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的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
幼兒園教師的說課稿范文 篇1
幼兒園舞蹈教學是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勞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縱觀以往的舞蹈教學,我們發現,除了幼兒的即興舞蹈之外,老師多數都是采用“老師教,幼兒學“這樣一種單一的形式。
一、說設計意圖:
我們知道,幼兒園舞蹈教學是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勞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縱觀以往的舞蹈教學,我們發現,除了幼兒的即興舞蹈之外,老師多數都是采用“老師教,幼兒學“這樣一種單一的形式。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幼兒在舞蹈教學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所以在這個舞蹈教學活動中我們大膽地采用了“舞譜“這一獨特的媒介,讓幼兒在觀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動地去學習舞蹈。
二、說活動目標:
在對幼兒的發展現狀進行足夠的了解之后,我們制定出了活動的總目標:
1、讓幼兒在熟悉律動曲的基礎上,看舞譜學習律動《快樂的小鴨》,并體會律動中快樂的情感。
2、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和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3、提高幼兒的舞蹈表現能力,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
由于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著個體差異,高、中、低水平幼兒之間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平的幼兒可以聽著一首樂曲來進行即興舞蹈,低水平的幼兒在學習比較復雜一些的動作時就會覺得挺吃力。針對于這種情況,為了讓每位幼兒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制定出了活動的總目標之后,我們將幼兒按能力水平的不同進行了分組,并緊緊圍繞活動總目標制定出了各小組活動層次目標:
1、高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能夠根據音樂的變化來變換動作,學習兩人互相合作,能較準確地模仿出舞譜。
2、中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主要學習手腳協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動曲的情緒。
3、低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學習用手學做出鴨嘴狀,并且學習蹦跳步。
三、說教材選擇與分析
為了能讓教材更好地服務于活動的目標,在制定出活動目標后,我們慎重地選擇了“小鴨“這個教材。
小鴨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動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搖擺等特點是幼兒樂于模仿的,再加上幼兒具有思維具體和愛好模仿等特點,所以本活動選擇的舞蹈動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動,有:小鴨喝水、小鴨游泳、小鴨問好等動作。這些動作的選擇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鴨問好這個動作,充分地體現了目標中所提出的“培養幼兒互相合作和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這一點。
在對教材進行分析之后,我們總結出了這個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幼兒學習看譜跳舞。為什么說看譜跳舞是本教材的重點呢?這是因為,幼兒在把靜態的畫面轉化為動態的舞蹈動作的過程中,經過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動過程,如:幼兒先觀察舞譜(包括觀察舞譜的動作以及舞譜的記號),然后再進行模仿,就是用肢體再現出所看到的圖象,模仿之后還要進行自我調整才能完成一整個動作的學習,所以說看譜學習跳舞是本教材的重點。
那么這個活動的難點是什么呢?就是幼兒編排律動的順序,這就要求,幼兒要在腦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動作信息,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音樂把所學到的動作合乎情理地串編起來。
四、說活動準備
整個活動的實施要求我們準備:
1、磁性黑板三塊,律動舞譜一套,大背景圖一張。
2、小鴨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錄音帶三盤。
3、活動開始前可讓幼兒適當地欣賞律動曲和進場曲若干遍。
我們為幼兒準備的舞譜的顏色是多種多樣的,為什么給幼兒準備這么多顏色的舞譜呢?這是因為,我們在設計舞譜時,將一組動作的舞譜設計為同一種顏色。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希望通過舞譜顏色的變化來給幼兒一個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導幼兒能及時地根據樂句的變化來變換動作。
五、教學方法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我在這個活動中主要采用了四種教學方法:引導法、對比法、分解組合法和示范法。這四種教學方法的結合運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效率。例如對比法,在幼兒看舞譜學習跳舞的過程中,幼兒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動作的發展,當幼兒學習完整個律動之后,老師將幼兒分成兩組進行表演,幼兒在觀看別人表演的過程中,去觀察自已的動作和別人的動作,觀察自已的表情和別人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樣,通過對比,來感受什么樣才是美的舞蹈,在協調與自我修正當中得到了發展。
六、說學法指導
無論是在老師間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動中,幼兒都是自身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這個活動中,始終體現以幼兒為主體,老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去探索、嘗試,積極地去和周邊環境進行互動,幼兒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教育環境中進行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了運用,如:看、聽、說、想、做等等。在老師的充分引導、啟發下,幼兒的思維非常地活躍,樂于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對美的體驗,其中,模仿、發現、對比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法。
七、說說教學程序
我們這個活動的教學程序的設計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情境、協作、對話、意義建構“四大要素為依據的,整個活動的程序一共分為五個環節來進行。
1、導入課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當中的“情境“這個要素,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主要是創設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圖和語言感染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當中,自已則成了一只可愛的小鴨子。
2、分組學習
這是最能體現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協作、對話“這兩個要素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要通過互相合作、協商、修正來完成動作的學習,幼兒之間不僅要對話,幼兒和教育環境之間也要進行“對話“。當然了,在幼兒的分組學習的時候,教師也要緊扣著小組活動層次目標來進行指導。
3、編排律動順序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得到了充分地參與,體檢到了自我滿足,幼兒對自已編排出來的、富有情節性的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這個環節的設計為下一步的學習起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4、欣賞示范、鞏固引新
這個環節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意義建構“這一要素的最佳體現。教師運用各種方法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律動,幫助幼兒掌握表現律動的正確方法。在幼兒學習完律動之后,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去想象,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小鴨動作的特點,創編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照相“動作。在這一環節中,幼兒不僅鞏固了所學過的動作,還發揮了想象力、創造性,提高了幼兒的舞蹈表現能力。
5、活動結束
教師說:“小鴨子們,天色不早了,讓我們一起回家吧!“然后組織幼兒按照原來的路線做各種動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動室。這個環節的設計起了一個很好的頭尾呼應的作用,過渡自然,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活動。
通過這個舞譜教學活動,幼兒體會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幼兒的各種素質。
幼兒園教師的說課稿范文 篇2
磁鐵是幼兒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新《綱要》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和此目標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試圖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了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這也是此活動的知識目標。讓幼兒嘗試按一定標準(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是這次活動的能力目標。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了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難點是嘗試按一定標準分類。
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磁鐵以及各種試驗材料:鈴鐺、木塊、插塑、釘子、曲別針、硬幣、鑰匙、玻璃球、布條等
除了探索區小貓釣魚的玩具外教師又在活動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鐵制品。
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如下幾個環節:
1、設置情景,引發興趣。
幼兒喜歡游戲,活動的開始幼兒以小貓的身份介入到小貓釣魚的游戲中,幼兒很快就能進入角色,專心的投入游戲。
好奇心是幼兒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兒的'本能。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為什么有的魚能吊到魚竿上,有的魚卻吊不到。”幼兒初次探索磁鐵的存在和奧秘(會吸鐵)。“原來有的小魚上有回形針,有的沒有。”
將情景游戲和科學有機知識結合,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探索和發現。
這一環節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問題設置法。
2、試分類,滿足求知欲。
通過前一環節的開展,幼兒已經對磁鐵有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
不錯的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并嘗試探索分類。“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試一試那些能被磁鐵吸起來那些不能”幼兒自由的嘗試分類。最后得出結論:能吸起的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鐵做的。教師用問題設置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的過程中提倡幼兒交流、合作。幼兒學習方法,主要是嘗試法和操作法。
3、聯系生活,感受樂趣。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鐵制品,并能夠用語言來總結自己的活動過程。這次活動從探索熟悉的游戲,到探索身邊的事物,做到了《大綱》中提出的“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幼兒用語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這一環節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法。
最后是活動延伸部分:
活動結束后可以繼續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現磁鐵同極相斥、異極詳吸的現象。
引導幼兒尋找、發現更多的利用磁鐵吸鐵的性質制做的物體。
本次活動的內容源于生活,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在活動結束后,幼兒繼續探索,將學到的技能進行運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幼兒園教師的說課稿范文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設計思路
《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大白鵝為主要角色,講述了一只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為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二、說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復述故事,豐富詞匯神氣、樂滋滋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愿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游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復述故事設為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游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知識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了解鵝的基本特征,練習鵝的走路姿勢四、說教法、學法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游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復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戲法: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采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為什么會掉進河里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為什么?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采用了談話法,趣味游戲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趣味游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游戲中,邊游戲邊聯系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詩歌是幼兒最喜歡的藝術活動,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詩歌《詠鵝》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鵝。
師:小朋友們老師想問一個問題,這首詩歌是說得誰啊?那誰又能說說大白鵝長什么樣子?(請個別幼兒說說)說的同時,出示圖片。
那誰愿意表演一下鵝大哥走路的樣子呢?(其余幼兒跟著學)讓幼兒在看看、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鵝大哥的了解,也為下面理解故事作鋪墊。
教師小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頭上有頂紅色的帽子。鵝走路,總是昂著頭,挺著胸,仰著脖子,一搖一擺的,很高傲的樣子(豐富詞匯神氣)二、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幼兒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只神氣的白鵝,長得很漂亮,可是后來怎么變成了大黑鵝呢?這是為什么呢?(幼兒猜想)2、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師問:小朋友們,我是鵝大哥,誰可以告訴我,我為什么變成了大黑鵝呢?請幼兒回答,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正如《綱要》中所說,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在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
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點,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頭飾,老師講述故事(教師操縱角色頭飾教幼兒學講故事)講完后問:我大步往前走第一次遇見了誰?說了什么?鵝大哥看見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樣?它是怎么說的?(理解樂滋滋)后來我又遇見誰了?說了什么?我是怎樣變成大黑鵝的?用形象的頭飾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跟著老師講述角色的對話,鍛煉幼兒的膽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四、分角色游戲,讓幼兒扮演角色,在游戲中學會復述故事,在情境中體驗。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動積極參與的活動后,記憶力比平時提高很多倍,因此,這個活動讓孩子自己親自參加,體驗活動的樂趣。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復述故事這個難點。
五、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同時提問幼兒跟著課件畫面復述故事,對復述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復述故事這個難點。
六、活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