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精選12篇)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1
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了解新詞的意思。
2.練習快速、正確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試著給課文每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通過文本和自己的體驗,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快速閱讀文本,把握課文內容。
2.品讀文本,感受雨來熱愛祖國、英勇對敵的英雄本色。
3.了解課文三次寫景,四次寫到識字課本的作用。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1.《夜鶯的歌聲》一課,讓我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兒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爭,保衛自己家園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這樣的兒童,在我國的抗日戰爭中,也屢見不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一位叫雨來的小英雄。(板書:小英雄雨來)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最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二、初讀解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邊讀邊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在還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桌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討論一下,看看有沒有新收獲。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各部分要點,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讀,試著給課文各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2.指名簡要復述課文大意。
四、研討品讀
1.激趣:同學們讀得十分認真,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把這么長的課文讀明白了。只是,老師還有些問題不明白,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出示問題:課文哪幾個部分最能表現雨來是個小英雄?為什么?)不要急著回答,讓我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把這個問題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嗎?如果有必要,小組內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
全班討論,結合朗讀課文的重點詞句,老師著重點撥:
巧妙地幫助掩護了交通員李大叔;意志堅強,面對敵人的哄騙利誘和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利用自身特點,機智勇敢地從鬼子手中逃脫。
2.過渡:從剛才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已經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動,你們喜歡讀它嗎?那就再快速地讀一次,邊讀邊想邊想,圈圈畫畫,看看文章還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結合學生的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三次寫景,四次寫到識字課本的作用,體會雨來熱愛祖國的品質。
3.指導朗讀,體會課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質疑: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讓大家幫幫你好嗎?
五、拓展
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我們已經認識了雨來。他的所作所為讓你感動了沒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說的嗎?(扮演角色對話)
六、作業
在課文中,我們認識了小英雄雨來,被他的愛國精神和堅強意志所感動,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位小英雄。課后請大家要以下的作業中任選兩項完成。
1.點擊資料袋,了解戰爭給人民、特別是兒童帶來的傷害。
2.仔細閱讀管樺的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
3.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其他小朋友聽。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紅色故事,講述了小英雄雨來為掩護交通員李大叔,與鬼子展開機智勇敢的對抗,由于自身良好的水性幸免于難的故事。雖是略讀課文,但篇幅較長,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因此也要用兩個課時的時間來進行上課。并且該篇課文存在大量的生字詞,因此在閱讀起來存在著非常大的困難。真為小宋這個文弱的姑娘你餓了把汗。
較上次上課相比,小宋對于課堂的把握成熟了很多。而且,在課堂上,真正把自己擺在了一個教師的角色之中,沉浸在身為教師的快樂中。上課過程中能夠對學生進行較為準確的引導,而且可以對于學生表現出的錯誤不斷地糾正。這可以讓整節課堂看起來更加的完整。
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閱讀,初步理解內容,學習小英雄雨來熱愛祖國、憎恨敵人、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2、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讀后能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練習給每一部分課文加小標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說學情
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一篇和戰爭有關的課文。對于已經有所了解,這是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的有利條件。但由于四年級學生閱歷淺,對本文中涉及環保的科學道理較難理解,根據這些實際,在教學時我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采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情境教學法
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學中,我以語言描繪、圖畫展現、表演體驗等不同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受課文內容。
四、說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進行深入的、多層次的對話,才能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因此,本節課我通過學生用讀讀、圈圈、議議的方法,以讀悟語,以讀促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文雖是略讀課文,但由于篇幅較長,可以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中要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先通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雨來是哪里人,生活在哪個年代?為什么稱他是小英雄?大體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全文研讀時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思考,特別重點理解“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在全面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給各部分加小標題。最后進行總結擴展。
教學反思
《小英雄雨來》一課是原五年級上冊選編的課文,新課標試驗教材把它安排在了四年級下冊第四組的第二課。我覺得這么長的課文,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還是滿大的。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戰爭年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小英雄雨來勇敢機智的品質,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二是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學的重點是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難點是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小英雄雨來》的故事情節緊湊而又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將一位熱愛祖國,不畏強敵的少年英雄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前面的導讀明確了本課的學習要求。
1、了解課文寫了雨來的幾件事。
2、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3、復述故事
4、給各部分概括小標題。
成功之處:
1、抓重點,第三、四部分重點指導朗讀,第一、二、五、六部分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快速理解課文內容。
2、在朗讀,快速默讀之后,引導學生互相討論、交流各部分內容在此基礎練習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在討論中很熱情、積極發言,言語雖有差別,但基本上都能抓住所講內容。
3、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學生都能抓住重點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雨來的勇敢、愛國、機智、寧死不屈的優秀品格就一一展現眼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人物的個性。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概括的方法和引用原文的方法給各部分加小標題,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第一次進行這項練習,又是在理解內容后接著進行的,學生很有興趣,討論、交流。
不足之處:
1、課文較長,給予學生的朗讀,快速默讀的時間顯得不足,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所影響。
2、生字詞、多音字的學習,聯系課文不緊,是在課后進行補充的。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3
在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時,我正引導孩子們交流課文第四部分的學習體會,一個孩子對雨來為什么不要“扁鼻子軍官”遞給的糖和金戒指很感興趣。我便鼓勵其他孩子針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最初,一部分孩子都認為雨來不要鬼子的東西是因為他知道即使要了,有可能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不要。我便啟發學生思考:那么雨來不要,他就沒有危險嗎?他害怕鬼子嗎?于是孩子們又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認為,雨來之所以不要鬼子的東西是因為他從小就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他是一個愛國的孩子。”一個孩子說完。另一個孩子急著站起來說:“雨來一定不會要鬼子的東西,因為雨來是絕對不會貪這個小便宜,而出賣李大叔。”我便順勢引導:“是啊!同學們想想,如果當時雨來接受了扁鼻子軍官的東西,他們會怎樣看待我們中國人?”這時,教室里還有一只高高舉起的手遲遲不肯放下。這部分的重點內容都分析完了,這孩子怎么還舉著手?不會又給我出難題吧?
教學改革以后,孩子們上課時的思維空間得到了拓展,可我卻對有些孩子的獨特感悟感到有些招架不住了,真擔心又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可看到孩子那張著急的臉,我還是尊重了他,示意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他漲紅了臉,眼睛盯著我說:“老師,我覺得雨來可以接受鬼子的東西,當然前提是假裝給鬼子帶路,把鬼子帶到我軍的埋伏圈,就像王二小一樣,然后趁機把鬼子殲滅。”聽后,我真是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孩子居然有這樣的想法,我馬上對他進行了大力表揚:“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老師覺得你比文中的小英雄雨來還有機智,真佩服你!”可我的這一句表揚卻引起了周圍孩子們的議論,一只只手齊刷刷地舉起來。“同學們,你們有意見嗎?”孩子們紛紛點點頭。“老師,我不太贊成肖闖同學的意見,因為鬼子是絕對不會跟著雨來走,他們都很狡猾。”一個孩子發表完他的意見,教室里馬上熱鬧起來,同學們都爭著想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到這里,我真感到慚愧,同時又為孩子們的精彩表現而感到高興。我馬上又做了一個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會思考,這位同學的這個點子的確挺好,但任何一種方法都得結合一定的環境來周密的考慮,不能只看到片面就得出結論。”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4
【片斷一】
師:同學們知道小英雄雨來的故事嗎?誰來說給大家聽聽!指名說故事。
師:小英雄雨來在你們心目中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勇敢、聰明、愛國、足智多謀……
師: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小英雄雨來的故事吧!請大家默讀課文,讀準生字,并思考:給每一部分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要求簡潔明了。在這個導入里,教師了解了學情,發現平時孩子們在看課外書的時候已經看到過小英雄雨來的故事,所以就運用孩子們的積累導入,不僅了解了課文大意,運用故事的形式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順勢進行教育。
【片段二】
師:我們再一次重溫了小英雄雨來的故事,再一次見識了他的足智多謀、寧死不屈的英雄本色,現在你最想對他說的是什么?
生:雨來,你真棒,為了保護李大叔,寧死不屈!
生:我要向你學習,熱愛祖國!
生:如果我在你身邊,一定會幫助你的!
生:雨來,不不僅勇敢,而且聰明,我要向你學習!
生:面對那么兇殘的鬼子,你還是那么堅強,你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
師:那你們生活在這么優裕的生活環境了,請你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應該怎樣做到熱愛祖國呢?
……
在回答中,許多孩子都說到了要向雨來學習,熱愛祖國,保衛家園,我就順勢將話題引到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做法上,引導學生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明確自己的行為準則,從小樹立起“努力學習為國效力”的崇高思想!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5
一看到這個題目,內心就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雨來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它伴隨著我走過小學,走過童年的時光。今天,又重拾雨來的故事,內心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
不過,站在學生的角度,望著如此“冗長”的文章,頭還是有些大的。如果只是從講故事的角度,是很容易把握的,可我們的課堂不僅僅只是這點要求,于是,我只能重新坐下來思考,如何實現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這是關鍵。于是,我再次靜下心來默讀全文,覺得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必須完成的一個教學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與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以及敵人引誘不成,惱羞成怒,動手責打雨來部分,邊找邊讀,邊讀邊體會,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的情緒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節所牽引著,他們時而緊張,時而憤怒,不光讀得好,體會得也很不錯。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這篇文章中其他幾處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我也引導學生去讀,在讀中去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并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不管學生以后能不能在寫作中適當地運用,我想就這節課而言,學生應該是有所收獲的,我覺得足矣。
課文上完了,雖然自我感覺課堂效果還不錯,但也留下了不少的遺憾,如: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在長長的文字背后,我背負了一點壓力,生怕學生理解不了,還是扶得比較多,整整用了兩節課的時間才完成教學任務;其次,由于文章確實很長,有些精彩的地方還未品味得到,等等,這些方面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去積淀底蘊,努力去克服。我想盡力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6
《小英雄雨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劫難”“趔趄”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給個部分擬出小標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雨來與敵人英勇、頑強、機智地作斗爭的英雄品質,理解他這樣做的思想基礎,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寫好讀書筆記。
3、品味課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學習作者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雨來的英雄行為的思想基礎。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部分及重點段落,感受人物形象。
學習方式:學生自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討論、交流。
教具:課件、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劫難”“趔趄”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3、給課文擬出小標題。
4、畫出情節曲線,并找出課文重點部分。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導語:
曾經,我們的祖國母親慘遭日本侵略者的蹂躪;
曾經,為了保衛祖國母親,英雄的中國人民奮起反抗;
也在曾經,在課本里、在熒屏上,我們認識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海娃、嘎子。
今天,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抗日小英雄雨來的英雄氣概。
1、板書題目:小英雄雨來
2、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課件出示: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思考: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字詞,交流問題
(1)檢查字詞(課件出示字詞)
huán nāng gū
還鄉河 睜眼瞎 軟鼓囊囊 一骨碌 劫 難 趔 趄
① 指明學生讀詞
② 全班齊讀
③ 解詞
睜眼瞎:不認識字,沒知識,沒文化。
師:正是因為雨來的爸爸媽媽不想雨來成為睜眼瞎,才決定送雨來上夜校,讓他受教育。
劫難的近義詞:災難
趔趄:歪歪斜斜,站立不穩。
抹的讀音,在文中出現三次,第一部分與第六部分相同句式中出現的:“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中讀mā,在第五部分中“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中讀mǒ。并讓學生做動作感受兩個讀音的用法。
(2)交流: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雨來為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鬼子英勇斗爭的故事。)
三、默讀課文,給各部分擬出小標題
本文一共有六部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給課文每一部分擬出小標題。小標題最好以詞組或短語的形式出現。,擬好后,先和同桌交流。
1、學生默讀課文,擬出小標題。
2、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教師板書:
一、游泳本領高
二、上夜校,受教育
三、聽說鬼子要掃蕩
四、掩護李大叔
五、勇斗日寇
六、雨來脫險
四、畫出情節曲線,找出重點部分
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畫出整個事件的情節曲線,并找出本文的重點部分。
1、學生瀏覽課文,畫情節曲線,并指名學生上講臺板演。
2、找出本文的重點部分。(第五部分)
3、反饋
4、朗讀重點部分,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雨來的英雄形象。
2、理解課文第一、二部分與全文整個事件的關系。
3、讀寫結合,深化雨來的英雄形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理解了字詞,通過讀課文,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給課文各部分擬了小標題,并找出了文中最能體現雨來英雄形象的重點部分。
二、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五部分,思考:落入敵手,鬼子是怎樣對待雨來的?雨來又是怎樣做的?畫出相關詞句,并和同桌交流。
1、學生默讀課文。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饋。
根據學生匯報情況,調整教學思路:軟、硬兩方面。
(1)雨來被抓住后,鬼子是怎樣對待雨來的?
鬼子先威逼利誘,哄騙雨來,雨來始終一句話:“我在屋里,什么也沒看見。”
(2)軟的不行來硬的。敵人是怎樣做的?
生畫出重點段。
(3)讀一讀,畫出描寫鬼子毒打雨來時的動詞。
(4)朗讀重點段,感受鬼子的兇殘。
(5)教師范讀,學生感受。
(6)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重點讀。
(6)大屏幕出示重點段,全班有感情齊讀。
鬼子越兇殘,雨來越頑強,作者正是用這種反襯的手法表現了雨來頑強的英雄形象。現在,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讀出鬼子的兇殘,讀出雨來的頑強。
4、理解第二部分在課文中的作用。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第一次在課文的那里出現?
(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
正是上夜校時受到的思想教育,才讓雨來有了斗爭的動力,此時的雨來將那份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化為了和鬼子斗的實際行動。由此可以看出: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實際上就是為事情的發展做了鋪墊。
三、理解第一、二部分在整個事件中的作用(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1、敵人如此兇殘,雨來最后會怎樣?
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此一十二歲之少年,一身義舉,滿腔壯志,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兇殘毒打,他始終咬緊牙說:“沒看見!”
鬼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槍斃!拉出去!”
雨來被拉到了還鄉河邊……
2、雨來死了嗎?
師范讀:太陽已經落下去。藍色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河上,河水里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
大家呆呆的在河岸上立著。還鄉河靜靜的,河水打著漩渦嘩嘩地向下流。蟲子在草窩里叫著。
突然鐵頭叫起來:“啊,雨來!雨來!”
在蘆葦叢里,水面上露出個小腦袋來。雨來還是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一邊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著氣,一手扒著蘆葦,向岸上人問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歡喜地叫起來:“雨來沒有死!雨來沒有死!”
師:雨來為什么沒有死?
(開槍前,雨來就扎到河里逃走了。)
3、梳理第一部分與整個事件的關系。
雨來跳到河里能脫險,源于他的游泳本領高,而這救了他命的游泳本領正是在這還鄉河里練就的。現在,同學們明白既然課文是寫雨來為了掩護李大叔,和鬼子機智勇敢的做斗爭,而開篇為什么要寫還鄉河了嗎?
(首尾呼應,并為雨來成功脫險買下伏筆。)
而景物的描寫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總結全文
本文運用首尾呼應,及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神態等描寫方法,描寫了雨來為了掩護李大叔,勇斗日寇的故事,贊揚了雨來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精神品質,并教育我們要熱愛祖國,珍愛生命,消除戰爭,珍惜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
五、讀寫結合練習:“雨來,我想對你說”
雨來,一個十二歲的孩子,
雨來,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英雄,
當他面對敵人明晃晃的刺刀,在敵人軟硬兼施的情況下,表現出的是一種機智勇敢、英勇頑強的英雄氣概。他和我們一般大,如果我們身處這樣的險境,又會如何?此刻,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話要對雨來說,請你以“雨來,我想對你說”為題,把你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1、學生寫話。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六、課堂總結
師:不能忘!不能忘!
不能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鐵蹄曾踐踏過祖國母親大半個軀體!
不能忘!那些留下姓名的,以及千千萬萬沒有留下姓名的抗日英雄,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母親,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不能忘!我們是中國人,(生)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師:不能忘!
生: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七、作業布置
1.積累本課優美的詞、句、段。
2.寫一段優美的景物描寫。
3.仿照文中人物描寫,運用動作描寫寫一段話,表現一種人物形象。
教學反思:
課前反思:
本課的教學,必須要結合國培學習的內容,確定一個主題進行設計。最終選擇主題為:“確立適當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圍繞這一主題,我為兩課時分別設計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并選擇了相應的主要內容作為重點進行教學,突破難點。這個思路就是整體進去——抓住重點——整體出來。
課中反思
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我適當的添加了教學內容,對學生“畫情節曲線”進行了訓練,并找學生進行了板演,達到了訓練與展示與引領教師的效果。
課后反思:
因為是用的自己的學生,學習的預習工作做的十分扎實,所以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完成的。通過學習,學生對雨來的英雄形象體會頗深,最后的寫作訓練學生表達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如:“如果我處在這樣的險境中,在沒有認識雨來前,鬼子問我,我一定會告訴他,但是,現在,我不會了!因為,雨來的英雄行為告訴我:我是中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同時,他的英雄行為也激勵著我,并給了我和鬼子斗的勇氣。”“雨來,不能忘,身處險境時,你只有十二歲!雨來,不能忘,十二歲的你是如此的頑強!雨來,不能忘,你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從孩子們寫的話中可以看出,教學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雨來的英雄形象已經深深的影響了他們。
在教學中,不但交給了學生知識,還交給了學生寫作的方法,如:首尾呼應,人物形象的描寫。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7
——對閱讀和寫作加以指導
《小英雄雨來》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一個最突出的寫作方法——反復。 教學中,我就這一寫作特點進行了簡單介紹,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加以指導。
為了強調某一個意思,突出某種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將某些詞語或句子重復使用,稱為反復。《小英雄雨來》中多處出現了反復,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一)突出人物形象
例: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地叫:“槍斃,槍斃!拉出去,拉出去!”句子中的詞語反復,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鬼子軍官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露出的氣急敗壞的情態,表現了敵人窮兇極惡的性格特征。反復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點睛之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增強抒情效果
例:大家都高興得叫起來,“雨來沒有死!雨來沒有死。”這是句子的反復,抒發了大家見到雨來活著之后的萬分欣喜和激動的感情。反復的作用,把人們又驚又喜的情態、又疼又愛的內心刻畫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
(三)深化中心思想
例:“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這是雨來的識字課本上的兩句話,作者精心地選擇它,并安排在師生的誦讀中,它會深深地撥動讀者的心弦。反復地使用,也暗點了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的力量源泉——“愛自己的祖國”,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望學生在今后閱讀中能夠辨識,在寫作中能夠應用此方法。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8
《小英雄雨來》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我在教學之后有以下幾點反思:
1.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在自讀的基礎上,重點討論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組織學生講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學生都樂于表達。
2.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這一問題的解決融入到討論、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這一環節中,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學生也是樂此不疲。
3.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這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就在學生閱讀每一部分時,教師提出閱讀時間要求,促使學生加快閱讀速度。對于每部分內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標題的形式予以落實。對加小標題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學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內容,語句通順即可。如:
①游泳本領高 ②上夜校念書
③掩護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寧死不屈 ⑥機智逃生
4.講故事,有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根據本組教學內容的特點,就組織了一次“英雄故事會”,除講述課文中的英雄故事外,還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5.課后安排了“資料袋”,內容為“戰爭讓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安排在這里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戰爭,特別是為學生閱讀理解后面的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組織學生閱讀、了解。
6.本課多音字較多,要注意讀準字音。如:“還”、“彈”、“扎”、“擰”,在本課分別讀“huán”、“dàn”、“zhā”、“nínɡ”。課文中有些詞語,現在已不常用,如“晉察冀邊區”、“掃蕩”,要注意引導學生讀準,理解基本意思。還有些鬼子說的話,具有日語特點,如“這個,金的,也給你”,要注意幫助學生正確朗讀和理解。總之,教師應該把握課堂,把握教本,讓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廣泛的發展。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9
《小英雄雨來》一課是原五年級上冊選編的課文,新課標試驗教材把它安排在了四年級下冊第四組的第二課。我覺得這么長的課文,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還是滿大的。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戰爭年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小英雄雨來勇敢機智的品質,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二是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學的重點是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難點是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小英雄雨來》的故事情節緊湊而又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將一位熱愛祖國,不畏強敵的少年英雄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前面的導讀明確了本課的學習要求。
1、了解課文寫了雨來的幾件事。
2、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3、復述故事
4、給各部分概括小標題。
成功之處:
1、抓重點,第三、四部分重點指導朗讀,第一、二、五、六部分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快速理解課文內容。
2、在朗讀,快速默讀之后,引導學生互相討論、交流各部分內容在此基礎練習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在討論中很熱情、積極發言,言語雖有差別,但基本上都能抓住所講內容。
3、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學生都能抓住重點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雨來的勇敢、愛國、機智、寧死不屈的優秀品格就一一展現眼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人物的個性。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概括的方法和引用原文的方法給各部分加小標題,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第一次進行這項練習,又是在理解內容后接著進行的,學生很有興趣,討論、交流。
不足之處:
1、課文較長,給予學生的朗讀,快速默讀的時間顯得不足,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所影響。
2、生字詞、多音字的學習,聯系課文不緊,是在課后進行補充的。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10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
一看到這個題目,內心就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雨來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它伴隨著我走過小學,走過童年的時光。那個時候,可供來閱讀的書籍不是很多,所以對一個喜歡的故事,反復的閱讀,甚至能達到背過的程度。
今天,又重拾雨來的故事,內心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篇小說,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學生讀。教學之后有以下幾點反思:
1、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于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也是樂此不疲。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
2、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雨來是一個英雄,但不僅僅是一個人。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3、這篇課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學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評價說:這篇文章寫得有骨頭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領悟這個寫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這句話。但在分析,理解課文的同時,這個寫作特點的滲透不夠,感覺沒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應善于創設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1、運用孩子已有的故事積累導入,引起共鳴。
2、聯系生活實際,順勢進行教育。
在在教學中,許多孩子都說到了要向雨來學習,熱愛祖國,保衛家園,我就順勢將話題引到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做法上,引導學生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明確自己的行為準則,從小樹立起“努力學習為國效力”的崇高思想!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
《小英雄雨來》是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少年雨來聰明勇敢、游泳本領高強,為了掩護革命干部,機智地同敵人作斗爭的故事。
文章由六部分組成,要求學生給每個部分加個小標題。通過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雨來的哪幾件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還要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在這篇課文前,有一課內容相似的精讀課文《夜鶯的歌聲》)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將近花了2課時都未能完成教學任務。(講述課文背景的相關介紹)或許是自己比較投入吧?加上我們班有許多學生都看過《小兵張嘎》《雞毛信》等故事片,我就聯系他們的已有感知進行點撥,使他們能樹立更明確的愛國意識。我這樣處理或許不太合理(時間不允許,進度要落下很多;又拔高了要求,超出本課的目標),但最起碼,學生的感情目標是達到了,而且效果不錯,我個人覺得本單元的總體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體驗戰爭時代的孩子的生活、愛國精神等,我想也算達到了吧?
《小英雄雨來》修改反思
慎文英的修改:
讀第五段。提問:這段主要寫了什么?(蘆花村的人們對雨來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課文是怎樣來寫的?(先寫了景色,以景抒情;接著寫了蘆花村的老人和孩子們對雨來的贊嘆。)指導朗讀:“藍色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紅綢子,照在還鄉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雨來是個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讀出老人贊嘆、惋惜、悲痛的口氣。)齊讀第五段。小標題:“雨來死得可惜。”
慎文英的反思:
《小英雄雨來》一文所講述的內容和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如何拉近這個距離,我們既應重視學生閱讀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又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甚至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斷修正,從而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殷愛花的修改:
《小英雄雨來》一文所講述的內容和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如何拉近這個距離?老師可以從家喻戶曉的抗日小英雄張嘎的故事導入,可以從思品課相關的內容去開展整合教學,可以通過自瀆加批注,提問題等方法去讀懂。
殷愛花的反思:
這樣的長篇課文,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分塊學習,理清內容脈絡,同時應重視學生閱讀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又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然后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甚至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斷修正,從而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傅列菲的修改:
學生預習課文,可出示預習提綱。
思考題:
1、文章通過哪件事表現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掩護李大叔、和鬼子斗爭)
2、文章的其它部分與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有什么關系?(圍繞各部分重點問題討論,教師加以點撥。)
第一段:蘆花村的自然環境怎么美?通過一件什么事說明雨來勇敢機智靈活,游泳本領高?
第二段:從哪看出雨來上夜校,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書中用“_______”劃下來。
第五段:蘆花村的鄉親對雨來不怕犧牲的精神表示怎樣的贊嘆?
第六段:雨來怎樣機智脫險?
3、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分為若干的學習小組),注意養成邊讀、邊想、邊標畫的方法。
傅列菲的反思:
本文雖是略讀課文,但由于篇幅較長,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本身提供的有利條件,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課后建議學生找來管樺小說的原著讀一讀。
趙麗芳的修改:
閱讀課文第五段可以這樣安排:指名讀第五段。提問:這段主要寫了什么?(蘆花村的人們對雨來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課文是怎樣來寫的?(先寫了景色,以景抒情;接著寫了蘆花村的老人和孩子們對雨來的贊嘆。)指導朗讀:“藍色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紅綢子,照在還鄉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雨來是個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讀出老人贊嘆、惋惜、悲痛的口氣。)齊讀第五段。小標題: “雨來死得可惜。”
趙麗芳的反思:
學了課文,許多孩子都說到了要向雨來學習,熱愛祖國,保衛家園,我就順勢將話題引到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做法上,引導學生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明確自己的行為準則,從小樹立起“努力學習為國效力”的崇高思想!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斯燕麗的修改:
回顧全文,深入探究可設計如下:
1、從重點內容入手,理清段間聯系:
⑴ 鬼子抓住雨來為什么要槍斃他?
⑵ 雨來在鬼子面前為什么表現得如此堅強?
⑶ 雨來又是怎樣從鬼子手中逃脫的?他為什么能這樣做?
⑷ 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同學討論,劃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在課文中的位置。重點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這句話有什么重要的意思?從而體會雨來的優秀品質。
斯燕麗的反思:
這是學生小學快畢業時的課文,學生正具有相當的識字能力。這篇課文的生字詞教學,我明確提出“自學生字新詞,掌握讀音,理解詞義。”在方法上,通過 “檢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做,有明顯的年段特點,體現了“授之以漁”的教育觀。
張秀梅的修改:
研討品讀時可這樣進行教學:
1、激趣:
同學們讀得十分認真,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把這么長的課文讀明白了。只是,老師還有些問題不明白,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出示問題:課文哪幾個部分最能表現雨來是個小英雄?為什么?)不要急著回答,讓我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把這個問題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嗎?如果有必要,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全班討論,結合朗讀課文的重點詞句,老師著重點撥。
2、過渡:
剛才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已經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動,你們喜歡讀它嗎?那就再快速地讀一次,邊讀邊想邊想,圈圈畫畫,看看文章還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結合學生的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三次寫景,四次寫到識字課本的作用,體會雨來熱愛祖國的品質。
3、指導朗讀,體會課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質疑:
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讓大家幫幫你好嗎?
張秀梅的反思:
閱讀教學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小英雄雨來》一文所講述的內容和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如何拉近這個距離,我們既應重視學生閱讀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又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甚至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斷修正,從而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葉文莉的修改:
拓展: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我們已經認識了雨來。他的所作所為讓你感動了沒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說的嗎?(扮演角色對話)
葉文莉的反思:
著重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圍繞課文重點、難點,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讓學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了解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11
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與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以及敵人引誘不成,惱羞成怒,動手責打雨來部分,邊找邊讀,邊讀邊體會,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的情緒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節所牽引著,他們時而緊張,時而憤怒,不光讀得好,體會得也很不錯。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這篇文章中其他幾處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我也引導學生去讀,在讀中去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并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不管學生以后能不能在寫作中適當地運用,我想就這節課而言,學生應該是有所收獲的,我覺得足矣。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及反思 篇12
這篇略讀課文節選自作家管樺寫的同名中篇小說,選入課文時有改動,講的是在那戰火連天、槍炮轟鳴的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聰明勇敢,游泳本領高強,為了掩護革命干部,機智地同敵人作斗爭的故事。本文篇幅較長,因此要訓練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了解內容。抓住重點部分導讀。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地與文本“對話”,為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豐富學生的精神底蘊,確認價值指向的導讀目標。引領小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體悟與對流,有美感的激發與生成。
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然后鼓勵學生用學習《夜鶯的歌聲》的方法也試著給每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因為有了上一節課的經驗,先概括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提煉最簡練的語言擬小標題,所以比較好。
接下來我從題目入手:課題中有一個關鍵詞“英雄”,你覺得文章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雨來是個小英雄,快速地默讀課文,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在交流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到相關的句子。學生談完體會后我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表現雨來英雄的句子大多都在故事三掩護李大叔和故事四勇斗鬼子上。既然從這兩個故事中就可以體會到雨來的英雄形象,那么課文為什么還選了另外幾個故事呢?快速默讀課文,思考這一問題。開始,學生還表情疑惑,不一會兒,用小手舉起來了,又過了一會,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老師,我知道為什么寫雨來游泳本領高。如果雨來游泳本領不高的話,那么他很難逃脫,同時也表現了雨來很聰明,很機智。”有的說:“老師,我知道為什么要寫雨來上夜校讀書。因為是上夜校讀書使雨來知道,身為中國人,就應該愛自己的祖國。也正因為雨來熱愛自己的祖國,所以在掩護李大叔上,在與敵人的斗爭中表現得那么勇敢,寧死不屈。”還有的說:“我知道為什么要寫后兩個故事。因為聽到槍聲,全村的人都以為雨來死了,都為雨來感到惋惜,雨來的`小英雄形象體現得更為深刻,所以安排了第五個內容。而雨來機智逃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更體現了雨來的機智勇敢。”“說的多好呀!其實作者安排每一材料都是有目的的。老師更佩服你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另外,我還抓住文中的幾處景物描寫,一是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的美,開展小練筆,恰當地使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鄭贊同學這樣寫到:“清晨,被朝霞染紅了臉的小池塘里,魚兒在水中慢慢地游蕩。美麗的荷花不時擺動優美的身姿,好像在與朝霞媲美。啊,多美的早晨呀!”子康同學這樣寫到:“荷花開的時候,它展開自己那嬌嫩的花瓣,非常耀眼!遠遠望去,靜靜的荷葉上就像躺著一位睡美人。風一吹,荷花就在池塘里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陳威寫到:“太陽下山了,天空出現了火燒云,像一團團火焰。火燒云倒映在家鄉的小河上,像許多快活的小紅魚在游動。河邊的蒲公英被火燒云染上了紅色,被風一吹,在空中翩翩起舞。”二是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這么美的家鄉誰會不愛呢?誰會讓他人任意踐踏呢?也正因為如此,雨來才與敵人進行頑強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