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精選7篇)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

發布時間:2023-08-25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精選7篇)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滲透“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準點:

  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圓柱的體積演示教具、多媒體課件、圓柱實物2個(一個為橡皮泥)、水槽、水。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1、課始師首先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說說怎樣求它們的體積,接著師往正方體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準備投入水中并讓學生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由這個發現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問:“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嗎?” (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學習新知

  (一)設疑

  1、從剛才的實驗中你有辦法得到這個圓柱學具的體積嗎?

  2、再出示一個用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模型,你又能用什么好辦法求出它的體積?

  3、如果要求大廳內圓柱的體積,或壓路機前輪的體積,還能用剛才的方法嗎?(生搖頭)

  師:看來,我們剛才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是能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那樣,有一個通用的公式

  (二)猜想

  1、猜想一下圓柱的體積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理由是什么?

  2、大家再來大膽猜測一個,圓柱的體積公式可能是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三)驗證

  1、為了證實剛才的猜想,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怎樣進行這個實驗呢?結合我們以往學習幾何圖形的經驗,說說自己的想法。(用轉化的方法,根據學生敘述課件演示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圓柱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呢?它又是怎么轉化成這種圖形的?(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

  3、指名兩位學生上臺用圓柱體積教具進行操作,把圓柱體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

  4、根據學生操作,師再次課件演示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分析當分的份數越多時,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體。

  5、通過上面的觀察小組討論:

  (1) 圓柱體通過切拼后,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 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體的哪部分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3) 長方體的高與原來圓柱體的哪部分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4) 你認為圓柱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

  (生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講述適時板書。)

  小結: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后,形狀變了,體積不變,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高等于圓柱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高,所以圓柱體積也等于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同桌相互說說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7、完成“做一做 ”:一根圓形木料,底面積為75cm2,長是90cm。它的體積是多少?(生練習展示并評價)

  8、求圓柱體積要具備什么條件?

  9、思考:如果只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你有辦法求出圓柱的體積嗎?如果是底面直徑和高,或是底面周長和高呢?(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可以根據已知條件先求出圓柱的底面積,再求圓柱的體積。

  10、出示課前的圓柱,說一說現在你可以用什么辦法求出這個圓柱的體積?(測不同數據計算)

  11、練一練:列式計算求下列各圓柱體的體積。

  (1)底面半徑2cm,高5cm。

  (2)底面直徑6dm,高1m。

  (3)底面周長6.28m,高4m。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升

  1、判斷正誤:

  (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長方體體積相等。………………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10cm2,高是5m,它的體積是10×5=50cm3。.....

  (3)圓柱的底面積越大,它的體積就越大。............( )

  (4)一個圓柱的體積是80cm3,底面積是20cm2,它的高是4cm。......( )

  2、這是我們學校種榕樹的一個花壇,測得花壇內直徑是4m,花壇內填土高度是0.5m,算一算這個花壇內一共填土多少立方米?

  3、學習很愉快,我們來慶祝一下:在一個棱長為20厘米正方體紙盒中,放一個最大的圓柱體蛋糕,系上180厘米長的絲帶(打結部分忽略不計),那么這個蛋糕的體積到底是多少呢?

  四、全課總結自我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

  教學反思:

  圓柱的體積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它是在學生了解了圓柱的特征、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圓柱是一種含有曲面的幾何體,這給體積的認識和計算增加了難度。為了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為后面學習圓錐體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十分注重從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經歷圓柱體積的探究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同時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從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來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體現數學生活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本節課中,我從生活情境入手,創設了一個裝水的學具槽放入圓柱學具使水面上升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直觀感知圓柱體積的概念,同時意識到過去學的排水法可以用來求圓柱的體積,緊接著當老師再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模型,并追問大廳內圓柱的體積等問題時,學生意識到前面所說求體積計算方法的局限性,從而產生思維困惑,進一步激發了探究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欲望。這樣的導入不僅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十分寬松的生活化學習環境,還為學生后面構建數學模型,發現圓柱體積公式奠定了基礎。在練習的設計上,為避免純數學的計算,我以學生熟悉的學校圓柱形花壇為背景,提出求花壇填土體積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學會靈活應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鞏固體積計算方法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使用價值。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僅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使數學的課堂教學充滿濃濃的生活味。

  二、引導學生經歷知識探究的全過程。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本課教學中,由于學具的欠缺,沒能給學生提供小組動手操作的機會,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最大限度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搭建探究平臺,通過觀察、設疑、猜想、驗證,經歷圓柱體積的轉化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探究圓柱體積的過程中,我從本班學情出發,大膽放手讓學生猜想“圓柱體積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可能怎樣計算,為什么?”,然后再結合以往學習幾何圖形的經驗,回顧圓的面積推導過程,實現知識遷移,明確“轉化”思想在數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的過程,我較好地借助實物模型和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二者有機結合,先讓兩個學生上臺操作演示,然后再課件動態模擬,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當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的底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體的高與圓柱的高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結論: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整個探究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知識的形成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伴隨著問題的圓滿解決,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三、注重學法指導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學會學習”是對學生“學”的最高要求,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用。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觀察、猜想、驗證”的學法指導,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學得主動有效。在探究方法的引導上從回憶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入手,確定轉化的方法,體驗轉化的過程,驗證轉化的結果,使“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在課中得到良好滲透,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科學、條理的數學思維方式,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 篇2

  教學內容:

  P19-20頁例5、例6及補充例題,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正方體呢?(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底面積高,即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刪掉)

  3、復習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和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再利用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師小結: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利用轉化的思想把一個曲面圖形轉化成以前學的長方形,今天我們學習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也要運用轉化的思想同學們猜猜會轉化成什么圖形?

  二、新課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1)用將圓轉化成長方形來求出圓的面積的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沿著圓柱底面的扇形和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把它們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課件演示)

  (2)由于我們分的不夠細,所以看起來還不太像長方體;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了。(課件演示將圓柱細分,拼成一個長方體)

  反復播放這個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在變化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長方體和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體積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說演示過程,總結推倒公式。

  (3)通過觀察,使學生明確: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8—10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能夠運用公式正確的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教學情境:怎樣用學過的知識測量出老師的水杯里裝了多少毫升的水?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狀?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水的體積?

  讓學生討論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只要量出長方體的長、寬和水的高,就能求出水的體積。

  2、出示第二情境:圓柱形的木柱子、壓路機的車輪這樣的圓柱用這種方法還行嗎?怎么辦?

  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計算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大膽猜想:你覺得圓柱體積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學生猜想,教師出示相應的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體會圓柱的體積和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2、圓柱的體積可能等于什么?(說說猜想依據)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猜想圓柱的體積也可能等于“底面積×高”。

  (用課件展示切拼過程,讓學生觀察等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長方體,彌補直觀操作等分的份數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學生討論交流:

  (1)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之間有什么聯系?

  (3)通過觀察得到什么結論?

  得到: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三、拓展交流

  要求圓柱的體積只要找到它的底面積和高就可以,分別討論知道半徑、直徑、地面周長,該怎么求出圓柱的體積,總結出公式。

  四、練習設計:

  1、想一想,填一填:

  把圓柱體切割拼成近似,它們的相等。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體的( ),長方體的底面積就是圓柱體的(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所以圓柱體的體積=。用字母“V”表示( ),“S”表,“h”表示( ),那么,圓柱體體積用字母表示為( )

  2、判斷正誤,對的畫“√”,錯誤的畫“×”。

  (1)圓柱體的底面積越大,它的體積越大。×

  (2)圓柱體的高越長,它的體積越大。×

  (3)圓柱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體積相等。×

  (4)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可以相等。√

  3、分別計算下列各圖形的體積,再說說這幾個圖形體積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

  4×3×8

  6×6×6

  3.14×(5÷2)2×8

  =96(cm3)

  =216(cm3)

  =157(cm3)

  4、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60×4

  3.14×12×5

  3.14×(6÷2)2×10

  =240(cm3)

  =15.7(cm3)

  =282.6(dm3)

  5、這個杯子能否裝下3000mL的牛奶?

  3.14×(14÷2)2×20

  =3077.2(cm3)

  =3077.2(mL)

  3077.2mL>3000mL

  答:這個杯子能裝下3000mL的牛奶。

  五、課堂小結: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用已學的圓柱體積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滲透轉化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轉化、測量和計算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轉化”的數學思想,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實踐,讓學生在合作中建立協作精神,并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轉化前后的溝通。

  三、教學準備

  每組一個礦泉水瓶(課前統一搜集農夫山泉礦泉水瓶,裝有適量清水,水高度分別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1、板書:圓柱的體積。

  問:圓柱的體積怎么計算?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別?

  2、揭題:這節課,我們要根據這些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完整板書:用圓柱的體積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以及體積和容積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為學習新知做好知識上的準備。

  (二)探索實踐,體驗轉化過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個小組桌子上有一個沒有裝滿水的礦泉水瓶。

  教師:原本這是一瓶裝滿水的礦泉水,已經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據它來提一個數學問題嗎?(隨機板書)

  預設1:瓶子還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預設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氣部分。)

  預設3:這個瓶子一共能裝多少水?(也就是這個瓶子的容積是多少?)

  2、你覺得你能輕松解決什么問題?

  (1)預設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決?)

  學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圓柱狀,只要量出這個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就能算出它的體積。

  教師: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數據?(底面直徑、水的高度)

  小結:知道了底面直徑和水的高度,要解決這個問題的確輕而易舉。請你準備好直尺,或許等會兒有用哦!

  (2)預設2:喝了多少水?

  學生:喝掉部分的形狀是不規則,沒有辦法計算。

  教師:當物體形狀不規則時,我們想求出它的體積可以怎么辦?

  教師相機引導:能否將空氣部分變成一個規則的立體圖形呢?

  學生能說出方法更好,不能說出則引導:我們不妨把瓶子倒過來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體積不變,空氣的體積不變,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氣部分的體積,倒置后空氣部分是一個圓柱,要求出它的體積需要哪些數據?(倒置后空氣的高度)

  小結: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利用水的流動性成功地將不規則的空氣部分轉化成了一個圓柱體,得到所需數據后能求出它的體積。這樣一來,第3個問題還難得到你嗎?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 篇5

  教學目標

  圓柱的體積(1)

  圓柱的體積(教材第25頁例5)。

  探索并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并能運用其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圓柱教具一套。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口頭回答。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怎樣求圓的面積?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在學生回憶的基礎上,概括出“轉化圖形——建立聯系——推導公式”的方法。

  2、引入新課。

  我們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時,是把它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找到這個長方形與圓各部分之間的聯系,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個思路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問題呢?

  教師板書:圓柱的體積(1)。

  新課講授

  1、教學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

  (1)教師演示。

  把圓柱的.底面分成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體圖形。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啟發學生思考、討論:

  ①圓柱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立體圖形?

  學生:近似的長方體。

  ②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拼成的近似長方體和圓柱相比,體積大小變了沒有?形狀呢?

  學生:拼成的近似長方體和圓柱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故體積不變。

  (4)學生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進行猜想:

  ①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②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③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5)啟發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狀越接近長方體。

  ②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積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接近一條線段,這樣整個立體形狀就越接近長方體。

  (6)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①學生分組討論: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

  ②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教師: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而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2、教學補充例題。

  (1)出示補充例題: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1250px2,高是2.1m。它的體積是多少?

  (2)指名學生分別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據公式直接計算?

  ③計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學生:計算時既要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還要注意先統一計量單位。

  (3)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正確的。

  ①50×2.1=105(cm3)答:它的體積是2625px3。

  ②2.1m=5250px 50×210=10500(cm3)

  答:它的體積是262500px3。

  ③1250px2=0.5m2 0.5×2.1=1.05(m3)

  答:它的體積是1.05m3。

  ④1250px2=0.005m2

  0.005×2.1=0.0105(m3)

  答:它的體積是0.0105m3。

  先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哪個是正確的解答,并比較一下哪一種解答更簡單。對不正確的第①、③種解答要說說錯在什么地方。

  (4)引導思考:如果已知圓柱底面半徑r和高h,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教師板書:V=πr2h。

  課堂作業

  教材第25頁“做一做”和教材第28頁練習五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答案:“做一做”:1. 6750(cm3)

  2. 7.85m3

  第1題:(從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感受?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4課時圓柱的體積(1)

  課后小結

  1.“圓柱的體積”是學生在掌握了圓柱的基本特征以及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等基礎上學習的。它是今后學習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從而引發自主探究,最后獲取知識的新方式來代替教師講授的老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導公式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練習時間少,練習量少,要注意把控。

  課后習題

  教材第25頁“做一做”和教材第28頁練習五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后集體訂正。

  答案:“做一做”:1. 6750(cm3)

  2. 7.85m3

  第1題:(從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 篇6

  教學內容:P19-20頁例5、例6及補充例題,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底面積×高”,即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復習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和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再利用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二、新課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1)用將圓轉化成長方形來求出圓的面積的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沿著圓柱底面的扇形和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把它們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二)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知識的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演示動畫“圓柱體的體積1”)

  1.教師演示

  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啟發學生思考、討論:

  (1)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2)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③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學生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進行猜想.

  (1)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2)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3)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5.啟發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于長方體.

  (2)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6.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1)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

  (1)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是75平方厘米,長9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圓柱形罐頭盒的內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積是多少?

  (三)教學例5.

  1.出示例5

  例5.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積: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8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公式的應用.

  四、課堂練習

  (一)填表

  底面積S(平方米)

  高h(米)

  圓柱的體積V(立方米)

  15

  3

  6.4

  4

  (二)求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三)一個圓柱形水池,半徑是10米,深1.5米.這個水池占地面積是多少?水池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五、課后作業 

  (一)求下列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圖中單位:厘米)

  (二)兩個底面積相等的圓柱,一個圓柱的高為4.5分米,體積為81立方分米.另一個圓柱的高為3分米,體積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圓柱的體積(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讓課堂評價成為師生心靈的對話——《圓柱的體積》課堂學習評價分析(精選13篇)

    師:請同學們回憶,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生1:將圓分成好多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生2:分成若干等份,分得的越多越接近于長方形。師:補充得好,兩位同學握握手,你們的發言合起來就全面了。...

  •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確定目標談話:前面我們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柱的底面積、側面積和表面積,今天學習圓柱的體積。(教師板書,學生齊讀)啟發: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會想到什么?這堂課要解決什么問題呀?(可能學生會提出以下幾...

  • 圓柱的體積 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1、教學開始首先出示了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燒杯,然后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準備投入水中并讓學生觀察:會發生什么情況?由這個發現你想到了些什么?2、提問: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嗎?(學生互相討論后匯報,教師...

  • 圓柱的體積(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2.會運用公式計算.教學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過程一、復習準備(一)教師提問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 《圓柱的體積》教案范文合集(精選14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加應用數學的意識”。...

  •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小英的爸爸送了她的媽媽一盒茶葉(出示圖片),媽媽非常高興,小英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很想知道這盒茶葉的體積,爸爸媽媽被難住了,你們能幫她們想想辦法嗎?生:就是求這個茶葉盒的容積。...

  •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通用14篇)

    1、在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大膽猜想和驗證獲得新知識;2、培養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的技能,發展推理能力,滲透轉化思想。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數學意識和合作意識。...

  • 圓柱的體積教案(精選13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一、把握教材,目標定位《圓柱的體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柱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圓柱體的特征,讓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

  • 《圓柱的體積》教案優秀(通用15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類比、分析的過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 《圓柱的體積》教案范文(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借助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

  • 《圓柱的體積》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4篇)

    教學目標:讓學生在了解圓柱的基礎上,通過聯想遷移、觀察演示等活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應用公式進行相關的計算;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向學生滲透知識間相互轉...

  • 六年級教學設計《圓柱的體積》(通用17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9~20頁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和練習三的第1~3題。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教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會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過程:一、情境激趣 導入新課1、課始師首先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說說怎樣求它們的體積,接著師往正方體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準備投入水中并讓學生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由這個發現你想到了些什么?2、提...

  • 《圓柱的體積》教學案例(精選14篇)

    一、創設情景、感知圓柱體積的概念。教師拿出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燒杯,拿出一個圓柱形的物體,準備投入燒杯中。師:同學們想一想會發生什么情況?(教師將圓柱形的物體投入水中。)請仔細觀察后,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生:水面上升一些。...

  • 數學圓柱的體積教案(通用3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10~12頁圓柱的體積公式,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二第1~5題。教學要求: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根據題里的條件正確地求出圓柱的體積。...

  • 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蕲春县| 桂阳县| 恩施市| 霍林郭勒市| 香河县| 淅川县| 宁南县| 永吉县| 绥宁县| 邮箱| 高碑店市| 华池县| 万载县| 博湖县| 仁寿县| 罗平县| 汾西县| 长兴县| 隆林| 滨海县| 鸡东县| 库车县| 灵台县| 车致| 威信县| 清新县| 吉水县| 康保县| 东乡族自治县| 漳平市| 武乡县| 福泉市| 许昌县| 三江| 娄底市| 永年县| 南雄市| 汾西县| 清丰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