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行政規劃》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
《中國的行政規劃》說課稿范文 篇1
在活動教材部分安排了四項活動,編者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但題中第3 項練習要求將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按地理方位排列找出名稱和簡稱,由于學生還沒有學過地理分區,本身就增加了難度,不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這道題作了如下處理:要求學生沿黃河、長江干流,沿大陸海岸線、沿北回歸線等找出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簡稱。經過這樣處理后,不僅降低了難度,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對各省級行政單位空間位置的掌握,為以后的教學作必要的鋪墊。本節教學沒有難以理解的知識,但是要辨認34個省級行政區的相對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間分布需要記憶,這成為本節教學的難點。因此,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是:
教學重點: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
教學難點: 34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行政中心及空間分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了解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記住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能力目標:能在中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祖國以及實現和維護祖國統一是我們的神圣職責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教法策略(說教法):
基于本節課的特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采用地圖教學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游戲法等。即“讀(看)——議——講——練”結合法,重點突出一個練字。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導學的原則,通過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反復運用地圖、開展游戲活動等,把“死”知識,變成一幅“活”的中國政區圖。
2、學法指導(說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應用“一圖五法” 突破難點。即:一張中國政區圖,采取歌訣記憶法、特征記憶法、形象聯想法、拼圖游戲法、填圖練習法五種方法。抓住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積極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國地理拼圖板輔助學習。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和地理拼圖游戲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多思考、多探究、多發表見解,多動手練習,實現課標要求。
四、課堂教學設計
本節總體設計的依據:
1、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2、突出體現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學校周圍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認識能力,使所學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在教學中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在學生看書、讀圖基礎上,通過教師導學,運用多種教法和學法,培養地理學習方法,激發學習地理的熱情,開發學生智能。關注每一名學生,力求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活動及課后開展拼圖比賽,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教學實施過程:
導入(1分鐘):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中國政區圖。問: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區嗎?學生由于有小學自然課學過的中國地理知識以及日常的了解,會積極地回答出有34個。再問:你知道我國的行政區劃是怎樣劃分的嗎?學生會帶著這個疑問進入新課。運用觀察導入法,直觀形象,開門見山,便于迅速切入主題,為后面的活動留出更多的時間。
《中國的行政規劃》說課稿范文 篇2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教材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內容比較簡單。重點要求學生認識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和省級行政區域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上還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對感興趣的事情學習積極性會更高。本節課關于省級行政區域的簡稱和行政中心的內容比較單一,而且記憶量大,學生可能會感覺枯燥,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到學習效果。因此應該想辦法讓學生對此感興趣,所以在此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能夠在行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
3、通過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分,培養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在行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難點: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地圖法、小組合作法、情境創設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談話法導入。我們國家疆域遼闊,陸地面積比25個日本還大,如此廣闊的地區,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中國的行政區劃,進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談話法導入,能夠很好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之前學過日本,對于日本的位置和范圍有所了解,因此這樣的比較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知識的聯結。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
在這一部分我會先用講解法,通過舉例的方式讓學生清楚行政區劃的概念。結合生活舉例,學校中將學生分為年級、班級、小組是為了方便學校的管理。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也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地區,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劃。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能夠讓學生聯系實際明確行政區劃的概念,比直接從課本上閱讀概念,更加形象直觀、易于理解。
接下來,我會進行一個情境創設,大屏幕展示材料三個購物地址。
地址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13606號。
地址二:山東省歷下區13606號。
地址三:濟南市歷下區13606號。
然后提問學生:結合平時自己的購物經歷,說一說,哪個地址能快速而準確的找到收件人?學生可以很容易回答出,第一個地址能夠快速而準確的找到收件人。
接下來引導學生從地址中發現我國采用的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行政區劃,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是在民族自治地區實行。除此之外,國家根據實際需要,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
【設計意圖】從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快遞引出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三級區劃的必要性。
2、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簡稱、行政中心
在這一部分,我會想讓學生結合中國行政區劃圖,找一找我國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學生結合課本,可以快速找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接下來引導學生,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國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都有簡稱。有的場合使用全稱很不方便,比如汽車牌照。這樣一來就可以引發學生記憶省份簡稱及行政中心的興趣,也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之后我會讓學生利用中國行政區圖,借助表格,熟悉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和簡稱,結合課本內容,找一找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記住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行政中心和簡稱?學生小組討論后各小組發言。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學生根據課本內容,一般能夠概括以下幾種記憶的方式。
(1)根據名稱記簡稱,因為大部分簡稱都是名稱中的一個字,例如北京的"京"、黑龍江的"黑"。
(2)"三字經"記憶法,把各個省份簡稱編成三字經記憶。
(3)聯系生活實際來記憶,例如河南的豫劇、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語等。
(4)利用成語幫助記憶,比如黔驢技窮、得隴望蜀、秦晉之好等。
(5)記憶行政中心名稱可以結合地圖和表格來記。
對于學生的這些方法進行肯定和鼓勵,然后引導學生利用剛才的方法,10分鐘時間,快速記憶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并且在記憶之前先告訴學生記憶之后會進行游戲比賽。
我設計的拓展游戲有兩個,第一個是讓學生獨立完成,鞏固記憶。第二個是在鞏固記憶的同時,加強小組的團結與合作。
拓展游戲一:每小組隨機點三名同學上臺表演,甲同學說出行政區區域單位名稱,乙同學說出簡稱,丙同學找出行政中心,看看哪個小組記得又快又準。
拓展游戲二:開展"找門"游戲,全班同學分為三個小組,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全稱,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簡稱,第三組負責行政區域單位的行政中心。每次從每組抽取一名同學,由一名同學先說,另外兩名同學要將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了,說對了加1分,說錯了不給分,最終以分數高低來決定勝負。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游戲,既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也能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分享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設計意圖】總結式的結課方式,讓學生在總結中思考本節課所學知識,自我歸納,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
(1)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搜集省級之最,下節課分享。
【設計意圖】有助于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搜集作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中國的行政規劃》說課稿范文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省級行政區是我國行政管理的基本單位,對社會、經濟活動、交往有重要影響,是中學生未來工作和生活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而且現在百姓們手頭寬裕了,出門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熟悉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分布也就成了必然的要求。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弄清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
②在中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其名稱、簡稱及行政中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指讀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和填準省級行政區名稱,培養學生閱讀和使用中國政區圖的能力和記憶能力;
②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地理的興趣
②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3、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分析與處理:
掌握好中國的行政區劃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因此,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是本節課的重點。本節涉及到的地名眾多,而各省級行政區的邊界形態又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的位置也錯綜復雜,使學生形成我國政區分布的空間觀念,弄清省級行政區的地理分布則成為了本節的難點。
4、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成功的教師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直觀,創設出樂學的氛圍,盡可能地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相信學生,采用猜謎、尋找點子王、找朋友、重溫紅色之旅等手段,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對要學的新知識有了期待感,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探討、合作交流,獲取信息加工信息貯存信息
應用信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他們真正“動”起來,引導學生積極動手,主動探索,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讓學生學會自覓知識,自得方法,使他們樂學,也會學。
(2)學法分析: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中,學生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人人動手動腦,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發揮每個同學的自主性,使得學習的過程很愉快,同時又輕松地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有張有弛、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將不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理解知識、消化知識的速度和程度也會大大提高,從而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知識容量大,學生記憶有一定的難度。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反復做讀圖、填圖和拼圖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激情導入互動啟思合作探究創新升華
1、激情導入
教學程序:競賽猜謎,激情導入:
尋找猜謎高手:
(打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名稱各一:)
船出長江口——
銀河渡口——
藏寶之地——
雙喜臨門——
碧波萬頃——
大言不慚——
設計意圖:
①從學生感興趣的猜謎入手,以趣激疑,以趣引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通過猜謎,讓學生對下面學習的內容有了期待感,使學生能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地進行探索學習。
2、互動啟思
教學程序:以記促學,寓教于樂:
尋找記憶之星、點子王:
給大家3分鐘時間,看誰在規定時間內記得又多又快。你記得這么快的妙招是什么呢?
(交流經驗,探討學習)
如:位置記憶法;聯想記憶法;聯系生活實際記憶等。
老師出招:
①、針對行政區名稱——《中國行政區劃歌》
②、針對行政區簡稱——三字經
③、針對行政中心——聽天氣預報
設計意圖:
①提出目標,突破重點,鼓勵學生積極探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
②老師出招充分體現老師導學的作用,讓學生學得輕松,寓教于樂。
3、合作探究
(1)課堂游戲,掀起高潮:
①找門游戲
將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一組負責簡稱,第三組負責說出該省級行政區劃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組負責指圖。每次從每組抽出一名同學,選其中的一名同學先說,另外三名同學應該把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來或指出來。說對了加10分說錯了不給分,最終以分數來定哪組獲勝。
設計意圖:
①利用游戲形式,突破難點,讓學生靈活鞏固所學知識。
②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2)動手操作,加深印象
①選男女各兩名代表與電腦競賽;
(出示電腦FLASH動畫——中國行政區拼圖游戲)
(分男女生進行比賽)
②利用拼圖紙板各小組之間開展比賽。
(出示拼圖紙板)
(分小組進行比賽)
設計意圖:
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不僅能樂學,還能掌握學習的方法,會學地理。
④注重了地理教學的綜合性原則及挑戰性原則,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習知識,在競爭中掌握知識,把死課本變成“活”課堂。
⑤個別同學能力的鍛煉與全班參與相結合,避免了重視個體,實現了人人參與,營造出了良好學習氛圍。
4、創新升華
教學程序:課堂延伸,拓展思維:
(1)下列成語、歷史名詞中包含有哪些省級行政區的名稱:
蜀犬吠日黔驢技窮
樂不思蜀得隴望蜀
馬空冀北皖南事變
晉冀魯豫游擊隊
(2)爭做奧運使者:
20__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大量國外友人來到中國,他們非常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你能學做導游,向他們介紹中國各省級行政區的情況嗎?
設計意圖:
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習地理對其它學科的幫助,讓學生從心底樂學地理。
②既靈活地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3)課外實踐:
重溫紅色之旅: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盡千難萬險,用鮮血與汗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贊歌。讓我們來重溫這紅色之旅,感受那段不平凡的歲月吧!
設計意圖:
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也能讓學生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④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