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春曉》說課稿(精選5篇)
古詩《春曉》說課稿 篇1
一、說班級情況
二(1)班共有學生47人,他們愛讀古詩,有的學生能背誦五十幾首。我感覺學生背古詩不吃力,一會兒就能背一首,只是在理解詩意上有點難度。還有,有的古詩學生雖然會背了,但表達不出詩的意境。在理解詩意和感受意境方面,需要老師的引導。
二、說教材
《春曉》這首詩描繪的是春天一個雨后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情感。詩題中的“曉”是指早晨。前兩句寫一覺醒來,不知不覺天已亮了,聽到四處鳥的婉轉叫聲。同時詩句向人們傳遞春光是多么的美好,連睡覺都那樣的舒服,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后文作者感悟春光不能永駐埋下伏筆。“眠”:睡覺。“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就是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聞”:聽到。“啼鳥”:鳥的鳴叫。后兩句寫想起夜里聽到陣陣風雨的聲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詩平實自然,蘊涵深厚,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對落花的惋惜,提示讀者春光短暫,應該加倍珍惜才是。《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三、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曉、眠”,能按筆順正確的書寫,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春曉》。
3、初步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春曉》。
難點: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
五、說教法學法
第一步:導入(指名背古詩《春雨》、《春夜喜雨》,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第二步:會讀(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多種形式練讀古詩(教師范讀古詩;學生自讀古詩、指讀、糾正不正確讀音;合作學習,小組讀一讀、比一比)
第三步:讀懂(合作交流古詩大意)
對于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說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如第一句詩中抓住“春眠”、“不覺”,第二句詩中抓住“聞啼鳥”,第三四句詩中抓住“花落知”還是“知花落”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結合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基礎合作交流,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四步:誦讀(熟讀成誦,體悟意境)師示范背誦,學生模仿,掌握節奏,停頓,知道押ao韻,感受詩的意境。配樂唱詩。
第五步:積累(課外延伸,背有關春天的古詩)
第六步:寫字(識記、描紅、臨寫)寫字指導。“曉”右上角沒有點,試著與“繞”比較記憶。“眠”,根據偏旁識記。
古詩《春曉》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曉》。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它形貌的重要是春天清晨的景致,鳥雀隨處鳴叫,顛末一夜的風雨,地上隨處是落花。可以說字里行間都流蕩著春晨的濃濃氣味,表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優美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為人們建立了光顯的聽覺形象。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中5個生字,會寫生字“知”。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3)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4)培養學生想象力,感悟古詩意境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和作者產生共鳴,一起分享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并背誦古詩,難點是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具:
說教法:
1、讀書法: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說學法:
1、合作法:
針對于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并結合課件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課件,讓學生說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后我再設問導入課題:唐代詩人孟浩然又是怎樣用詩句描寫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呢?
這樣導入,不僅能切合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由于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了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后,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范讀。因為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接著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知”,再指導學習四個要求認識的生字“曉”、“眠”、“聞”、“落”。先領讀,后齊讀,再指名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生字,我又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幫生字寶寶找家。
提示:五個可愛的生字寶寶因為貪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求學生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
然后讓學生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小組代表匯報成果。如果出現問題,我再相機指導。
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如果只是中規中矩地進行指導,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為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對于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說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如“春曉”、“眠”、“不覺”、“聞”、“啼”、“處處”、“夜來”等詞語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接著我采用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古詩,最后出示動畫課件,一邊讓學生觀察一邊合作交流,讓小組代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再相機歸納詩意。
這樣入情入境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先引導學生在明白詩意的底子上背誦古詩。
然后引導門生體悟詩的意境,對此講授我接納兩種要領:
1、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們閉眼想象。
2、發起學生用本身機靈的小手畫一畫本身心中所想的“春曉圖”。
陪同著美好的音樂氣氛,讓孩子們在短短的幾分鐘里,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壯麗的顏色,動情的語句刻畫著他們心中對春天的暢想,既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又造就了學生的繪畫本領。
古詩《春曉》說課稿 篇3
《春曉》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詩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這首詩描寫春眠香甜,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春晨鳥鳴婉轉此起彼伏。字里行間,流蕩著春晨濃濃氣息,流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學詞、學句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詞句為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根此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教材:
《春曉》這首古詩是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詩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這首詩描寫春眠香甜,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春晨鳥鳴婉轉此起彼伏。字里行間,蕩漾著春晨濃濃氣息,流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學詞、學句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詞句為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根此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指導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說教法: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性格好動活潑,注意不易持久、分神走散。為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圖結合詩文,直觀、引導、善誘、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躍氣氛。激勵、尊重、贊賞學生主體的細微亮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進行教學活動。
說學法: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主動識字。聽、想、讀、說、合作交流等學法學習本課。
說教學過程:
根據古詩的教學特點,我設想的教學過程如下:
解詩題,提學法→初讀詩句,學習新字詞→指導朗讀,領會詩意→熟讀成誦,體悟意境→指導寫字。
下面我就五個環節作個解說。
一、解詩題,提學法
解題前,我首先全班背誦古詩《春雨》,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春雨》的意思。這樣一來,喚起學生記憶中的畫面回放,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至此《春曉》解題的重點就放在指導學生理解“曉”字上。“曉”是生字,主要指導學生用部首查字法,懂意思。“曉”即天剛要亮的時候。必須讓學生理解它的含義為后面的學習展開鋪墊。其二,是提示古詩的特點和學習古詩的方法,古詩整齊押韻,便于吟唱,會省略詞語,有時還會顛倒次序,使意思變得曲折跳躍。提供這些為下面學習古詩作好準備。
二、初讀詩句,學習字詞
接下來是老師范讀、領讀。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老師巡視,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如“眠”是生字,指導學生自主查字典是前鼻音。“眠”是睡覺。“春眠”(春天到了,貪睡)“覺”是多音字,不覺(jué),睡覺(jiào),不覺(不知不覺),隨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讀順詩句,讀通全詩。
三、指導朗讀,領會詩意
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句,借助插圖和學生生活經驗,逐句誦讀,領會詩意,再聯想全詩大意。
第一行詩“春眠/不覺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慢慢品味。抓住“春眠”,“不覺”讓學生想想,說說詩的意思。
第二行詩句“處處/聞啼鳥”估計學生理解“聞啼鳥”有困難。自己解釋“聞啼鳥”實際就是“聞鳥啼”,聽到鳥兒啼叫的聲音。這里為了和下面的“少”字押韻,把“聞鳥啼”作了調整變成“聞啼鳥”,古詩有此特點。
第三、四行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在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的同時,提示學生“花落知”,還是“知花落”這是古詩的什么?該怎樣調整?“知”還是“不知”讓學生思考討論,并結合自己的想象說說詩句的意思。這樣入情入境,有利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隨后各自試說《春曉》,同桌互交流、補充、糾正。領會全篇詩意。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在初步理解古詩意思的基礎上,我著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全詩。師生共讀,學生自讀,同桌對讀,指名演讀,男女分組比賽評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的意境,達到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五、指導寫字
本課生字較少,只有“曉”、“眠”和多音字“覺”。我著重指導“曉”字右邊的寫法:第一筆“橫”略斜向右上;第二筆“斜鉤”要有弧度;第三筆是“撇”要與“斜鉤”相交后斜向左下角。其他均略。
古詩《春曉》說課稿 篇4
《春曉》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詩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這首詩描寫春眠香甜,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春晨鳥鳴婉轉此起彼伏。字里行間,流蕩著春晨濃濃氣息,流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學詞、學句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詞句為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根此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教材】
《春曉》這首古詩是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詩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這首詩描寫春眠香甜,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春晨鳥鳴婉轉此起彼伏。字里行間,蕩漾著春晨濃濃氣息,流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學詞、學句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詞句為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根此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指導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說教法】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性格好動活潑,注意不易持久、分神走散。為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圖結合詩文,直觀、引導、善誘、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躍氣氛。激勵、尊重、贊賞學生主體的細微亮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進行教學活動。
【說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主動識字。聽、想、讀、說、合作交流等學法學習本課。
【說教學過程】
根據古詩的教學特點,我設想的教學過程如下:
解詩題,提學法→初讀詩句,學習新字詞→指導朗讀,領會詩意→熟讀成誦,體悟意境→指導寫字。
下面我就五個環節作個解說。
一、解詩題,提學法
解題前,我首先全班背誦古詩《春雨》,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春雨》的意思。這樣一來,喚起學生記憶中的畫面回放,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至此《春曉》解題的重點就放在指導學生理解“曉”字上。“曉”是生字,主要指導學生用部首查字法,懂意思。“曉”即天剛要亮的時候。必須讓學生理解它的含義為后面的學習展開鋪墊。其二,是提示古詩的特點和學習古詩的方法,古詩整齊押韻,便于吟唱,會省略詞語,有時還會顛倒次序,使意思變得曲折跳躍。提供這些為下面學習古詩作好準備。
二、初讀詩句,學習字詞
接下來是老師范讀、領讀。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老師巡視,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如“眠”是生字,指導學生自主查字典是前鼻音。“眠”是睡覺。“春眠”(春天到了,貪睡)“覺”是多音字,不覺(jué),睡覺(jiào),不覺(不知不覺),隨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讀順詩句,讀通全詩。
三、指導朗讀,領會詩意
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句,借助插圖和學生生活經驗,逐句誦讀,領會詩意,再聯想全詩大意。
第一行詩“春眠/不覺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慢慢品味。抓住“春眠”,“不覺”讓學生想想,說說詩的意思。
第二行詩句“處處/聞啼鳥”估計學生理解“聞啼鳥”有困難。自己解釋“聞啼鳥”實際就是“聞鳥啼”,聽到鳥兒啼叫的聲音。這里為了和下面的“少”字押韻,把“聞鳥啼”作了調整變成“聞啼鳥”,古詩有此特點。
第三、四行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在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的同時,提示學生“花落知”,還是“知花落”這是古詩的什么?該怎樣調整?“知” 還是“不知”讓學生思考討論,并結合自己的想象說說詩句的意思。這樣入情入境,有利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隨后各自試說《春曉》,同桌互交流、補充、糾正。領會全篇詩意。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在初步理解古詩意思的基礎上,我著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全詩。師生共讀,學生自讀,同桌對讀,指名演讀,男女分組比賽評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的意境,達到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五、指導寫字
本課生字較少,只有“曉”、“眠”和多音字“覺”。我著重指導“曉”字右邊的寫法:第一筆“橫”略斜向右上;第二筆“斜鉤”要有弧度;第三筆是“撇”要與“斜鉤”相交后斜向左下角。其他均略。
【說板書】 略。
古詩《春曉》說課稿 篇5
【教材簡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而這首詩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它描寫的主要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鳥雀到處鳴叫,經過一夜的風雨,地上到處是落花。可以說字里行間都流蕩著春晨的濃濃氣息,流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為人們創設了鮮明的聽覺形象。
【教學目標】
1、識與技能:
⑴ 會正確認讀本課中6個生字。
⑵ 朗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⑶ 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⑷ 培養學生想象力,感悟古詩意境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和作者產生共鳴,一起分享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會認生字,能有感情讀古詩,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
【教法、學法】
〖教法〗
1、讀書法: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
利用文中插圖,配樂朗讀等方法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學法〗
1、合作法:
針對于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并結合書上的插圖用以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流程】
激qing導入──初讀古詩,認識字詞──合作交流古詩大意──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出示課件)
一、激qing導入
根據低年級學生愛玩的特點,上課伊始,我就以學生們愛玩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導入: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做個游戲好嗎?
(孩子們一聽說做游戲都非常高興)
但老師有一個要求,誰輸了要給大家背古詩,孩子們欣然同意,紛紛和我做起了這個游戲。
看似在玩,其實我的設計做了兩手準備,一是輸了的同學中有能背出《春曉》這首古詩的,那么我就順勢導入課題;另一個是學生中沒有背出《春曉》這首詩的,我作為和那些贏了的學生們比也是一名輸者,我也要背一首古詩,到時我就給他們背《春曉》這首詩而自然入題。
結果是輸了的學生中有背出這首古詩的,我就順勢說:“你真棒!居然背出了咱們今天要學的古詩。
以“玩”的形式導入,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而且也給枯燥無味的古詩教學注入了活力,大大激發了學生們愛學的興趣,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由于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了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后,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范讀。因為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經過我反復指導朗讀,孩子們大都能帶有感情、有節奏的讀這首古詩了,我又拋出了第二個游戲:
幫拼音寶寶回家。聽說你們都是熱心的孩子,想不想幫拼音寶寶找回家?于是我拿出了準備好的兩幅畫有小房子的水彩畫,在每一個小房子上寫上了本課應認識的字的拼音,然后將寫有生字的拼音寶寶分兩組發給學生,并讓他們小組合作比賽,看哪一個組先完成任務。
低年級教學認字是一個難點,枯燥死板的教學生字,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對拼音記憶不深刻,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針對于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給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而且我將他們分為兩組進行比賽,讓他們每小組合作幫助拼音寶寶找媽媽,不僅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意識,而且在無形中還向學生們滲透了一種團隊精神即不能讓本組落后。
看到孩子們積極熱情的合作情形,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們中去,和他們一起體驗、感悟合作、競爭的刺激與快樂。
三、合作交流古詩大意
對于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說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
如第一句詩中抓住“春眠”、“不覺”,第二句詩中抓住“聞啼鳥”,第三四句詩中抓住“花落知”還是“知花落”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結合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基礎合作交流,理解詩句的意思。
這樣入情入境的理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也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引導學生在熟讀、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是不成問題的,而如何引導學生體悟詩的意境,和作者有如同樣的感受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此教學我采用了兩種方法:
1、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們閉眼想象。
2、提議學生用自己靈巧的小手畫一畫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曉圖”。
短短的幾分鐘,孩子們就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絢爛的顏色,動情地語句描繪著他們自己心中對春天的暢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圖畫,我真的為孩子們這種創造性靈感而喝彩!
【課后反思】
教育家卡羅琳說過:“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所以我認為在這節課上我采用的石頭剪子布、幫拼音寶寶回家游戲正是符合了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真正體現了寓教于樂,激勵了學生喜歡語文、喜歡漢字,培養了他們識字的能力。
另外,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的兩個環節中都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如小組合作幫拼音寶寶回家,合作交流對詩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從低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們合作意識的要求。
還有指導學生們畫出自己心中的“春曉圖”這一環節,為學生們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符合如今語文課程標準中多角度、多元化培養學生的要求。
當然,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中也有許多的缺憾和不足。尤其是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在引導學生感悟古詩意境的環節中,沒能把那種“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的生動、惟妙惟肖的聽覺形象展示、引悟給學生們,所以學生對于這兩句詩的情景感悟不夠深刻。我想,一次經歷一分收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揚長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講課做到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