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說課稿(精選6篇)
《平方根》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的第二課時,在此之前,剛學過平方根,而平方根這一節內容不僅是為今后學習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準備知識,而且它完成了數的范圍的擴大,從有理數擴充到了實數,同時讓代數運算得以了完善,在乘方的基礎上引入了開平方運算,因此學好本節知識是學好后續知識的主要紐帶,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目標
(1)知識技能使學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與開平方的關系。學會平方根的表示法和求非負數的平方根掌握平方根性質。
(2)數學思考通過用類比的方法探尋出平方根的運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我總結出平方根與平方根的異同。
(3)解決問題通過學平方根,培養學生理解概念并用定義解題的能力。
(4)情感態度①發展學生的求同存異思維,使他們能在復雜的環境中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確的處理。②通過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習熱情。
(三)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質。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求一個數的平方根及平方根和平方根的聯系與區別。
二、教法學法
教法設想采用引導探索法。采用遞進練習法。
用類比及引導探索法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平方根的定義,將定義的應用融入到探究活動中。
學習方法觀察猜測交流討論分析推理歸納總結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為了趣味接力比賽,要在運動場上圈出一個面積為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場地,這個正方形場地的邊長為多少?
(2)學校要舉行美術作品比賽,小明很高興,他想裁出一塊面積為5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畫布,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參比賽,這塊正方形畫布的邊長應取多少厘米?
采用多媒體播放問題情境,前一個問題很好直接回答,而第二個問題就會使學生產生思維上的困惑,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導入平方根。
(二)啟發誘導探索新知
概念:(類比平方根的定義)
一般地,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從學生熟知的乘方運算入手,讓其積極參與數學創造活動,初步形成概念。
《平方根》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乘方運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是下節學習算術平方根的前提,是學習實數的準備知識,有助于了解n次方根的概念,為學習二次根式作出了鋪墊,提供了知識積累。
這節課在內容安排上是先用實際例子引入了平方根及其概念,后半部分又在對平方與開平方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找出了求一個數的平方根的方法,并通過2個例題鞏固所學的概念,其中所選用的數字都比較簡單,求解過程詳細,可見其設計目的,并不著眼于計算,而在于鞏固概念。因此,本課的重難點都是平方根的概念,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抓住平方根概念的本質特征,逐層深入,多角度展示。
新課標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出發,從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思考、探索、交流、解釋、應用的學習過程,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進步與發展,因此,這節課教學三維目標就是: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讓學生理解平方根和開平方的概念,能正確地讀寫有關平方根的式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從實際例子歸納出平方根概念的過程,理解概念的本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就是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驗數學的作用與價值,使人人學到有用的數學。
二、說教法
以前學生雖然學過乘方運算,但由于間隔時間太長,他們會有不同程度的遺忘,甚至有些概念已沒了印象,同時也為了實現新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接軌,結合本課特點,我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目的就是使學生盡快“走進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
(2)對比教學法:即把新舊知識,把二次方與平方根的概念,計算過程等對比起來進行教學。即使他們掌握了概念的本質,又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3)經驗交流法:即使學生在獨立練習、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經驗共享。
三、說學法
說到學法,有一份資料上說:一位美國教師在教學生畫蘋果時,提著一袋子蘋果分給學生,讓他們通過看,摸甚至咬上一口再畫,學生們就畫出了各種各樣的生活中的蘋果,自己的蘋果,而不是老師的蘋果,可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應該把過程還給學生,讓過程與結果并重。新課程也強調學生的學習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據此學生的學法我定為小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學習法。這樣,既能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學習氛圍,又能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個人魅力的平臺。
四、說程序
在設計思路上,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一)情境導入,發現問題。(二)合作交流理解的概念。(三)自主學習,完善自我。(四)綜合訓練,突出重點。
(一)情境導入,發現問題
首先,我用多媒體播放問題情境,即三個問題:
(1)一個正方形桌面的邊長是3尺,求這個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尺?
(2)已知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9cm2,求它的邊長。
(3)如果一個正方形展廳的地面面積為50平方米,求它的邊長。
前兩個問題很好直接回答,而第三個問題就會使學生產生思維上困惑,引發起學生的思考,導入平方根。
(二)合作交流,理解概念
這一環節是整節課的重點環節,首先,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1、填空:(1)32=,(-3)2=,(2)2=,(-2)2=02=
(2)2=9,2=4,2=0
(3)如果x2=9,則x等于多少?x2=呢?x2=0呢?
(4)有沒有一個數的平方等于負數的?
2、想一想
如果說x2=a時,x就做a的平方根,思考1題中的結果并完成以下填空:
(1)正數的平方根有個,它們互為。
(2)0有個平方根,它是
(3)負數______平方根(填“有”或“沒有”)
學生通過對比交流,自主探究,很容易就可完成以上兩題,對平方根本質的以及與平方的關系,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突出重點,這個結論也是板書的內容。
(三)自主學習,完善自我
本環節涉及的主要是一些零碎的東西,難度不算太大,所以可以采取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的方式進行,這里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學課文中間部分的內容,并完成下列問題:
試一試
(1)正數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號表示。
(2)正數a的負的平方根用符號表示。
(3)x2=a中,x叫___,2叫______;中,2叫______,a叫_____
(4)讀作___________讀作________±讀作____________。
(5)中的a應是_________數,能是負數嗎?
第二步:教師板書歸納。
從而即很好地完成了平方根的讀記教學,又使學生初步感受式子中a與的兩個非負特征,利于算術平方根的教學。
(四)綜合訓練,突出重點
1、閱讀122頁最下面一小節的內容,并填空:
⑴在式子x2=a(a≥0)中,已知x求a是________運算。
已知a求x是___________運算。
平方與開平方互為__________。
⑵通過以上的學習,你怎樣求一個數的平方根?又如何來驗證你求得的結果?
讓學生先獨立解決⑴題,再小組交流⑵題的答案,找到解題的方法。
2、例2,例3是對平方根概念的鞏固與拓展,在例2中由于學生還不熟于平方根的表示方法,所以應在平方根的概念和±號上加以明確,而例3則要把握平方根概念的本質,根據該數的'正負或0來確定其平方根,這部分內容可用板演或展臺展示結果的方式進行,讓學生獨立完成,應給予恰當的評價。
3、最后,我又設計了一道辨析題:在做一道求4的平方根的題目時,小明說:“4的平方根是2”,小紅說:“4的平方根是-2”,小強說:“2是4的平方根”小芳說:“-2是4的平方根”,請問他們的說法正確嗎?
通過這道題目,使學生在熟悉平方根概念的基礎上更加深理解,同時對以往五種運算中從未出現過的一題兩解的現象作出了解釋,使學生明白了一種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再一次突出了重點。
(五)小結中,我用“我要說”的欄目,鼓勵學生參與總結,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
(六)課下練習,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又做到前后呼應,分兩類:
1、必做題:即課本練習題。
2、選做題:解決引入中的問題,并說明答案的合理性。
《平方根》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算術平方根》是人教20__版七年級數學第六章實數的第一節內容。本節課學習第一個課時————算術平方根,是學習實數的準備知識,為學習二次根式作鋪墊,提供知識積累。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著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正確的讀寫有關算術平方根的式子,會用平方運算求完全平方數的算術平方根。
2、讓學生經歷從實際例子歸納出算術平方根概念的過程,理解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教學難點:掌握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能正確求出完全平方數的算術平方根及利用雙重非負性解決問題
四、說學情
1、學生現有基礎:學生在上學期時已學過了乘方的運算,有助于本節的學習活動。
2、學習的現狀:此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或新內容特別感興趣,但缺乏學習的方法。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以前學生雖然學過乘方運算,但由于間隔時間過長,他們會有不同程度的遺忘,甚至有些概念已沒了印象,同時也為了實現新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接軌,結合本課特點,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對比教學法:把二次方與算術平方根的概念,計算過程等對比起來進行教學,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學法:小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學習法。把過程還給學生,讓過程與結果并重。
六、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主要流程為:
預習新知、激趣引入→新知探究、合作交流→鞏固練習、強化認識
(一)、預習新知、激趣引入
由畫布問題引出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正數的平方等于a,即2=a,那么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這樣的設計,其目的是通過表格填空,與正數的平方比較引出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溝通二者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二)、新知探究合作交流
這一環節是整節課的重點環節,引導學生對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進行了探究,在此基礎上掌握a的算術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及被開方數a的限制。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識
由于學生還不熟算術平方根的表示方法,所以在書寫時盡量規范。對算術平方根的讀記練習,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明白各式所表示意義,親自操作,進而總結歸納,共享經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對本節課進行歸納總結時重點圍繞以下問題:
1、什么是一個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2、正數、0的算術平方根有什么規律?
3、怎么樣求一個數的算術平方根?正數a的算術平方根怎么表示?
(四)、板書設計
算術平方根
投影課文畫布問題及表格
1、算術平方根的概念例1學生
2、算術平方根的表示方法例2演板
3、算術平方根的性質例3
七、設計說明:
11、指導思想:
依據學生已有的基礎及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關于教法和學法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及情感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興趣,調節學習情緒,讓學生在乘方和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法則的比較中發現問題;在練習訓練中提高解題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時,采用媒體輔助教學,增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3、關于教學程序的設計
在教學程序設計上,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突出以下幾個注重:
①面向全體學生,啟發式與探究式教學。
②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③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平方根》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平方根》是人教20xx版七年級數學第六章實數的第一節內容。本節課學習第一個課時----平方根,是學習實數的準備知識,為學習二次根式作鋪墊,提供知識積累。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著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正確的讀寫有關平方根的式子,會用平方運算求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
2.讓學生經歷從實際例子歸納出平方根概念的過程,理解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平方根的概念
教學難點: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能正確求出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及利用雙重非負性解決問題
四、說學情
1、學生現有基礎:學生在上學期時已學過了乘方的運算,有助于本節的學習活動。
2、學習的現狀:此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或新內容特別感興趣,但缺乏學習的方法。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以前學生雖然學過乘方運算,但由于間隔時間過長,他們會有不同程度的遺忘,甚至有些概念已沒了印象,同時也為了實現新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接軌,結合本課特點,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1)情境教學法:(2)對比教學法:把二次方與平方根的概念,計算過程等對比起來進行教學,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學法:小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學習法.把過程還給學生,讓過程與結果并重。
六、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主要流程為:
預習新知、激趣引入→新知探究、合作交流→鞏固練習、強化認識
(一)、預習新知、激趣引入
由畫布問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正數的平方等于a,即2=a,那么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這樣的設計,其目的是通過表格填空,與正數的平方比較引出平方根的概念,溝通二者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二)、新知探究合作交流
這一環節是整節課的.重點環節,引導學生對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進行了探究,在此基礎上掌握a的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及被開方數a的限制。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識
由于學生還不熟平方根的表示方法,所以在書寫時盡量規范。對平方根的讀記練習,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明白各式所表示意義,親自操作,進而總結歸納,共享經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對本節課進行歸納總結時重點圍繞以下問題:1、什么是一個非負數的平方根?2、正數、0的平方根有什么規律?3、怎么樣求一個數的平方根?正數a的平方根怎么表示?
(四)、板書設計
6.1平方根
投影課文畫布問題及表格
1、平方根的概念例1學生
2、平方根的表示方法例2演板
3、平方根的性質例3
七、設計說明:
11、指導思想:
依據學生已有的基礎及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關于教法和學法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及情感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興趣,調節學習情緒,讓學生在乘方和平方根的性質法則的比較中發現問題;在練習訓練中提高解題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時,采用媒體輔助教學,增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3、關于教學程序的設計
在教學程序設計上,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突出以下幾個注重:
①面向全體學生,啟發式與探究式教學。
②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③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平方根》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意義;
2.理解根號的意義,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
3.通過本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通過學習乘方和開方運算是互為逆運算,體驗各事物間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學難點: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聯系與區別.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提問
1.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50平方米,那么它的邊長應為多少?
2.已知一個數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這個數是多少?
3.一只容積為0.125立方米的正方體容器,它的棱長應為多少?
這些問題的共同特點是:已知乘方的結果,求底數的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這就是本節內容所要學習的.下面作一個小練習:填空
1.( )2=9; 2.( )2 =0.25;
5.( )2=0.0081.
學生在完成此練習時,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丟掉負數解,在教學時應注意糾正.
由練習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數學語言表達即為:若x2=a,則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練習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們看到 3與-3均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這樣一道題,填空:
( )2=-4
學生思考后,得到結論此題無答案.反問學生為什么?因為正數、0、負數的平方為非負數.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負數是沒有平方根的.下面總結一下平方根的性質(可由學生總結,教師整理).
(三)平方根性質
1.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
2.0有一個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負數沒有平方根.
(四)開平方
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的運算.
由練習我們看到 3與-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 3和-3,可見平方運算與開平方運算互為逆運算.根據這種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平方運算來求一個數的平方根.與其他運算法則不同之處在于只能對非負數進行運算,而且正數的運算結果是兩個。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個正數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號“ ”表示,a叫做被開方數,2叫做根指數,正數a的負的平方根用符號“-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來記作 ,其中 讀作“二次根號”, 讀作“二次根號下a”.根指數為2時,通常將這個2省略不寫,所以正數a的平方根也可記作“ ”讀作“正、負根號a”.
練習:1.用正確的符號表示下列各數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 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 的平方根是
《平方根》說課稿 篇6
算術平方根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實數》第一節《平方根》第一課時:算術平方根。
2、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教材所處位置是本章的第一節,學生對數的認識要由有理數范圍擴大到實數范圍,而本課是學習無理數的前提,是學習實數的銜接與過渡,并且是以后學習實數運算的基礎,對以后學習物理、化學等知識及實際問題的解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算術平方根概念的引入
教學的難點: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正確求出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解決實際問題,
二、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1、說出正數a的算數平方根的定義,記住零的算術平方根;
2、會表示一個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3、知道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是非負數;
數學思考:通過學習算術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活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形象思維;在探究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探究的結果。
情感態度:通過學習算術平方根,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探究活動,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熱情。
三、教學分析:
1、學情分析:學生已掌握一些完全平方數,能說出一些完全平方數是哪些有理數的平方,同時對乘方運算也有一定的認識。
2. 相應的教法:從一些完全平方數入手,引入概念,設置疑問,動手操作,再根據實踐需要,教師從方法上指導師生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學習。
3. 具體措施:精講多練,教師擔任設計活動、調節氣氛、整理歸納的導演作用,學生是表現者、活動者、實踐者。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容量,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學生開發智能、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將教學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結合通過“神州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引入新課,從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2、師生互動,學習新知
以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求邊長。通過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師通過“想一想”“試一試”“練一練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突出本課的重點,從而歸納出:負數沒有算術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具有雙重非負性。
3、動手操作 學以致用
從生活中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實踐,活學活用,善于用所求的知識解決一些身邊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通過拼大正方形的活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形象思維,在探究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探究的結果。
4、隨堂檢測 反思教學
通過小測試,及時檢測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反思教學,查漏補缺.
5、提出疑問 留下伏筆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反思教學,發現問題及時彌補.師設懸念,激發學習的動力。
說課綜述: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和諧、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環境,創設一種有利于思考、討論、探索的學習氛圍。本節教學充分發揮遠教資源的便利,在例題的設計上、在思考題、拓展練習的編排上,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上,合理而有效的使用了遠教資源,使數學教學與遠教資源的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整個教學環節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融基礎性、靈活性、實踐性、開放性于一體,注重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把知識的形成過程轉化為學生質疑、猜想和驗證的過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操作為重要手段,以感悟為學習的目的,以發現為宗旨,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掌握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增強信心、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