋友的表現以發現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教師又讓學生再加了一盒水彩筆,讓四人小組進行活動,輪流說,輪流擺,輪流評價。
在這里教師通過尋找身邊的實際來開展自己的教學,通過你說我擺的過程,使學生對上下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四人小組活動中,讓學生在組內開展評價,能教好地體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同時,對別人的評價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激勵再學習的機會,評價中每個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會不自覺的流露。
三、找一找
老師說學了上下以后,你能找一找我們周圍有哪些有上下關系的事物嗎?學生紛紛發言:地的上面有人,天花板的下面有燈等等,甚至有一位學生說到老師的鼻梁上面有眼鏡。
這個找的過程也就是將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與生活結合的過程,給這些原本沒有生命的知識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學生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審視周圍的世界,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體驗到了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四、做一做
當學生學習疲倦的時候,老師及時安排了一個拍手操,大概是這樣的,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拍好我們一起坐坐好。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質,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教短,學生出現疲倦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教師用一個簡單的拍手操活動重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處于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云里霧里地聽記,不斷在教師的問題上盤旋,而我們的新課標指出,學生應該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數學課中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從靜走向了動。教學出現了生機和活力。我個人歸納一下,數學活動大概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通過活動能呈現知識的原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學習過程。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觀念是一種靜態的、片面、機械的。僅僅把數學當作“思維訓練的體操”,這樣往往早成學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我們要把這些抽象的、冰冷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的、具體可操作的、富有生命力的知識。新課標指出學生應該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轉化知識的呈現形式,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避免那種空對空的教學,應將數學問題形成數學模型。比如:排隊是我們學生天天都在經歷的生活事例,通過這個活動,可以使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基數和序數知識。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切實感受數學與自己學習生活的密切聯系,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好的數學活動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知識的原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趣與數學知識也能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長。
二、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低年級學生往往生性好動,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適當地“玩”,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數學活動在某種意義上說更易于學生的接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活動中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還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所服務,所以數學知識要滲透在數學活動中,而且是要潛移默化,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主動提煉出數學知識,再將這個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靈活地運用,把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知識的應用意識。難怪有人說“單純的勞動,不能算做,只能算蠻干;單純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將操作與思維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思維之目的!崩缛嗣駧诺恼J識這一課,我創設模擬的商場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買賣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不僅認識了人民幣,而且也學會了簡單的兌換。認識鐘表一課,我讓學生動手撥針,熟悉具體的時刻;認識圖形一課,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用尺子、剪刀、紙創造出正方形、長方形和圓,這樣,在做中學,學習更有價值。雖然這樣的活動比較費時,不過我認為時間花得值。學生在自己的操作過程中獲得的東西不是別人硬塞的,而是自己的,這才真正稱得上是有價值的東西。因此,動手操作活動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潛能的法寶。
三、在活動中激發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講授式的課堂環境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孤立體,最多也只有學生和老師之間對話交流,有了活動這個載體,仿佛就有了情感的傳輸紐帶,也就推動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學習者,更是一個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獨立人格尊嚴和強大潛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