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精選8篇)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27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精選8篇)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專用,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例3的主題圖

  談話:四年級的男、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你想了解他們的比賽情況嗎?

  第一輪:

  課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談話:我們來看這兩個小組同學的套圈情況,第一個出場的男生是小剛,女生是小燕(分別出示表示兩位同學套中個數的直條),他們各套中多少個?(6、4)誰套的準些?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談話:這數字6可以代表男生組的水平,那么女生組的水平可以用?來代替。

  第二輪:

  談話:第二個出場的男生分別是小明(課件出示直條6),女生是小娟課件出示直條4),(結合手勢,表示整體)比較每組中同學的比賽成績,你認為是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些?你是怎樣比較出來的?(預設:生1,比總數,生2,比每個人套中的個數)

  提問:這時,你能用哪個數來表示男女生的水平嗎?(預設:生1,6、4,生2,12、8)讓學生說說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第三輪:

  談話:第三、四個出場的男生是小宇和小杰(7、9),第三、四、五個出場的女生分別是小敏、小蕓和小芳(7、5、10)(完整出示條形圖),現在,你能比較是男生套的準些還是女生啊?你想怎樣來比較呢?學生討論

  提問:我們先來想想,你能用哪個數來表示男女生的一般水平?

  生交流,總結出(28、30)來表示不合適,也就是比較總數不合適。

  那你認為要找哪個數,才能代表男生組的一般水平呢?(這個數要基本反映一組數的一般水平,在數學上,我們把這種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

  二、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

  1、探究男生求平均數的方法

  談話:我們先來仔細找一找男生組的這個數,男生的得分各不相同。我們怎么來找這個數呢?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能代表整體水平嗎?那你覺得這個數應該在什么范圍呢?

  給大家3分鐘,在練習紙上想辦法找到男生組的那個數。(練習紙)

  交流:

  方法一:移多補少(課件演示)

  方法二:先合后分(說說各數表示的意思)

  預設:

  如果只答出方法一:除了像這樣局部調整,得出平均數,還有其它調整方法了嗎?給大家一個小提示:可以把所有男生的個數先看成一個整體,然后再把這些個數平均分配給他們。

  如果只答出方法二:除了像這樣,把他們的得分先加起來,再重新平均分配給他們。還有其它調整方法了嗎?給大家一個小提示:能否只移動其中一小部分個數,使得男生的個數一樣多。

  交流。

  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能表示男生組的這個數7,我們來回顧一下。

  一種方法,通過移動來局部調整,把多的一部分,移給少的,從而得到男生的平均個數,你想幫它取個名字嗎?(板書“移多補少”);

  另一種方法,通過整體重新分配,先把所有的個數先加起來,再平均分給他們,也得到了男生的平均個數,你也能取個名字嗎?(板書“求和平分”)。

  2、揭示課題

  談話:兩種方法都得到了一個新的、能夠反映男生組整體情況的數據,就是7個。沒錯,這個數就是男生組(6、6、7、9)的平均數。

  用課件顯示圖中平均數畫線,直觀感知平均數的范圍。

  讓學生也在練習紙上畫線。請你用一條線把這個數7表示到圖上來

  提問:得到的這個數7表示什么含義?你覺得這個數是一個怎樣的數?能不能說男生組中每人都套中了7個?這個數7與小宇套中的7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平均數比最厲害的個數?比最差的呢?

  3、遷移類推,感悟意義

  談話:現在,請你們也來找一找女生組的平均數吧。(學生在練習紙上操作并交流)

  說說“6”的意義

  交流,提問:現在可以比較出哪組套的準了嗎?(完整板書)

  提問:仔細觀察這兩組的平均數,你想說些什么?原來的數據和平均數的大小,有什么發現?高于、低于平均數的有幾個?(其中的個數有的比平均數高,有的比平均數低,初步感受平均數的范圍)

  感受平均數的優勢:老師啊覺得平均數真厲害,因為它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也能公平的比較出男生和女生哪組的水平高,老師說的對嗎?

  三、鞏固練習,應用平均數

  1、書本練一練。(課件逐個出示筆筒)

  第1個筆筒有( )枝,第2個有( )枝,第3個筆筒有( )枝。

  怎樣移動筆筒中的鉛筆,找到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鉛筆。(課件動態顯示移多補少的過程,然后逐步變化為條形圖)我們也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這樣更直觀。(顯示移的過程)

  交流:當然,你還可以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求和平分)

  如果用求和平分,怎么計算?綜合算式?

  2、第一題

  出示絲帶圖,提問:這時你能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一下子找出它們的平均數嗎?

  估一估,平均長度到哪兒?

  想一想,應該在多少厘米到多少厘米之間?(平均數在最小數和最大數之間)

  算一算,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再交流

  提問:如果每條絲帶都增加1厘米,平均長度會有什么變化?(相當于每條絲帶的長度增加了1厘米,也就是平均長度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厘米)

  如果把其中一條絲帶的長增加3厘米,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厘米?如果減少3厘米呢?(剛剛每條絲帶增加1厘米,總體增加了3厘米,那么現在呢?)

  指出:一組數中有一個數據變化了,這組數據的平均數也會發生變化,平均數很敏感。

  3、第4題(假如我當經理)

  先估計一下蘋果和橘子平均每天賣出的箱數,再同桌分工計算,然后畫出表示平均數的那條線。

  提問:如果你是水果店的經理,看到這樣的數據和平均數的情況,你會有什么想法?

  4、第3題(籃球隊員的身高)

  提問:李強是學習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嗎?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嗎?

  (出示籃球隊5名隊員的身高統計表)

  小結:同學們,平均數是反映一組數據整體情況的數,如果只知道平均數,要去推測其中一個數據是多少,這個數據會有很多種可能性,這就體現了依據平均去推測其中一個數據的(不確定性)。

  但是,知道了一組數據的每一個數據,可以用“移多補少”或者“先合后分”明確地得到平均數是多少,體現了求平均數的(確定性)

  思考:如果姚明加入學校籃球隊,平均身高會如何變化呢?(圖片顯示)

  出示現在的平均身高,提問:這時得到的平均身高,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為什么增加了姚明,小隊員的身高都在平均數一下了?(太高的人,對平均數的影響很大,所以姚明的身高在這組數據中屬于極端數據,具有極端數據的話,平均數就變得不一樣了)

  介紹: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像這種不一樣的平均數,你想知道嗎?課件出示“你知道嗎?”(生讀)

  談話:通過介紹,我們對平均數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那么我們就帶這這個新認識去看看吳萌的詩朗誦比賽吧。

  完成練習八第9題。(口答綜合算式)

  四、總結經驗,感悟平均數。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平均數有那些認識?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愿大家能帶上今天的學習內容,更好地認識生活中與平均數有關的各種問題。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小數互相轉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數和小數互化計算的方法。

  2. 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并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

  3. 通過對規律的猜想、驗證和總結建立事物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中的第四課時,在學習本課時知識前,學生分別認識了分數與小數,也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與小數的大小,會計算同分母、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而本課的內容則是在這一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分數與小數的相互轉化是本課時重點。學好這部分內容為今后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作好準備。

  學生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嚴重缺失,但幾年來,我們一直抓緊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上有了很好的基礎,又加上學校的教學條件較好,教室內的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多媒體、實物投影使用方便,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很好的保證。經過兩年多的課改實驗,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小數、分數的大小比較,為分數與小數的比較奠定了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在比較中認識互化的必要性

  師(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請觀察圖表,說一說圖的意義。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板書:林林 0.4 (小時);明明1/4(小時) )

  師:請同學們比一比,誰用的時間多一些?

  (評析:結合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到面臨的數學問題是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主動參與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比較時,可以先讓學生估計,然后再精確比較)

  生1:我們小組是把小時化成分鐘來比較的。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大小的。0.4小時是24分鐘,1/4小時是15分鐘,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2:我們小組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個同樣的小格,0.4 涂4格,

  而只涂2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3:我們小組也是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0個同樣的小格,0.4 能涂40格,

  而只涂25格,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4:我們小組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來比較的。0.4是4個1/10,也就是4/10,約分后是2/5,大于1/4,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5:我們小組把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來比較的。1/4=14=0.25,0.4>0.25,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評析:有效地利用課堂上即時產生的信息,引導學生收集整理,作為進一步學習的資源,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意識,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哪種方案,為什么?,引導學生從考察時間、考察目的等多種角度考慮問題,既關注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又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案,為什么?

  生1:我喜歡分數化成小數那個小組的方案。因為畫圖太麻煩了,而分數化成小數,直接用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

  生2:我喜歡小數化成分數的那個小組的方案。分數化小數有的時候除不盡很麻煩,畫圖也很麻煩,比較時間能化成分鐘來比,如果其它單位的還得又一種化法。所以我喜歡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案。

  生3: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大小,分母不同的時候還得通分,也很麻煩,還不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師(小結):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和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為了便于比較和計算,就需要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探索分數化小數

  師:誰來說一說第5小組是用什么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師:你是怎么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數的?

  生:因為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而分母相當于除數。

  (評析:給予學生適當啟發、引導,幫助學生在自己的知識系統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性知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根據這個關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從而找到了分數化成小數的另一種方法。)

  師:請你把71頁試一試第2題這幾個分數化成小數。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3、探索小數化分數的基本方法

  師:老師問一下第4小組的同學,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生:我們是根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師:能具體的說一說嗎?

  生:0.4是4個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約分后是五分之二。

  師:那0.04,0.004呢?

  生:0.04是4個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四,約分后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個千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四約分后是二百五十分之一。

  師:說的真不錯,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一直約分成最簡分數。

  師:請觀察化簡前的分數,分母與小數有什么關系?有沒有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匯報。)

  生1:小數的位數與分母1后面的零的個數一樣多。

  生2: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零作分母。

  師:請再觀察分子與小數有什么關系 ?

  生: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后的數作分子,

  師:請按照找出來的規律,把課本第71頁試一試的第1題做到練習本上。

  二、練習提高

  1、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1題,分數化小數。

  2、判斷是否正確,如果不對,請改正。

  3、數學游戲:你說我答:同桌之間一個說分數一個說小數,互相交換著說。

  (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分數與小數互化的結果)

  4、比較各組數的大小(主要是對分數和小數的互化進行練習)。

  5、在直線上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分數,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小數。

  三、小結延伸

  師: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實踐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用分數或小數表示的信息。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3

  簡易方程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后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復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復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復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復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系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復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復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復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征是什么?解題時關鍵是找什么?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復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六、布置作業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本復習課的設計就是讓學生經歷回顧、梳理、應用、拓展知識的過程。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整合知識,總結學習方法,而且能在由易到難的練習中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本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回顧所學知識,散落的知識經過小組的梳理與全班的交流基本上連成了線,學生基本上清楚了知識的前后聯系;經過應用與拓展,這些連成線的“知識珍珠”被穿了起來,這些閃亮的小珍珠足以顯示學生的思維魅力。

  2、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網絡。復習不是簡單地把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練習的過程,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整理、學會歸納。通過把知識用情境的形式或者習題的形式呈現出來,才能系統化的整理歸納。

  3、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也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網絡,在綜合運用中體會數學知識是聯系在一起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

  4、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有新的收獲,這個新的收獲就是在解決問題中提出或者發現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設計本課應特別注意的就是要把知識連成線、形成串,便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軸對稱和平移。

  引導學生按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梳理:

  (1)軸對稱圖形的意義。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2)在方格紙上畫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如何利用平移和軸對稱設計圖案?

  (4)完成教材111頁3題。(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再次經歷軸對稱和平移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先想一想比較圖形面積的方法,再借助方格紙,在下面圖形中找出與圖①面積相等的圖形。

  結合上面的練習題,復習了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有多種方法:根據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可以借助參照物進行比較;可以運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可以借助方格,利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比較;可以直接計算面積后再進行比較等。

  3、復習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求下面圖形的面積。

  (2)結合上面的練習題,復習求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①直接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得出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②將圖形進行“化整為零”式的計算,即根據圖形的特點,將整個圖形分割為若干規則的小圖形,通過求小圖形的面積,得出整個圖形的面積。

  ③采用“大面積減小面積”的方法,即通過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得到所求圖形的面積。

  4、復習底和高。

  先讓學生在紙上分別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然后邊畫高邊總結方法。

  (1)復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從平行四邊形一邊的某一點到對邊畫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2)復習用三角尺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重合,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過對邊的某一點。

  ②從這一點沿著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這條垂線(從點到垂足)就是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高。

  注意: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可以向它的對邊畫高,也可以從另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它的對邊畫高,但把高畫在底邊延長線上在小學階段暫不要求。

  (3)復習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

  (4)復習用三角尺畫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對準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另一條直角邊與這個頂點的對邊重合。

  ②從這個頂點沿著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這條垂線(從頂點到垂足)就是三角形一條邊上的高。

  (5)復習梯形的底和高。

  從梯形的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上的某一點到對邊畫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梯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梯形的底。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小數相互轉化的必要性。

  2.能正確地將簡單分數、有限小數相互轉化。

  3.使學生掌握分數化小數的一般方法,掌握最簡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判斷。歸納的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最簡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題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復習。

  (1)說說下面小數的意義:

  0.2表示( )分之( ),0.75和0.625呢?

  (2)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并說出方法。

  1/10 3/100 51/1000

  2、激趣引入。

  同學們,你們每天都看課外書嗎?每天看課外書的時間是多少?(學生自由說,匯報交流。)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看課外書的時間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數學問題。(板書:看課外書時間)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主題圖。

  下面我們來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課外書時間。

  2、觀察主題圖,理解圖意。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表,從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板書:林林0.4時 明明1/4時)

  3、提出問題,進行估計。

  請同學們估一估,誰用的時間多一些?(板書:誰用的時間多一些?) (估計匯報并說明道理。)

  4、解決問題的探索。

  同學們有的說林林的多,有的說明明的多,怎樣才能精確的比較出誰用的時間多呢?

  (1)自主探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并記錄下解決過程,你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比較。

  (2)合作交流。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比較方法。

  (3)全班匯報。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你們的比較方法?(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進行板書。)

  5、課件展示課本中呈現的方法。

  老師用課件展示課本上給我們呈現的方法,看不清的請看課本上相應的圖。注意對照你們探索出來的方法,哪些方法是與你們相似的,哪些方法是沒有想到的。(每展示一幅圖時指名學生說說比較的方法)

  6、討論并歸納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1>分數化成小數

  (1)做課本上的'試一試第2題。(獨立練習)

  (2)請同學們討論并歸納出分數化成小數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組討論全班匯報課件展示)

  <2> 小數化成分數

  (1)做課本上的試一試第1題。(獨立練習集體訂正,教師板書)

  (2)請同學們討論并歸納出小數化成分數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組討論全班匯報課件展示)

  三、鞏固練習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把小數化成分數。(課件出示練習題)

  17/20 7/8 14/ 25 0.57 1.23 7.4

  2、比較下面數的大小。(課件出示練習題)

  2/3 , 0.67 , 5/8

  3. 把3/4 5/14 13/40 5/6化成小數,你發現了什么?

  怎樣解決?

  (1)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分數所化成的小數,是什么樣的小數?每個分數的分母與這個分數所化成的小數有什么聯系?

  (2)學生把每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

  (3)觀察質因數,啟發學生想一想: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4)引導學生概括。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分數、小數的互化)

  2、進行分數、小數的互化時有什么要注意的?(如,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要;小數化成分數不是最簡分數時,要)

  五、實踐活動

  請同學們在自己周圍尋找用分數或小數表示的信息,將尋找到的信息與同學進行交流。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1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小數混合運算。

  2.能運用小數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數學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理解運算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天五年級同學對我們平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調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級兩個班級的調查匯報情況。(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情境圖)

  師:看到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提取信息,提出問題。

  學生匯報:

  信息1:一個人4周可產生約30.8kg的生活垃圾。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信息2: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約3.5

  t,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1.3

  t。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2.研究連除、乘除混合運算。

  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有選擇性地出示問題: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

  kg生活垃圾,那么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思考后,老師提問:要想求出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條件?題目中是否直接給出?用什么方法計算?

  (1)學生列式計算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匯報。學生可能會呈現的方法:

  ①先計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產生多少垃圾。

  ②先算每周產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垃圾。

  師生共同整理:

  30.8÷(4×7)

  30.8÷4÷7

  =30.8÷28

  =7.7÷7

  =1.1(kg)

  =1.1(kg)

  (3)提煉方法。先說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數量關系,表示具體的意義;再引導觀察兩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小結: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那兩個數的積。

  (4)同桌互相舉例驗證規律。

  師:通過上面的計算和思考,你發現什么?(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相同)

  3.研究除、減混合運算。

  出示問題: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

  t,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

  t。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1.3-3.5÷5

  =1.3-0.7

  =0.6(t)

  如果學生分步列式計算,試著引導列出綜合算式,并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說明運算順序,再算出結果。

  4.探究小數混合運算順序。

  先說說運算順序,然后獨立完成下面算式的計算

  (16.8+2.1)÷0.7

  0.96÷(5.4÷0.9)

  完成后學生匯報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師引導思考:小數的混合運算與整數的混合運算順序一樣嗎?

  小結: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8頁“練一練”第1題。

  (1)指名回答第(1)題,集體補充。

  (2)指名兩位學生板演(2)、(3)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8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訂正。

  五、拓展提升

  根據下面的式子,寫出綜合算式。

  1.32+1.48=2.8

  7.92÷1.32=6

  2.8÷0.25=11.2

  8.2+6=14.2

  14.2×2.5=35.5

  綜合算式:(1.32+1.48)÷0.25

  綜合算式:(8.2+7.92÷1.32)×2.5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其他問題嗎?

  七、作業布置

  教材第18頁“練一練”第2、4題。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理解,形成認知。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

  練習鞏固,驗證理解。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從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煉出計算的順序,從分步到綜合,過程清晰,層次清楚。

  不足之處: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理解運算的順序,對理解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增加了難度;其次,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運算的順序后,對算理的運用還缺少更多的練習。

  教學建議: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算理的教學,還要兼顧技能的形成、提高。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58頁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圖例,根據等式不變的性質,學會解簡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并能用代入法進行檢驗。

  3、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時滲透函數的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重點: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準備:

  可見、平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什么是方程?

  2、判斷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4 X =36+1723÷a>43X +843 X +4y=848÷a=9

  3、后面括號中哪個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 +42=98 (X =57,X =135)

  (2)5.2- X =0.7 (X =4.5,X =8.8)

  4、等式的性質是什么?(方程兩邊同時加減或乘除同一個數(0除外),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5、導入:今天,我們就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

  板書課題:解方程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1的圖

  (1)問:你們猜盒子里裝的是什么?(皮球)問: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盒子里有X個皮球和外面3個皮球等于9個皮球)

  (2)請學生根據關系列出式子。

  板書:X +3=9

  (3)問:怎樣解這個方程呢?(出示課件)

  (4)師:我們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來幫助解方程。

  (5)看課件演示

  問:要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還能保持平衡,該怎么辦呢?

  (6)學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課件

  教師一邊演示一邊在黑板寫出:X +3-3=9-3

  (8)師生小結:方程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3)

  (9)問:為什么要減3,減2可以嗎?學生回答

  (10)天平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天平兩邊還平衡嗎?

  出示課件,學生回答:平衡

  師板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11)那么天平左邊剩下X右邊剩下6個球,X =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來驗算一下(師在黑板板演驗算過程)

  2、小結:今天,我們利用了什么知識來解方程?(等式的性質)在解方程

  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呢?(我們要注意書寫格式,等號要對齊,注意:x=6表示一個數值,后面不能帶單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檢驗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確。)

  3、質疑:看書58頁,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過練習測試學生的掌握程度)

  三、練習。

  1、出示課件:第59頁做一做的第一題中的第一個圖:列方程解答并驗算

  (1)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2)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如何解答的?

  2、加法會解了,那么減法又怎樣做呢?我們來挑戰一下。

  (1)課件出示:x-2=15 小組討論完成

  (2)投影學生的計算結果,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3、我最棒

  (1)我是小法官

  A:x+1.2=5.7 B:x-1.8=4 x+1.2-1.2=5.7-1.2 解:x-1.8+1.8=4+4 x=4.5 x=8

  4、找朋友

  8+ X =16 X =3

  X -6=17 X =9.6

  X +2.1=5.1 X =8

  X -3.2=6.4 X =23

  5、拓展

  X -0.5=3+1.9

  四、作業

  數學課本63頁練習十一的第5題中的前四題。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九冊中的《鋪一鋪》一課是一節充滿了生活氣息,充滿了數學美的好教材。本節課是新課標實驗教材所新增設的實踐活動課。在這節課中學生通過鋪一鋪的實踐活動,探索密鋪知識。密鋪也稱鑲嵌,它是指一種或多種圖形沒有重疊,沒有空隙的鋪在平面上的現象。生活中的地板,地磚,墻壁,拼圖,裝飾畫中都存在著密鋪。密鋪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時密鋪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變化和美的享受。 本節課教材主要分為兩個層次:首先呈現出學生所熟悉的幾種基本的幾何圖形(如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一擺,鋪一鋪等實踐活動探索發現哪些圖形可以進行密鋪。然后,再讓學生綜合運有所學的知識,用幾何圖形在方格紙上創作出新穎美麗的密鋪圖案,并計算它們的面積。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說有很強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一方面,學生對于密鋪現象并不陌生,對于密鋪已經積累較深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對于一些基本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正五邊形、圓形等等)也是非常熟悉的。

  三、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基礎,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使學生通過鋪一鋪、擺一擺等實踐活動,探索發現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密鋪,并感受密鋪圖形的美。在設計密鋪圖案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之間的轉換,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藝術的密切聯系,經歷欣賞數學美,創造數學美的全過程。

  四、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與實施十分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基礎,通過幫助小區選擇地磚鋪地面的模擬情境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鋪一鋪。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思考如何鋪地面,引導他們把注意的問題總結出來就得到了密鋪的理性認識。當然也有可能會有學生用圓形或五邊形這些單獨不能密鋪的圖形來鋪,這時又可以讓學生比較分析出只用一種圖形圓。

北師版數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五年級上冊《冀中的地道戰》教學反思(精選5篇)

    《冀中的地道戰》是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記敘文,作者周而復。課文從冀中地道戰出現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樣式結構及特點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說明,并對冀中的地道戰作了高度評價,熱情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斗志。...

  • 國標本五年級上冊《找規律》練習卷(精選14篇)

    一、 對號入座。(30分)1、 ……照這樣排下去,第26圖形是( )。2、有一列數按“654321654321……”排列著,則第34個數字應是( )。3、王兵在家練習硬筆書法時,寫“我們愛科學我們愛科學……”依次寫下去,那么第23個字應是( )。...

  • “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少年王冕》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說明本文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意 借名流隱括全文”。原文介紹了王冕的一生,作者認為王冕的為學和為人是最理想的,希望借助他批評儒林中各種各樣的錯誤。本文只涉及王冕的少年時代,因而取名《少年王冕》。...

  • 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教案(精選13篇)

    桂花雨這篇文章是曾經的老課文,他在人教版的教材當中是一篇略讀課,在今年五年級上冊的新的教育部編的教材中是一篇精讀課。對于五年級的同學來說,他們對于故鄉情,對于家鄉的思念,可能是還不是很了解,所以這篇文章在感情的處理上邊兒...

  •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0課《二泉映月》文本解讀及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文本解讀:《二泉映月》這篇文章是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珍惜生命主題下的第五篇文章。看到文章題目《二泉映月》,由于對音樂的孤陋寡聞,我只知道這是一首二胡曲的名字,不了解曲作者,不了解樂曲的內涵,與二胡曲同名的這篇文章要向...

  • 五年級上冊《擲一擲》教學設計(精選2篇)

    1、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比較。2、在游戲、試驗、統計、分析、歸納總結中,培養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 五年級上冊期末語文知識點(精選2篇)

    遍天下書為侶(重點課文)1作者:(英國)尤安艾肯。主題: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2只帶一本書環球旅行的原因: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 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 五年級上冊《難忘的一課》教案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 西師版五年級上冊優質語文查閱教案(通用5篇)

    《蓮葉青青》教學要求1、抓住課文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難點1、抓重點詞句、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 五年級上冊將相和教學反思(通用2篇)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系,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 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教學反思(通用2篇)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從讀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

  • 五年級上冊《循環小數》課程設計人教版(通用11篇)

    (一)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認識循環節,能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二)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與概括能力。...

  •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太陽說課稿(精選6篇)

    一、說教材1、《太陽》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常識性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之遠、太陽的體積之大,以及太陽是一個能發光發熱的球體等知識,還講了太陽與地球的關系、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重點知識點(精選2篇)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1.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 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昭平县| 开远市| 兰州市| 许昌市| 宝兴县| 大理市| 靖边县| 南和县| 将乐县| 浦北县| 娄底市| 玉山县| 襄樊市| 桓台县| 大城县| 民勤县| 兴仁县| 珠海市| 宜宾县| 延长县| 娄底市| 南宫市| 尖扎县| 十堰市| 象山县| 孙吴县| 腾冲县| 邹城市| 乐清市| 定安县| 烟台市| 紫阳县| 静乐县| 平罗县| 永修县| 隆德县| 霍林郭勒市| 贵阳市| 海门市|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