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認識”數學教案(精選3篇)
“三角形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背景和目標定位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認識”是小學數學蘇教版國標教材第八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了三角形,但對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未曾探索,本課將重點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理解任意二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材中,例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一個三角形,從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進一步抽象出圖形,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例2讓學生任意選三根小棒圍一個三角形,在操作中體會和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想想做做”安排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并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規律等方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
(二)目標定位:
鑒于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以下三個方面:
1、使學生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使學生在認識三角形的有關特征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體會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并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性,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主要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結合老師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探索發現的全過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程序設計
具體分為以下四部分展開教學。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多媒體出示李老師上班路線和三個地點,配合及時演示,提問:李老師還可以怎樣走?這三個地點和路線形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從而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
第二部分: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1、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學生聯系生活說說見到過的.三角形,通過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使生活數學化。
2、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讓學生利用學具盒里的材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制作一個三角形,然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制作過程。交流反饋時,我重點針對學生用到的兩種不同的小棒圍成的三角形進行反饋,通過提出:后面一種小棒搭成的三角形你是否滿意,應該怎樣才是一個三角形這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圍成”,使學生對此印象深刻,為后面的歸納三角形的定義埋下伏筆。
(2)學生們通過觀察小組同學展示的形狀各異的三角形,獲取大量表象認識,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畫三角形,抽象出三角形圖形,從而發現各種形狀不同的三角形,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隨著學生的不斷發現,完善并形成了三角形的初步概念。
“三角形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出示課本上的圖片
師:同學們,我們的城市正在飛速的發展。一座座高樓慢慢的建了起來。看,這座就是建設中的大型超市,你在建筑框架和吊車上發現了什么圖形呢?
生: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同學們找的都很好,那這里面什么圖形最多呢?
生:三角形。
師:很好,那同學們知道它們為什么要用這么多的三角形組成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 畫一畫,構建概念
師:既然同學們都已經認識了三角形,那我們就一起來動手畫一畫好不好?
生:好!
師:同學們,先拿出一張白紙,看誰畫的又快又好。
(學生獨立畫,師巡視了解學生畫的情況。選擇學生畫得不正確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如果學生沒有,則把事先準備的以下圖形也貼在黑板上。)
(1)(2) (3)
師:我看了一下同學們畫的,有的同學畫的是黑板上的第二種,第一種和第三種倒是沒有。那同學們思考一下黑板上的這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呢?
生:不是。
師:為什么不是呢?(指著第一個)這個為什么不是呢? 生:因為這三條線和線之間沒有連在一起。
師:(指著第二個)這個呢?
生:那兩條線段不應該出頭。
師:那最后一個為什么不是呢?
生:那條線段應該是直線。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觀察能力都特別強。那誰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呢?
(指明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師:非常好。同學們比較總結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 (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老師進行加工)
即得出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板書概念,用紅色粉筆寫“圍成”)
師:什么叫“圍成”?同學們能用手勢表示“圍成”的意思嗎?四人小組拉演示一下。
師:能把“圍成”說成“組成”嗎?你怎樣理解“組成”?
(有的學生說“不能”,也有個別學生說“能”。引導學生說出“組成”不一定要首尾連接形成封閉圖形。)
師:說得很好,(指著剛才的三個圖形)這三個圖形都是由三條線段組成的,但它們都不是圍成的,所以不是三角形。
三:了解三角形的組成
師:好!現在我們已經對三角形很熟悉了,三角形也成為了我們的朋友。大家想一下,我們不光有一個整體的名字,我們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有名字是不是?可是我們的三角形朋友只有一個整體的名字,我們是不是應該幫我們的朋友給它的每一部分都取個名字呢?
生:是。
(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并用課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和三個頂點。)
師:瞧!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和“三”多有緣呀! 師:為了表達方便,我們通常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課件演示)這個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符號為△ABC。請在你畫的三角形的頂點處也標上大寫字母。(學生任意標上大寫字母)標好的同學讀一讀你標的三角形。(指明學生讀) 四:找底畫高
師:三角形的身上除了三個頂點、三條邊和三個角以外還有兩位新朋友,知道它是誰嗎?
生:底和高。
師: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同學們可以利用我們以前學習平行四邊形畫高找底的方法,分小組討論三角形的高應該怎么畫?
(小組展示畫法)
師:同學們自學的很好,畫法都正確。如果再規范一點就會更完美了,當然我們要借助三角板。老師來演示一遍,然后大家共同來總結一下怎么畫高?哪部分是底?(出示畫高的課件)
(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師:剛才我們共同畫出了一條高,看在這個三角形中還有沒有其他的.高呢?
(老師引導性的提問:“如果以三角形的另一條邊為底邊,你還能畫出其它的高嗎?”,引發學生發現從另外兩個頂點還可能畫出兩條高,每個三角形一共有3條高。畫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學生可能只會畫一條高。再展示學生的作品時,教師可特意各找一個畫鈍角三角形、畫銳角三角形和畫直角三角形的學生上來展示,如果學生沒有畫到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老師則讓學生嘗試畫一畫這兩種三角形的所有高。)
(課件演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自的三條高。) 出示下面的三角形,讓學生說出每條高和它對應的底。
(展示時,強調底和高的對應,重點講解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條直角邊作為底的情況。展示鈍角三角形時重點強調在三角形外面的高的情況。)
五:動手操作 探索特征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研究發現了三角形的許多知識,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看看你又會有什么新的發現?下面我讓一名同學上來用兩手分別捏著這三個圖形的兩個角看發現了什么?(拿出事先用紙條做好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
(指明學生上臺演示學生得出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師:對,這就是三角形的一個特征----具有穩定性。你能結合剛才的發現說一說還有什么物體運用了這一特征嗎?
(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下面來看看這三個物體是不是也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三角形的認識”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教學難點:
從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看大屏幕上這張圖片,你能想起來咱們學過的一篇語文課文嗎?
學生:能。《雪地里的小畫家》。
老師:是呀,他們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可不就是小畫家嗎?看!小雞畫的是什么?(竹葉)小狗畫的是什么?(梅花)咦?它們畫的畫為什么不一樣呢?
學生A:因為他們腳的形狀不一樣。
教師:你真是一雙火眼金睛呀!那除了這些小動物朋友們,咱們之前學的立體圖形它們也能在雪地中印出不同的花型,這就是今天咱們學習的內容。(教師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
老師展示長方體、正方體、三棱柱和圓柱幾個立體圖形,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
2.
引導學生從立體圖形中分離出平面圖形。并且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立體圖形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3.
引導學生觀察幾個平面圖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學生們對這幾個圖形的認識。教師并進行總結:長方形對應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三角形三條邊三個頂點;圓形是曲線無角。
三、鞏固。
1.
呈現一張布滿各種圖形的果樹,讓學生摘果子,把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分別分開。
2.
每個人發一張用今天所學圖形拼接成的輪船和火箭圖形,規定好什么形狀的子圖形涂什么顏色,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涂完。
3.
讓孩子們做小小設計師。利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組合,設計出一幅美麗的作品(電腦演示:情景激發)。用課前準備好的彩色圓形和三角形教會學生拼接成各種各樣的'圖畫并讓學生到講臺前面親子操作,豐富學生的課堂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
四、布置作業。
用今天學習的幾個平面圖形拼接成不同的圖畫送給每天為自己辛苦付出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