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通用4篇)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1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P42――P83)
【教學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并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會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二、發展性目標:
1、認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數的過程。
2、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教學重點】
1、計算:使學生熟練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其中包括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2、用數學: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6―――10的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難點】
1、基數與序數:雖然在1—5的加減法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基數與序數的意義,知道第幾和幾個的含義。但是由于數字的增大,所以這里依然是難點。
2、用數學:其中包括一圖兩式、一圖四式、帶有大括號的圖畫應用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應用題,對于學生來說,看懂圖意,選擇正確的方法計算是個難點。1、數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減法【編排結構】
教材的知識順序和結構與原通用教材相似。但認數部分不再一個一個的認,合并為三段。節約了時間、提高效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鄰兩個數的關系。10比較特殊仍單獨編排。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可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高度重視學生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讓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編排特點】
1、相對集中安排6~10的認識。
教材改變了傳統教學逐一認識10以內的書的作法,采取相對集中的辦法,講6和7、8和9分別放在一起認識,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鄰兩個自然數之間的`聯系和比較大小。由于數“10”是由兩個數字組合而成的,學生認識10特別是它的寫法,相對要比前面所學的數困難一些,因此教材單獨安排了10的認識,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認數與計算緊密結合。
教材將6~10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有機地結合起來穿插安排,學習一組數后接著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或數的組成學習相應的加法和減法。如6、7的認識和有關6、7的加減法,教材讓學生在認識數的過程中體會6、7的組成,然后通過學具拼擺有關6和7的加法、劍法計算。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利用數的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在計算中加深概念的理解。
3、讓學生經歷數概念形成的過程。
6~10各數的認識,教材都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產生過程的現實背景,引導學生結合生動的畫面按照數數(通過具體實物與自然數建立一一對應關系而理解自然數所表示的基數意義)→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字板→數的組成的順序認識數,這個過程不僅從不同側面展示了6~10各個數概念的豐富內涵,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形成的過程的情形和機會,讓學生有條件在現實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數概念,形成相應的數感。
4、教材內容生動豐富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單元教材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都比較注意現實性,使教材內容成為主動從事觀察、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選擇學生所喜歡的素材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如充分利用小動物圖幫助學生認識數的計算,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學習。如第72頁用小雞覓食的生動畫面引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盡量避免直接向學生呈現
現成的答案,而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線索,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認數和計算過程中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外,還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的內容,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的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
5、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教學的價值和用數學的樂趣。
本單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外,還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如第47頁、第51頁、第58頁、第62頁等),另外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習題。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們所學的數學都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建議】
本單元作為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教學中應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
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看,本單元的知識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觀察來進行的。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對事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以此豐富學生關于6~10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表象,讓他們在豐富的事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數概念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方法。
2、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
教學時要充分發揮主題圖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的知、能力、情感、態度的全面和諧發展。充分挖掘畫面內容關于講衛生、愛勞動、熱愛班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導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時要注意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逐一認識、理解數概念的內涵,讓他們感受到數的含義。二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概念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4、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一是利用數的組成計算加減法,二是通過學具拼擺計算加減法,三是通過實物、圖形的觀察去完成任務。充分體現《標準》關于“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5、加強學生“用數學”活動過程的指導。
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放手讓學生去大膽探索,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用數學”過程的指導,在問題情境中去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以此讓學生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6、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時除用好這些材料外,好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內容中有關學數學、用數學的資源,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體會用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學習成功的樂趣。
【單元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約21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5、整理和復習2課時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2
1教學目標評論
1.知識與技能:有規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
2.過程與方法:經歷整理加法算式的過程,回顧計算方法,在觀察比較中發現數學算式的排列規律,初步滲透數學函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的規律美,在活動中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
2重點難點評論
教學重點:有規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練地計算20以內加法。
教學難點:在觀察比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規律,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
3.1.1教學目標評論
1.知識與技能:有規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
2.過程與方法:經歷整理加法算式的過程,回顧計算方法,在觀察比較中發現數學算式的排列規律,初步滲透數學函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的規律美,在活動中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
3.1.2教學重點評論
有規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練地計算20以內加法。
3.1.3學時難點評論
在觀察比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規律,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3.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直入主題評論
1.師:同學們,你們在學校每天走過哪些路?走這三種路有什么感覺?(課件出示:上樓梯、下樓梯,平路)
生隨意回答。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總會遇到快樂與困難,你們能正確面對嗎?今天我們就來復習20以內的加法,就像我們走這三種路一樣,你們有信心嗎?
2.揭示主題:其實,20以內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規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搭建起這部分知識之間的橋梁。(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為整理復習下面的知識鋪路搭石。)
活動2【講授】師生合作,自主構建評論
活動一:先復習和是6的算式。
師:誰能按照一定的規律說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說出,教師這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討論后組織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1)可能出現各種算式遺漏的情況。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導同學們發現,第一個加數逐漸增加,第二個加數隨之逐漸減少,和不變。第一個加數逐漸減少,第二個加數隨之增加,和也不變。初步感知加數、加數與和之間的變化規律。然后用課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書上106頁的表中。
師: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細觀察像我們生活中的什么物體?
生很快說出像樓梯。
課件展示上面的兩種情況,就好像我們上樓下樓這兩種情況一樣。通過課件演示,感知規律。(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我設計先復習和是6算式開始,通過說--議--填,形象地發現算式的變化規律,就像我們走樓梯一樣,能完整的說出和是6的算式。)
活動二:先小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師:剛才我們復習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們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這樣的排列規律嗎?
小組合作后,師組織匯報。發現與和是6的算式規律一樣,驗證了猜想。
(設計意圖:有了得數是6的算式的學習經驗,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得數是8,10的算式。這樣設計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給予學生發現創造的機會,感知數的變化規律,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活動三:獨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學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這樣的規律嗎?
(2)選任意一組算式匯報,進行驗證。組間相互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通過獨立思考、探究討論、猜想驗證、發現規律這一過程,組間相互補充完整。幫助學生鞏固20以內加法的計算方法,感知數的變化規律,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活動四:橫、豎看,發現規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學自由選擇橫著讀幾排算式,發現加數、加數,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學豎著讀幾排算式,發現規律師:讀這幾排算式排列時就像我們“走平路”一樣,通過“走平路”練習,發現了什么規律?根據學生匯報后發現的問題,教師引導同學之間相互補充,逐漸完整,使學生知道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逐漸增加或減少,和也隨之增加或減少的變化規律。逐漸培養學生的數感。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走平路”活動,將復雜的數學復習課變得生動有趣,不僅激起同學們探究的欲望,還有利于同學們發現規律,感知學習方法。)
活動3【練習】鞏固練習,應用規律評論
1.寫出四個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數只用一次。
□+□=□+□=□+□=□+□=□+□=15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發現加法算式的排列規律,使每位同學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達到了鞏固練習的目的。
活動4【練習】暢談收獲,總結升華評論
(1)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這節課我們發現加法算式之間規律,下節課利用這種方法繼續整理減法算式。
(設計意圖:通過談收獲梳理20以內加法的規律,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又提出下節課的學習內容,使這節課的知識融入整體的知識結構中。)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認識自然數。
2、在經歷數的產生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和“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使學生了解古老的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數的產生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白紙、畫筆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一)聽故事《記數方法》
師問:同學們第一次來到學校的錄播室,你們的心情如何?今天還有一位小朋友和我們一起度過這堂課,他是誰呢?一起看看課件出示圖片(聰聰)問:一起大聲喊出他的名字!
課件播放小精靈錄音:謝謝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學們,今天我帶來了幾個故事想講給你們聽,你們想聽嗎?
生:想
課件出示圖片(遠古時代的人們圖片)聰聰錄音問:你見過這樣的人嗎?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他們是怎樣來記錄數字的呢?請聽我給你們帶來的第一個故事:《記數方法》(播放課件)
師:故事中介紹古時候人們幾種記數方法?(板書: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
二、講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設計師
(1)師:同學們如果你生活在遠古時代,你還沒有學數
字,那么你會用如何記錄你的數字呢?請拿出你手中的畫筆來試一試吧?(學生動手操作)
(2)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
(二)介紹數字的產生
師:后來隨著語言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發明了一些記數符號,這些記數符號就叫做(板書:數字)
(1)介紹巴比倫數字(課件播放)
師:巴比倫數字由一些好似小箭頭來表示數字,一個小箭頭代表數字1,兩個小箭頭代表數字2,三個小箭頭代表數字3……這樣記數方便嗎?為什么?
(2)介紹中國數字(課件播放)
師:我們中國則是用好似小棒的小豎線來表示數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寫六根小豎線呢?(課件播放)當滿了5時,就換1根橫線代表5,橫線下畫一根豎線就代表6,畫兩根豎線就代表7……
(3)介紹羅馬數字(課件播放)
師:這又是哪國數字呢?哦!原來是羅馬數字。
(三)記憶大比拼
師:聽!小精靈有話要說了!(課件錄音:現在要考考大家
對三國數字的記憶力了,加油哦!)課件播放(游戲開始)
(四)聽故事二《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師:由于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也不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交流的增多,數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統一的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小精靈又獎勵一個故事給我們,一起看看哦!(播放視頻《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師:你知道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嗎?(印度人)
(五)分清概念,了解自然數。
師:是的,現在吳老師把這些阿拉伯字數字都帶來了,一起大聲讀出來(課件出示數字和錄音:數字可以用來記錄物體的個數。)
(1)自然數(課件出示文字:自然數概念)
師:當我們認識了這些自然數時,森林里有個小伙伴在哭呢?(課件出示錄音:嗚——嗚——嗚嗚,你們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數字,可是我沒有爸爸媽媽,沒有小手小腳,沒有漂亮的眼睛,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班上小朋友說我是個圓球,動一下就滾蛋。)
(2)認識自然數0
師:同學們認識這位小朋友嗎?(認識)他能到我們自然數中間來嗎?聽森林女王在說些什么?(播放錄音:這位小朋友別哭,你圓圓的身子真好看,汽車輪子離不開你,咱們的國球離不開你,你也是個重要的角色,一個物體也沒有我們就需要你出場,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數中的一員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數。)
師:零出現得比較晚,在記數的時候起著占位的作用,聽了森林女王的話,你知道了什么?
三、練習鞏固,趣味無窮
(1)牛刀小試
1、最小的自然數是,自然數的個數是
2、最大的8位數是,最小的8位數是。
3、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之間的差是。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數是1。
2、最大的自然數是
3、所有的四位數都比三位數大。
4、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5、阿拉伯數字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
四、總結提升,升華興趣
師:我們學的知識在課本第16、17面,請大家翻開書本,畫出本課的重點。今天我們和小精靈一起了解了數的產生,知道古時候認識的計數方法有: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和刻道記數,后來為了國際統一,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表示物體個數的1、2、3……。都是自然數,而0是最小的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在今后我們將學習更多的數字知識是,探索更多的數字奧秘。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4
1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并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體驗“發現生活中的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熱愛勞動及分工合作的意識。
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2學情分析
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重點難點
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6。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情境導入
1、猜數游戲
老師伸手指學生猜數(前面學習了的數字2、4、0、3、5、1)
學生活動齊說2、4、0、3、5、1。
2、給數字排序
生0、1、2、3、4、5(從小到大)
生5、4、3、2、1、0(從大到小)
3、導出6和7,揭示課題
師你想知道5的后面是誰嗎你想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6和7。 (板書課題6和7的認識)
活動2【講授】講授
(一)數數
課件出示39頁認識6和7的主題圖,并讓學生仔細觀察。
1、圖上有些什么請小朋友們數一數,同桌說一說。
2、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有桌椅、老師、同學、黑板。
師追問物體和人的個數。
生匯報桌子(6)、椅子(7)、老師(1)、同學(6)等。
3、你是怎樣數的還可以怎樣數、
4、小結小朋友,我們要做一個講衛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個以后再數1個就是6個,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認數
同桌互數人物圖和點子圖。
(1)師同學們再數一數第39頁下面的'人物圖和點子圖,看分別有多少個。
教學活動貼出數字卡片6和7。
(2)師你能拿出表示6的學具嗎你能用它們擺成你喜歡的圖形嗎
(三)數序
導語你知道6是怎么來的嗎5的后面又該是數字幾呢
1、師出示計數器,演示先撥1個珠子。
學生活動齊數1、2、3、4、5。
師5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齊讀5添1是6)
師6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齊讀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圖,鞏固數序。
師直尺的起點是用哪個數字表示只寫出0、1、2、3、4、5、( )、( ),你知道( )里填什么(填6和7,6寫在5的后面,7寫在6的后面)
3、數序。
(1)師誰能從1數到7,從7倒數到1
學生活動指名數。?
(2)師5的后面是誰6的后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誰和誰是5的相鄰數誰和誰是6的相鄰數誰是5和7的中間數
(四)比較大小
1、出示點子圖這幾幅點子圖可以用數字幾表示(5、6、7)
前面我們認識了5,今天又認識了6和7,那你知道誰大誰小嗎
學生活動先觀察再比較,說發現。
5和6比誰多誰少6和7比呢你還能看出誰比誰少6比7小反過來可以怎么說
2、完成書40頁填空
師它們用什么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
3、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教師活動板書56,67,65,76
(五)序數
教師活動教師獎勵學生紅花,先發5朵,再發1朵,問學生是幾朵。
學生活動6名學生到前面。
師從左數第6個同學指的是誰從右數第6個同學是誰(指名回答)
生……
教師出示金魚圖一共有缸魚,左數第7缸有條魚,有7條魚的是第缸。
1、觀察40頁金魚圖,找準起點,數一數這里有幾缸金魚
2、先找一找那一缸裝了7條金魚從左邊數起看一看是第幾缸
3、從左邊數起找到第7缸,再數一數缸里有多少條金魚
4、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解答。
(六)書寫6和7
1、指導書寫數字6。
(1)學生觀察字形特點,6像什么
(2)記住,6的筆順與0一樣,都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再從下到上,所不同的是,它的圓形占的是下邊的一半。注意的是6要寫得圓滑。
2、指導書寫數字7。
7像什么(7的字形像鐮刀)起筆,在上線的中間靠左一點寫橫,再接著像寫1那樣寫,注意橫要平。
3、學生練寫
三、鞏固拓展
1、練習43頁第1、2、3題。
2、看看身邊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來表示的。
3、游戲。
師生互動舉身邊不同的物體(粉筆、板擦、書本等),生配合老師舉的物體說數字。
四、全課總結
5以后再數1個就是6,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