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班幼小銜接教案(通用7篇)
數學大班幼小銜接教案 篇1
游戲目標:
1、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書包的特征,并讓幼兒用各種材料制作小書包。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幾何形盒子,卡紙、蠟筆、漿糊等。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書包的外形特點。
1、教師出示各種書包,引導幼兒觀察書包的外形特征。
2、我們馬上就要步入小學了,每個小朋友都要背著書包上學去!你們都看過什么樣子的書包呢?這些書包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呢?
3、我們看到的書包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布料、或者是皮料)。今天我們來學習用紙張折書包!以前你們折過嗎?
4、出示上周的折紙:書包
小朋友看這是我們上個星期學折的書包,小朋友都會折了嗎?(會)我們上周用的是正方形的折紙來折出的書包,那小朋友想想除了用折紙的來折書包,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制作書包呢?(引導幼兒討論)教師傾聽幼兒討論的方法。
誰來告訴老師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制作書包呢?(請幼兒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5、幼兒交流。
原來你們想到的是這樣的方法,那你們要用那些材料呢?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吧!
二、介紹區域的主題。
今天的區域活動我們就要來制作書包,我們上次是折的書包,今天我們就要用其他的材料來制作書包。你想制作什么樣子的呢?你們自己先想好,想好后可以到各個區域去制作。
三.介紹操作材料。
老師在手工區投放了各種的制作材料:有卡紙、海綿紙……等。在圖書角投放了紙張和筆可以讓你們先去設計,你先設計什么樣子的、什么形狀的書包你就先設計好,設計好后可以放到手工區去制作生產,制作好后在放到超市去買,想要的可以到超市去買。
四、幼兒自選區域進行制作。
1、你們想好了就可以到各區域進行制作了。
2、幼兒自選區域,開展區域制作。
3、圖書角開展設計“我的書包”的設計。
4、手工區的幼兒開展書包的制作。
五、指導幼兒制作。
1、引導圖書角的幼兒大膽設計。
2、指導幼兒大膽制作書包。
六、各區域互動。
圖書角的設計,放到手工區制作,制作好后放到超市銷售。
數學大班幼小銜接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后,我們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幼小銜接活動。例如:參觀小學、請小學一年級的老師來園講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幼兒畫出“我心目中的小學”等。幼兒在活動中逐漸了解了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對上小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問一些有關小學生的問題,如上小學后還能帶玩具嗎?上課時我想小便怎么辦?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多了解有關小學的知識,我設計了“我快要上小學了”活動。目的是想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以便進入小學后能很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活動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了解小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萌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
2、更多地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參觀過小學。
2、多媒體課件:小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
3、幼兒把畫好的“我心目中的小學”圖畫粘貼在展板上。
4、《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磁帶。
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提問:歌曲里唱的什么?它是誰的歌曲?
2、提問前段時間參觀小學的事情,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
3、出示展板,請小朋友到展板前,講解自己畫的“我心目中的小學”是個什么樣子。
4、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及時給予指導、總結并找出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
5、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小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
6、幼兒分組討論并說一說小學與幼兒園有什么不同?
7、教師小結:
①作息時間有了較大的變化。(課間只有10分鐘,小學生要準備好下節課所用的東西、小便等)
②上小學后不能帶玩具,但可以帶體育玩具。
③上小學后,上課時不能隨意喝水、小便。(應在課間十分鐘做好這些工作,否則,會影響其他同學上課)
④上小學后,放學回家后先做什么?
數學大班幼小銜接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喜歡數學。
2、愿意上課大膽舉手回答問題。
3、能按照物體的長短差異排出3"5個物體的序列。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褲子圖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等若干套(3"5個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動過程:
1、褲子比一比。
觀察褲子。
教師出示掛圖中的4條褲子。
教師:看,媽媽給寶寶買了什么?媽媽買了幾條褲子?它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褲子,并說出它們長短不一樣。
比褲子。
教師:哪條褲子長,哪條褲子短?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褲子兩兩比較,得出結果。
2、褲子排一排。
教師出示長短排序板。
教師:媽媽讓寶寶排一排褲子,你覺得哪條褲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并講述自己的想法。
鼓勵幼兒自主地排褲子,然后說一說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教師和幼兒討論長短排序的方法。
沿著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條線將褲子放整齊,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長(最短)的褲子排號,再通過兩兩比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長的褲子,發現長了再調整。
3、給物體排排隊。
討論活動規則。
教師: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都來找小朋友幫它們排隊啦!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總結:先找出物體中最長或最短的一個排好,在比剩下的物體,找出最長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說一說。
幼兒操作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將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齊。
教師鼓勵幼兒參與多組操作活動。
數學大班幼小銜接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推理中,嘗試借助材料上的提示發現可以數正確的方法。
2、樂意傾聽同伴的表述,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材料
PPT、操作紙、墊板、夾子、筆、照片等。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了解幼兒數數的能力
經常聽小朋友數數,你最多能數到幾?
過渡:數數的正確性。
2、數數游戲,發現數正確的方法
①幼兒取操作紙,理解紙上的要求,知道要數的幾樣東西
②交代規則并觀察幼兒操作
③圖上房子有多少幢?樹有多少棵?兔子、花各有多少?
小結:要數正確應該按順序,還要有一定的方法。
④過渡:出示圖片,問“這里一共幾樣東西?”
⑤觀察卡片上的食品并記錄,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解決問題的方式,發現數正確的一些方法。
數帶魚。重點在巧數。
數蛋。重點在推理。
數餅干。重點在類概念。
小結:數不同的東西方法也會不同。
3、延伸活動,關注身邊事物的數量
①出示PPT,這個能數嗎?
②為什么包裝外面要標上這樣的數字呢?回家留意一下,你在包裝盒上發現了什么。
數學大班幼小銜接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隨著時間的臨近,大班的學習生活即將畫上句號,上周孩子們與家長共同參觀了盛大花園小學,那美麗的園舍,鮮艷的紅領巾、綠領巾都一一讓孩子們向往,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成為一名小學生,同時他們又非常舍不得離開生活了四年之久的同伴和老師。雖然,孩子們已經有了自主意識,但在活動中還是會顯現出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孩子將來的成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階段的比較,讓孩子感受的成長經歷,體會現在的成長變化,從而感同身受要珍惜時間,在此基礎上,引發幼兒思考怎樣合理在好自己的時間,改變家長要“我”做什么,而成為“我”要做什么。短短的三十分鐘里,孩子們并不可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內涵,好習慣是日積月累的,因此,活動后將在學習性的區域中以“安排的時間表合理嗎”開展個別化的活動,并圍繞珍惜時間開展“課間十分鐘”、“一分鐘能干什么”集體活動,以次激發孩子,為將來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錄像、照片回憶過去,感受自己已長大,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
2、再看看說說中體會時間的寶貴,從而懂得要珍惜時間,做事不拖拉。
活動準備
幼兒過生日照片一套、活動vcd、故事背景圖、日程設計表。
活動過程
一、我們的過去。
1、前幾天,我在教室的時候,發現了一張vcd,我們一看里面有什么內容?(幼兒觀看)
2、討論:
你看到了錄像里有誰呀?
這是你們什么時候的活動錄像呀?
和現在比起來,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說己的成長變化)
3、還有幾天就是小朋友的生日了,他又會有什么變化呢?(欣賞一組照片)
提問:
小朋友過了幾個生日?
看了照片,你對他幾歲生日印象最深?
想一想,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過生日時的樣子?
那么你們還能不能回到小時候了呢?
4、:時間是不停的向前走,過去的時間已經回不去了,以前我們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娃娃,一轉眼即將大班畢業了,時間流逝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現在。
二、回憶故事《等明天》,說說我的現在。
1、(出示故事背景)
提問:
還記得這個故事嗎?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小猴?
(教育幼兒做事不能拖拖拉拉)
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你會是一個愛等明天的小學生嗎?
2、最近我知道你們都在準備考小學,在家里也挺忙的,有那么多的是要做,你是怎樣安排的呢?
交流:離開幼兒園之后……
三、我們的將來。
1、剛才,我們各自都說了這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我覺得你們都是會珍惜時間,做事不拖拉的孩子,不過你們離小學生還有點距離,因為真正的小學生是會自己安排好什么時候學習,什么時候休息,什么時候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2、(出示小學生的課程時間表表)
提問:
這是什么?你能看懂表上的安排嗎?
這個表格有什么用?
3、教師:課程時間表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安排好時間,我們以后也來試著安排一下嗎?時間是最寶貴的,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我們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好好利用它,學會和時間賽跑。
四、延伸。
1、區域活動中幼兒設計周末作息表,并與同伴交流。
2、集中展示幼兒制作的時間安排表,并在以后的活動中討論哪些是比較合理的.。
數學大班幼小銜接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在“我要上小學”主題中的一個生成的內容。是實施新課程,實踐新教材,并嘗試著自我創新的內容。
針對大班下學期幼兒即將上小學情況,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參觀了小學;采訪了哥哥姐姐;認識了書包、書本……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我們卻發現很多孩子做事拖拉、計劃性差,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上小學以后怎么辦,特別怕早上遲到。所以我選擇了符合他們實際問題與需求的切入點,希望通過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小學生活,積累粗淺的生活經驗,同時學著安排計自己的時間,有一定的時間意識,知道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目標
1.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部分時間,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生活,并具有初步的計劃做事的意識。
2.體驗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錄象、計劃表、書包文具、筆、紙張、翻翻牌等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
對個別化活動中的記錄結果進行有選擇的交流,解決“合理不合理”的問題。
重點提問:
1.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上學的早晨調查表”。
2.你們覺得有什么問題嗎?
引導幼兒交流對計劃“上學的早晨”中遇到的疑問,鼓勵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預計幼兒會就整理書包、早晨拖拖拉拉、喝水等不合理的行為或是不好的生活習慣提出自己的疑問,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結:
我們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
二、“閱讀”、游戲
觀看小學生早晨上學前的生活情景,并玩記憶與推算游戲,比較早晨上幼兒園與上小學的不同準備。
重點提問:
1.觀看小學生上學前的生活情景。(錄象通過一個小學生自述的形式,完整表達小學生從起床到出門做的事情若干項,并說出每一項花了多少時間,同時整合有關的小學生的生活學習內容。)
2.這個小學生早上做些什么事情,每件事情花多長時間?
3.早晨上幼兒園與上小學的準備有什么不同?
4.推算并交流上學的早晨的準備工作究竟花了多少的時間。
小結:
上小學的早晨和上幼兒園的早晨有很多不同之處,一定要安排好時間,不能遲到哦。
三、討論交流
圍繞問題“如何合理安排不遲到”進行討論交流,了解如何才能合理安排
提問:怎樣才能合理安排時間不遲到呢?(預計:用鬧鐘、抓緊時間、叫爸爸媽媽提醒、晚上算好起床時間……)
小結:要作好準備工作,看好時間,有計劃地做事才能保證準時上學不遲到。
四、游戲、“閱讀”
比一分鐘整理書包誰快,感受不同職業的人一分鐘可以干什么重要的事了解時間的重要與寶貴。
1.重點提問:一分鐘有多長呢?
(用一分鐘來整理書包,開展一分鐘競賽,讓自己一分鐘成為一個小學生的樣子。)
小結:我們用一分鐘可以做那么多事情,一分鐘不象看起來那么短呢。
2.重點提問:我們身邊的人又能用一分鐘做些什么事情呢?
(放錄象提升:一分鐘阿姨可以包幾十個小餛飩、給警察叔叔一分鐘可以抓住一個壞人、醫生的一分鐘也許可以拯救一個病人的生命、多給運動員一分鐘也許他能進球改變一場比賽的結果、給世界冠軍一分鐘他可以創造一個奇跡)
小結:原來一分鐘對我們來說這么重要,讓我們合理安排每一分鐘,珍惜每一分鐘。
教學反思:
1.目標達成,符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2.缺少對孩子整理書包時方式與習慣的關注。
3.設計上對大班孩子有挑戰,本班孩子大部分能完成任務。
數學大班幼小銜接教案 篇7
一、活動時間:
20xx年4月10日早10:3012:00
二、活動地點:
xx縣火車站鎮小學
三、活動目標
1、通過帶幼兒參觀學校,初步了解學校,熟悉學校環境、教師和學生,感受哥哥姐姐的學校生活,激發幼兒對入小學的向往。
2、初步發現學校與幼兒園的區別,找出不同之處,培養幼兒觀察分析能力。
3、讓幼兒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知道小學生在校的主要活動和活動方式。
4、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課間要先入廁,在做戶外游戲,并且聽到上課鈴聲或上課音樂聲,能迅速回到自己的班里上課,在心理上做好適應這種學習模式的準備。
5、教育幼兒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有時間觀念的良好習慣。
四、活動準備
1、事先聯系好學校負責人,確定參觀的有關事項。
2、提前通知家長做好幼兒參觀學校的工作。
3、告訴幼兒聽老師的指揮、不亂跑,不大超大鬧,做個文明的參觀者等參觀前的談話。
五、實施措施
1、請小學生給自己講講自己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以及校園趣事,說說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優秀的小學生。
2、組合幼兒到學校去實地參觀。
3、教師講解,幼兒觀察了解學校環境。
4、教師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5、參觀后討論: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相同之處?(請幼兒從環境、作息時間、上課科目、紀律等方面說說。)
六、家園共育
1、家長配合幼兒園,進一步讓幼兒了解學校的生活,知道什么時間該干什么。
2、看電視錄像,或讓上小學的哥哥姐姐向孩子講述小學學校生活,進一步了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