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喜鵲鉆籬笆》說課稿范文(通用2篇)
音樂《喜鵲鉆籬笆》說課稿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喜鵲鉆籬笆》,要求學生能用歡快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要求學生結合歌曲有秩序地進行游戲活動,激發音樂興趣。
3、要求學生根據歌曲內容進行歌表演,能做幾個彝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教學重點:
學會歌曲《喜鵲鉆籬笆》,能用歡快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
教學難點:
結合歌曲有秩序地進行游戲活動。
教學過程:
一、律動引入,營造氛圍
首先播放課件,隨著歡快的音樂《掀起了你的蓋頭來》響起,同學們隨老師舞蹈,這樣,課堂活動由律動開始,很快把每一個學生都吸引過來參與游戲活動,營造和諧、民主、歡快的課堂氣氛,以愉快的心情為后邊的學習活動做好情感鋪墊。
二、走進彝族,了解民俗
1、播放《喜鵲鉆籬笆》伴奏音樂請生欣賞,體驗樂曲歡快的情緒再簡要介紹彝族文化,風土人情,增強學生的知識面,更為歌曲的演唱做下鋪墊。
2、范唱彝族歌曲。
三、節奏讀詞,解決難點
先聽教師隨著鼓點節奏讀詞,增強了濃濃的音樂韻律感,《喜鵲鉆籬笆》的節奏瑯瑯上口,通過師讀、生讀、師生接龍讀詞的方法,學生在模仿中漸漸熟悉歌曲,解決節奏的難點,再過渡到學唱歌曲階段。
四、演唱歌曲,動口動腦
由讀節奏入手,引入歌曲,通過老師對彝族的介紹,勾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學唱歌曲時采用老師唱曲、學生唱詞、分句教唱的方法來降低難度,使導學、鋪墊、演唱教學處處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進行,由易到難,逐步完成教學目標。
五、隨樂律動,激發興趣
這一環節讓學生隨歌曲音樂和老師一起律動,掌握彝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音樂課的無窮樂趣。而教師本人強化參與者,合作者身份,以增強與學生的親和力,師生共同嘗試,體驗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六、游戲延伸,快樂升華
《喜鵲鉆籬笆》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戲時唱的歌曲,在這一環節我向學生了解他們平時喜歡做的游戲,如:跳山羊、丟手娟、跳皮筋、老鷹抓小雞、火車鉆洞、打花巴掌……然后在《喜鵲鉆籬笆》這首歡快的樂曲中,請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游戲邊唱《喜鵲鉆籬笆》這首歌邊做游戲,在游戲的同時鞏固了歌曲。讓孩子在自己最喜歡的游戲中結束本課學習,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求知欲得到滿足,短短的四十分鐘雖已過去,但他們仍沉浸在歡樂當中。
七、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今天,同學們唱得高興,玩得也高興,學會了貴州彝族民歌《喜鵲鉆籬笆》,感受了歡快的情緒,你們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也請你們把快樂傳播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好不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同學們再見!
音樂《喜鵲鉆籬笆》說課稿范文 篇2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的是歌曲教學《喜鵲鉆籬笆》。
唱歌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環節之一。怎么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環節、富有創造性的體驗音樂要素、快樂學唱,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收獲美的體驗,享受美的愉悅,讓音樂課堂成為“美”的體驗場,這應該是小學音樂課永遠值得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課題研究
感受歌曲情緒,體驗音樂律動,培養創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五課內容,歌曲《喜鵲鉆籬笆》是一首貴州的彝族兒童游戲歌曲。五聲宮調式,42拍,單樂段結構。歌曲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語言、歡快的律動展現了彝族兒童游戲時載歌載舞、無比歡快的心情。“阿西里西”為“我們是好朋友”的意思,“求堵啦來嗡啊”是表示歡樂情緒的襯詞。
三、教學涉及思路
新課標強調“以審美為核心”,該教學設計力求從音樂本體挖掘歌曲的審美因素,引導學生從審美視角詮釋音樂。力爭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上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個體的宗旨,面對一個個活潑智慧的學生個體,無論教學導入、教材挖掘還是學生創編活動的設計都結合二年級學生特點設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音樂的創新能力。
四、學情分析
少數民族歌曲對學生而言稍感陌生,但律動鮮明,符合低段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二年級的學生們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非常高,體驗音樂的熱情高漲。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快樂教學法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為主線,創新創造為目的”的教學原則,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寓教于樂,得到美得熏陶。
五、教學內容:
1、學習歌曲《喜鵲鉆籬笆》。
2、按節奏讀歌詞,理解歌詞的意思。
3、隨歌曲做律動,并掌握彝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六、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情緒、速度掌握歌曲的節奏特點,能伴簡單肢體律動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活潑跳躍的情緒,通過了解歌曲中彝族語匯的含義,體驗彝族兒童游戲的歡快心情。
3、引導學生以自我分析、體驗合作的方式主動參與歌曲欣賞,了解歌曲語言、節拍節奏特點,體驗歌曲律動。通過舞蹈創編,培養學生音樂創新能力。
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彝族兒童無憂無慮的歡快心情,并能富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喜鵲鉆籬笆》。
教學難點:對歌曲演唱情緒及節奏、音高、音準的把握。
八、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播放器、雙響筒、小紅花。
九、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做律動。
2、師生問好。
二)歌曲《喜鵲鉆籬笆》
(一)教學導入
1、提問
師:同學們,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知道在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嗎?非常正確!56個民族56枝花,百花爭艷,各顯千秋。
2、師:那么今天又會是哪朵美麗的花朵向我們綻放呢?請欣賞(播放《喜鵲鉆籬笆》視頻)。你知道這是我國哪個民族嗎?
3、彝族簡介
師:對。彝族人民非常好客,他們居住的地方有美麗的風景和秀麗的山水,每逢節日他們就會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參加唱歌跳舞,彝族的服飾特別鮮艷、漂亮,這些服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這是彝族的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民間有各種各樣的曲調,如:爬山調、迎客調、娶親調等。彝族的舞蹈也頗具特色,分集體舞和獨舞兩類。動作歡快、節奏感強,通常有笛子、月琴、三弦伴奏。說到彝族的樂器那更是豐富多彩如:葫蘆笙、巴烏、月琴、三弦等。彝族的節日有彝族年、火把節、跳歌節等。重點介紹火把節(略)。聽完李老師的介紹,你們喜歡彝族嗎?(喜歡)今天呀,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彝族民歌《喜鵲鉆籬笆》,請看大屏幕。
4、出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喜鵲鉆籬笆》,是彝族小朋友們做游戲時唱的歌曲。
(二)學習歌曲
感受歌曲:
1、聽錄音
師:你們想不想聽老師是怎樣演唱這首歌的呢?
2、提問
師:歌曲主要表現了怎樣的情緒?請說說歌中唱了什么?
3、教師出示完整的歌詞
4、解釋詞義
師:彝族人民也有自己的語言,你們知道“阿西里西”是什么意思嗎?是“我們是好朋友”。“求堵啦來 求堵啦來 嗡啊嗡啊”是表現歡快情緒的襯詞。
5、師生按節奏讀歌詞。(師一句、生一句)
6、跟節奏讀歌詞(雙響筒伴奏)
(三)學唱歌曲:
1、傾聽音樂的旋律。
師:請同學們休息一下,聽老師用鋼琴彈歌曲的旋律。
2、對口型游戲
師:請同學們聽歌曲范唱,只張嘴不出聲。
3、跟鋼琴輕聲哼唱。
4、欣賞錄音范唱。
師:他們唱得怎么樣?
5、完整演唱歌曲。
6、歌曲處理(講解演唱技巧:自然大方、吐字清晰、富有感情、氣息流暢、強弱力度的變化,還要有表情。)
師:同學們!你們做游戲時的心情如何?注意“求堵啦來 求堵啦來 嗡啊嗡啊”表現了彝族小朋友召喚朋友來做游戲時的歡快的心情,大家應該唱得歡快些。現在,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那群少年,體會一下愉悅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心情再把這首歌演唱一遍。
三)拓展部分—— 學彝族基本舞蹈動作
師:咱們中國的少數民族個個能歌善舞,彝族也不例外,我們一起來跳跳彝族的舞蹈怎么樣?
1、講解示范動作
2、生學跳
3、跟音樂跳
4、邊唱邊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隨音樂舞蹈)
師:請每一個同學都動起來、唱起來吧!
四)結束語:
師:音樂是人們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窗口。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都能熱愛我們的少數民族,更加喜愛我們的少數民族音樂。請同學們回去后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給家人或朋友聽,讓我們把快樂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好不好?
五)下面請聽顏老師向你們再見!聽音樂有秩序的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