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美術《大家一起畫》說課稿(精選3篇)
一年級美術《大家一起畫》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思想
合作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當今社會即充滿競爭又需要合作。只有善與人合作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在社會中有所作為。合作內在與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要素,是與他人共在,在共同解決問題中建立親密關系、共同成長的一種方式。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將“學會共同生活”作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發展社會交往技能等具有重大意義。
二、說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點
《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求學生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樂于合作。《大家一起來》是道德與法制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4節的內容,也是本單元最后一課,與本單元其它幾課是并列關系。以對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引導學生從小建立“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的觀念,使通過與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成為他們的一種生存方式和生活習慣。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游戲與故事使學生理解合作的意義與價值,明晰合作的內涵,體驗合作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樂于合作、主動合作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合作的重要性養成與人合作的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親自參與游戲,體驗合作的快樂與意義。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形成合作意識。
教學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合作中相互配合。
三、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游戲環節,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于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
四、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游戲、觀察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本節教師通過游戲和故事,歸納總結出合作的概念,并依據此知識與生活相結合、推導出合作的必要性。
2.讓學生親自參與游戲,體驗合作的過程。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總結出所學知識。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一個同學獨立完成。
2.兩個同學合作完成。
提出問題:有人幫和沒人幫這個游戲有什么不一樣?
總結:像這樣,我們大家共同來完成一件事情就叫做合作,也就是今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大家一起來》。 板書:大家一起來
(二)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我們還有玩那些游戲也是大家一起來合作的?
學生舉手回答。
2.“小球快跑”游戲
(1)4個同學一組合作完成。
。2)教師采集學生玩游戲的圖片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3.生活中的合作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你是不是也常常和別人合作?你覺得還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合作來完成的?
(1)小組討論,舉手發言。
(2)總結:看來,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常常會與他人合作,也正是因為相互合作,許多事情做起來就順利多了。
4.你們玩游戲的時候開不開心?看到同學們這么開心,我也很高興,說明游戲可以讓我們快樂多一點。
5.板書:游戲:快樂多一點。
6.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你是不是也常常和別人合作,你覺得還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合作來完成的?
(1)小組討論,舉手發言。
。2)總結:看來,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常常會與他人合作,也正是因為相互合作,許多事情做起來就順利多了。
7.多媒體播放小鹿和猴子的故事。
。1)小鹿和猴子為什么都吃到了自己的美味?
(2)學生舉手回答。
8.大家一起來
校園里,班級中,生活處處有合作。
你幫我,我幫你,游戲學習和勞動。
小朋友,一起來,快樂學習你我他。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的什么?
(四)布置作業
下課后多做做游戲,體會一下具體應該怎樣合作。
。ㄎ澹┌鍟O計
大家一起來 游戲:快樂多一點
學習:進步大一點
六、課前準備
1.給全班學生分成6人一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
2.教學課件、螞蟻圖片(眼睛單獨畫了裁剪好,并且在后面貼好小磁鐵)、磁鐵若干、眼罩2個、卡紙若干、PPT翻頁筆等。
一年級美術《大家一起畫》說課稿 篇2
【說教學理念】
美術課程改革轉變了課程的功能,更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和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體驗。
隨著社會的發展,繪畫中媒材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人們在不斷創造性地開發新的媒材。新教材第1冊第13課《大家一起畫》這課力圖讓學生在玩玩畫畫的中初步感受、體驗不同媒材的不同效果及個性,引導學生創造性地使用媒材。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我在本課教學方案中采用三種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使美術教育的實際與新課標所想提倡的主導思想相協調:
一、尊重孩子,注重孩子的感受和體驗
我通過讓學生在預備課中參與選擇本課媒材,即參與備課,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他們的興趣更持久。另外,讓孩子們與家長一起制作繪畫工具,可獲得實踐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利用各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體驗“大家在一起”的各種感受,讓學生用新的媒材大膽嘗試、合作創作后,再從錄象中更客觀地了解自己和同學的繪畫行為表現,以有效地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樂趣,加深感受,完善人格。
二、以美術學科教育為基礎自然穿插跨學科教學
世界音樂大師舒曼曾說:“有修養的音樂家從拉斐爾的圣母像里能得到不少啟發,同樣,美術家也可以從莫扎特的交響樂中受益匪淺!苯逃彩峭瑯印N以诒菊n中穿插歌曲游戲,對學生樂感、節奏感、動作協調等方面素質的培養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在家自制媒材,先試效果,再適當加以改進,這一過程又與科學知識緊密結合。當然,美術教學綜合化并不是各學科知識的機械拼盤,而是要根據之間的內在關系找到科學、合理的組織方法,以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多元化和知識掌握的綜合化。
三、注重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
本課要通過“大家一起畫”的作畫形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本冊第一課《讓大家認識我》等課中在一定程度上滲透了合作教學,但嚴格的說,在第13課才提出學生繪畫過程中須分工合作的具體要求。他們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協調關系則直接影響創作過程及效果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根據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的現狀,學生在集體繪畫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摩擦,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學會妥善處理小摩擦,在繪畫行為和其它行為上團結協作,成功完成大畫。在本課尾聲時學生通過觀看集體作業過程的錄象,能進一步感受自己與集體間的關系,感受到集體的力量。
【說教學方案】
、暹m用年級:小學一年級
㈡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㈢課時安排:預備課+1課時
、杞虒W目標:
顯性目標:
1、了解、體驗、感受繪畫中不同媒材的特點。
2、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隱性目標:
1、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2、通過集體作畫感受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
、榻虒W重難點:
重點:學生對新的工具、材料的嘗試和掌握。
難點:造型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杲虒W準備:
師:攝像機、錄音機
生:自帶繪畫工具
、虢虒W流程:
預備課階段:(5分鐘)
、碧骄糠椒ù_定媒材
、残蕾p討論熟悉音樂
我個人認為美術課的預備課很重要,好些課對學生課前準備的要求挺多,我不知道這時間到底到哪兒抽,我平時都只好在上課學生作畫時布置下節課要準備什么。在這里我提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根據我們美術課特點,將一節課的時間安排為前節課的最后5分鐘加本節課35分鐘這樣的40分鐘,可行性是否強些?
正課階段:(35分鐘)
◆導課—— 一起玩
1.一起回憶預備課聽過的歌曲《碰一碰》
2.教師有意識地引學生將游戲從教室玩到操場以邊唱邊跳的游戲方式導課,讓學生將歌曲中的輕松快樂情緒和游戲中的協調合作狀態帶到緊接著的繪畫環節中去,使它們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效果。
◆新授—— 一起畫
1.嘗試
聽老師口令,看誰畫得對又好,不會的可以跟著老師畫
師:圓形——方形——三角形——
遠——近——粗——細——輕——重——
通過用自制畫具進行不同形狀、不同距離、不同力度的繪畫嘗試,
讓學生初步掌握新媒材的使用技法,繪畫能力、動手能力不強的學生通過這一環節跟著老師同學玩玩畫畫,他們感到用新的方法畫畫并不難。(大家從錄象中可以從不同學生畫同一個形狀時的不同動作、方法、效果,感受到學生的不同個性)
2.交流
、儆懻摚海ɑ貞涱A備課預習過的內容)
書上小朋友的合作作品畫了些什么?(學生:螞蟻的家、火車、海底世界……)
我們畫什么好呢?怎么分工?(學生發言)
在預備課的討論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加上后面作畫過程中的“采訪”環節,旨在分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的難點。
②作業要求:
每個合作組合作畫一幅大畫,為它取個題目,講講這幅大畫的故事。
師用拖把蘸水在地上寫“大”字,生齊喊:“大家一起畫!”
迅速散開、各組開始合作大畫
再次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因為我想教師應該時時處處留意學生的思維多元化培養。
3.合作:
、偈迹航處熥ゾo巡視、關注各組的分工合作狀況,給問題組提出建議
②中:教師對學生繪畫過程進行錄象,并對個別學生進行“采訪” ③末:放歌曲《碰一碰》,大家隨音樂邊唱邊做相應動作回到教室。
再次將學生帶到游戲的輕松氣氛中,同時學生又能隨樂曲主動回教室,解決了低年級學生組織教學時間很費的問題。
◆ 展示—— 一起看
觀看錄象:找找自己在哪里?(在學生興奮地交流中結束本課) 讓學生更清楚自己作為班級的一分子,為合作完成的“大畫”都做了些什么,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合作作品比平時單獨完成的作業場面更大,氣勢更好,它必須有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成功。
一年級美術《大家一起畫》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 大膽的運用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涂色練習。
2、 能用多種方法包扎“糖果”。
3、 能進行積極、健康的交流活動,表現出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品質。
教學難重點:
重點:大膽的涂色,嘗試多種包扎“糖果”的方法。 難點:包扎的各種方式。
教學具的準備:
糖果實物、包裝紙、各類彩筆、各類彩紙、范品、各色彩帶。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規范繪畫習慣
二、 導入新課。
1、 讓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各類糖果,上臺介紹自己的糖果。
1) 自己說說糖果的形狀?
2) 糖紙的顏色?
3) 包裝的特點?
2、 介紹完,分糖果給同學吃,最后輪到教師拿出“糖果”范品介紹,同樣分給同學吃。
3、 學生發現假糖,揭題。
三、 欣賞感知。
1、 說說剛才看到假糖的感覺?
2、 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3、 我里面包了什么?還能包什么?
4、 學生嘗試練習: 合作小組嘗試包扎“糖果”
5、 交流:
1) 學生介紹嘗試成果。(嘗試肯定包法比較單一,顏色比較少)。
2) 教師小結:
出示范品,你知道為什么老師的能把你騙了? (小結:顏色涂的認真,鮮艷,均勻)
6、 除了這種包法外,還有不同的包法嗎?
7、 教師簡單概括,還有什么辦法能使“糖果”更漂亮? (小結:添加彩帶等裝飾品)
四、 學生作業。
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完成包糖。
五、 教師巡回輔導。
1、 及時反饋、糾正。
2、 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 參與其中。
六、 課堂小結。
1、“糖果”展示、交流。
2、模擬交易。
3、教師小結:
1) 你把最漂亮的“糖果”給誰?
2) 節日可以送“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