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簡單應用說課稿(精選3篇)
分數的簡單應用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59頁例6,“做一做”
2、教材分析:
“用數學”一節是在學習了6的乘法口訣后出現的。例6,是以三個小象運木頭情境,根據2個4根,3個4根與1個4根的關系,引出“3個4”的含義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3、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并解決提出的問題
4、教學難點:建立“求幾個相同加數和,可以用乘法計算”的計算思路。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采用電化教學、啟淘教案網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求幾個相同加數和,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含義。
其次,課件出示相同練習題2,先讓學生自己嘗試去做,然后說算理,分析問題。
最后,通過師生的拍手游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求幾個相同加數和,可以用乘法計算”的計算思路。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在這一環節中,書中的“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1、2、3題,目的是鞏固新知,加深對知識理解,理清乘法的具體意義,達到融會貫通。
四、全課小結,激勵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和收獲,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分數的簡單應用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分數的簡單應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內容。分數的簡單應用是在學生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教學內容都是運用直觀的圖形來表示分數并進行運算的。這樣的數形結合教學,通過形象思維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分數計算的模型。
教學目標有三:
1、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
2、經歷涂一涂、擺一擺等多種操作活動,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3、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其重點是學會把一些物體作為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時,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難點是在活動中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二、說教法
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含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學生初次學習分數的應用,受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影響會感到困難。因此,本單元主要是創設一些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現實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在這堂課中,我把目標定位在數形結合有利于解決具體問題。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努力實踐著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理念。學生剛學了兩節課的分數的初步認識,能憑直覺理解分數的簡單應用,但對于為什么可以這樣算還不是很明確。所以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算理,進一步讓學生通過畫圖、實物演示及看多媒體演示來明白這樣計算道理,并適時制造矛盾沖突,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整堂課從直觀到算式,再從算式到用直觀來解釋。力求把看似簡單的課上出數學味。
三、教學流程
在教學中,首先復習導入,著重溫習分數單位的概念。讓學生掌握分數單位,為新的探究學習做好準備。接著在情境中分蘋果,通過直觀圖形的演示,探究分數的意義。特別是對于“1的認識”要引導學生通過畫圖,或著實物演示來探尋計算方法!
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簡單分數計算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運用具體的習題來鞏固。
在教學中,要通過數形結合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和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掌握運用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美感和數學的實用性!
分數的簡單應用說課稿 篇3
一、教材
《分數的簡單應用》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知識。教材安排主要是先讓學生理解一個物體或者幾個物體都可以當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為幾部分,選擇其中的幾部分。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課本的知識特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能根據分數的含義,利用整數乘、除法來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數量關系,探求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數的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分數含義分析數量關系,并用整數乘除法來解決問題。教學難點是:應用對分數的理解,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
二、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所以本節課我采取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小組合作,通過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數量關系,探求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來進行授課,使學生自己探討出我們不僅可以把一個完整的物體或者圖形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也可以把幾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分的的份數寫在分母上,取其中的幾份寫在分子上。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在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補充,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來得出結論。
三、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復習導入,發現規律。
上課開始,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組練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把4個圓片平均分成四份,圈出其中的一份,并用分數表示,再用4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圈出其中的一份,用分數表示,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我們不僅可以把一個完整的物體或者圖形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也可以把幾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分的的份數寫在分母上,取其中的幾份寫在分子上。以學生合作探究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新內容。
(二)、應用所學的`知識
在這一環節,我先出示了課本中的例2,一共有12人,其中32是女生,3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以小組討論為主探究12表12示什么,33表示什么,讓學生通過先把總人數12人平均分成3分,得出每份是12÷3=4(人),而女生占了3份中的1份就是4人,而男生占了3份中的2份,所以是4×2=8(人),然后讓學生想一下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算出男生人數,引導學生用總人數減去女生的人數得出:12—4=8(人),最后回過頭來引導學生回憶解題的`思路,先把總人數平均分成若干份,算出一份的人數,再通過分析每個關系量所占的分數來進行相乘得出結果。最后再通過兩個練習來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三)小結
通過問學生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分數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所以本節課我主要針對不僅可以把一個完整的物體或者圖形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也可以把幾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做了重點設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分數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五、評價
課堂的有效評價能夠更好地促進課堂的教學,本節課我主要采取對學生的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相結合,先讓學生個別發言給予肯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采取小組評比,讓學生之間互相競爭,這樣能夠更好的讓學生融入課堂,從而學得更好。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