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灰雀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
部編版灰雀說課稿范文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課題
《灰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小故事大道理為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分別是《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
(二)說教材內容
這是一篇充滿童趣又耐人尋味的文章,文中記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列寧那含而不露的拳拳愛心感召下,把捉回來的鳥又放回森林的故事。本文語言樸實,敘述含蓄,字里行間蘊含著真摯的情感。
�。ㄈ┱f課程標準
我執教的是中年段,根據課程標準:閱讀學習目標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ㄋ模┱f教學目標
根據文本內容、課標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詞。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系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誠實的可貴,使學生受到思想上的凈化,愛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五)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列寧發現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
教學難點:如何使學生通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本課我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生詞,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內容�,F在,我重點要說的第二課時。本課時我準備完成2、3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法
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ǘ嗝襟w,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的唱歌)
師:同學們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的唱歌多么的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這兒,與它們打招呼,問候它們�?墒怯幸惶�,列寧經過這的時候發現有一只灰雀不見了。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列寧和小男孩說了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對話,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學習2~9段,從對話中體會人物的心情:
師:自由讀2~9段,用“──”畫出列寧說的話,反復地讀,體會列寧說的每句話里都包含著怎樣的心情?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讓孩子自由發言,充分激發了他們的主體意識,為他們的思維、表達提供了自主的空間】
師: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都集中表達了他對灰雀的喜愛之情。同學們,到底這只讓列寧牽腸掛肚的灰雀哪去了呢?學生猜測,預計學生會說是小男孩捉走了,這時師故作不解問:可男孩一開始不是說“沒看見”嗎?
【在這種無拘無束的交流中,學生以極大的興趣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地去體驗,去獲取,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智情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2、教師順勢提出學習要求:到底男孩說沒說實話,為了解開這個疑點,請你們再讀課文仔細分析小男孩的行為,包括他想的、說的,看能不能找到證據去證明男孩說的是不是實話。
預設引導學生從以下幾處進行分析感悟:男孩說:“沒。我沒看見。”引導學生從男孩說話為什么吞吞吐吐?他心里在想什么?展開交流,再讀好這個句子。
【在讀中體會人物的心情,發展學生的心理感知活動。】
3、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得,一定會飛回來得。它還活著�!弊寣W習展開想象,想想這時小男孩在想什么?是什么讓他有這樣的想法?
從而引導學生體會:就是因為列寧的擔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震動,于是才說了這樣的話。接著分角色朗讀,讀出語氣的變化。
4、那小男孩的愛和列寧的愛有什么不同嘛?學生交流引導小結:是啊,灰雀這么可愛,不能占為己有,要分享。
再引導討論:為什么說男孩是個誠實的孩子。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明確原因。
師帶領學生小結:是啊,小男孩這樣的表現我們把它叫做——知錯就改。同學們,愛的力量多大啊,愛使世界變得更美麗;愛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真摯、更純潔;愛使一個小孩子變得誠實、可愛。讓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愛吧!最后,讓我們心中充滿愛吧。師生配樂朗讀最后一段
【閱讀理解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且以問題指導學生閱讀,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一把金鑰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閱讀】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師: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多媒體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小組討論,出示思考題。
(1)小男孩為什么低著頭?
(2)列寧為什么不問那個男孩,就知道他是誠實的?
小組代表發言老師指導圍繞男孩能認識錯誤,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來說。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動腦,動口,當然也需要動動手。豐富的想象力不但需說出來,也要寫下來�!�
四、說理論依據
這篇課文是以先男孩的心理變化為線索,重在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我使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展開教學。
五、板書設計
根據板書設計的目的性原則和直觀性原則。為看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本課的主要
內容,深化理解本課的主題。簡單明了的板書,揭示出本課的審美主旨——愛的教育,突破本課的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灰雀
列寧愛男孩
部編版灰雀說課稿范文 篇2
一、說教材
《灰雀》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男孩的語言和行為已經告訴列寧,灰雀的消失與他有關;如何使孩子認識到將灰雀捉走是錯誤的從而自愿將小鳥放回來,需要循循善誘。列寧沒有問孩子是否將灰雀捉走,也未進行任何說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的感嘆,使孩子內心受到震動,從而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在整個事件中,處處可以發現列寧善于觀察對方的言語、行動,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對方認識到錯誤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時,也可以體會到列寧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和愛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二是要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摘抄描寫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三、說教學重難點
1.列寧發現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重點)
2.如何使學生透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關,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W,提出問題
�。ǘ嗝襟w出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瞧!灰雀來為我們講述一個有關列寧的故事了,讓我們熱情地和它們打聲招呼吧!----揭題。
1.讀題,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結合圖片)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怎樣的灰雀嗎?
為了這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位小男孩之間發生了一個怎樣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趕快走進課文,美美地讀一讀吧。
�。ǘ┳灾鲗W習,嘗試解決
1.讓學生充分大聲地朗讀課文,借助拼音和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習生字新詞:讀準“胸脯”、“白樺樹”、“散步”,注意“誠”、“蹦”等后鼻音。 課件出示詞語: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歡快或者嚴寒誠實可惜肯定果然面包渣白樺樹歡蹦亂跳自言自語
�。ǚ中谐鍪荆埻瑢W做小老師,帶讀,識讀,齊讀)
�。ㄈ┚x課文,感悟真“愛”
1.深紅的灰雀到底去哪兒了?請學生讀課文,畫出列寧的。
2.灰雀又是怎么回來的,你從哪些句子看出?
�、倌泻⒖纯戳袑�,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②“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3.男孩為什么把灰雀放回來?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4.導讀激情,深入體會。
列寧愛鳥的真情對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讓我們一起來邊讀邊體會。
�。ǘ嗝襟w字幕:3-10自然段內容。)
(師導讀,生接讀。)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著急而又和藹地)問:“……”男孩(緊張、吞吞吐吐地)說:“……”
列寧(惋惜、擔心地)說:“……”
男孩看到列寧,(下定決心,鼓起勇氣)說:“……”
列寧(半信半疑又驚喜地)問:“……”。
�。ㄋ模┖嫱懈叱�,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列寧為什么不問愛說話的男孩,而問不說話的灰雀?
3.列寧有一顆怎樣的心?
�。ㄒ驗槟泻⒛苷J識錯誤,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列寧有一顆寬容的心)
�。ㄎ澹┗仡櫿n文,總結收獲
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我懂得了:
�。�1)要像列寧一樣善解人意,尊重、愛護小孩子;
�。�2)要像小男孩一樣誠實,知錯能改;
�。�3)愛護小動物,給它們自由。
部編版灰雀說課稿范文 篇3
一、“縱橫聯系”說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學期第二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安排了《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四篇課文,講的都是發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講的是蘇聯偉大革命領袖列寧與男孩、灰雀之間一個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從兩條線索展開。明線是寫列寧喜愛灰雀,尋找灰雀,又見灰雀,文中對灰雀的語言描述形象、生動。暗線是列寧尋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錯就改。暗線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過對話展開和推進。一個是尋鳥的偉人,一個是藏鳥的孩子,聽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寧已經推知孩子在撒謊。應對天真的孩子,列寧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沒有說教,有的只是耐心、得體而又巧妙的感染、啟發,使男孩內心受到震動,認識并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列寧的做法既到達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傷害男孩的自尊心,體現了偉人對兒童的尊重和呵護。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組的第一篇,教學以“感受名人”為主線。在教學資源上,可鏈接回顧二年級下學期課文中的名人,認識單元導語插圖中的名人,引發閱讀期盼;學文后延伸閱讀列寧和其他名人的故事,為后幾篇課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有機整合”說目標
三年級上學期是第二學段的起始學期,前兩組課文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學段銜接過渡。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理解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體會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并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與此同時,要培養學生學會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的習慣。
綜合學段特點、單元目標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用自主識字、隨文識字等方法,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胸、脯”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資料,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呵護。
3.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詞句;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了解引用人物的話能夠有不同的形式。
聯系本組教材,可看出編排本課的意圖是: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述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呵護。所以,“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三、“以學定教”說教法
1.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楊再隋先生說:“要充分有效的讀書,讓學生把書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本課的教學設計讀貫穿始終,“初讀”“默讀”“品讀”“研讀”“拓讀”,讀的層次勢如剝筍。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范讀、分主角讀、創設情境讀……。
2.引導發現,質疑啟思�!靶∫尚∵M,大疑大進”。本課教學充分預設學生讀文本后的問題,引導質疑,尋疑導教,使得教學的重難點得以突破。
四、“板塊推進”說流程
基于以上的種種分析,《灰雀》的課堂教學設計成若干板塊,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塊:名人為引子,導入
一是回顧列寧。從《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寧頭像,簡單介紹列寧。初步了解列寧的偉人成就,為下面的學習故事做鋪墊。
二是板書課題。教師邊說邊寫,“雀”,上面是一個變形的小,下面是一個“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鳥,滲透中國漢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寫法。
三是認識灰雀。(課件演示三只灰雀),簡介灰雀。請同學們跟它們親切地打招呼,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第二板塊:感知為基礎,初讀
有了對故事兩個主角的初步認識,學生的閱讀期盼進一步調動起來,教師用課件出示自讀要求,“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二、標上自然段的序號。三、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按要求讀故事。
有要求便有檢查,按照自讀要求,先出示藏著課文的所有生字的三個句子,借助拼音,檢查讀句狀況。進而由句到詞,讀準生詞,并引導學生通過圖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詞。詞語教學為主,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現了學段的過渡。
第三個要求,初步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對于剛跨進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這部分設計成“方法引路,扶放結合”的步驟。第一步,引導學生“這篇課文有好幾個自然段的開頭,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我們一齊來找一找,圈一圈”;第二步,依據時間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指名讀每一個部分,以填空為拐杖,啟發學生思考:在每一個時間里,發生了什么事;第三步,嘗試把三部分的意思連起來,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為了解學生的閱讀個性差異,更好地感知課文,也為了解學生起始的閱讀水平,以學定教,在完成自讀要求后,學生再一次默讀課文。了解這一遍讀,學生又讀懂了什么。
扎扎實實的“自讀”“默讀”環節,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初步的整體感知,可進入第三個板塊。
第三板塊:詞句為關鍵,品讀
聚焦“列寧喜歡灰雀”,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感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愛”。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后,以貼近兒童的問題“你喜歡灰雀的什么呢”,具體交流灰雀的顏色“深紅”“粉紅”,動態“來回跳動”,聲音“婉轉地歌唱”。“來回跳動”用創設情境想像法觸摸,“這三只灰雀,一會兒從這邊的樹枝跳到那邊的樹枝,一會兒從——(生接答),這邊——(那邊),那邊——(這邊),這就是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采用入情入境法感受,“抑揚頓挫、變換著調子,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短,一會兒——(長),像唱歌一樣,我們聽一聽,(課件出示叫聲)”。這樣引導學生“化話為畫”,歷經“讀進去”、“想起來”的過程。而后,指導學生朗讀,達成“讀出來”的目的。
其次是列寧的言語和行動表現了對灰雀的喜愛。他欣賞灰雀的歌唱,給它們帶來食物。有了前一個環節“抓關鍵詞”理解的基礎,此處采用學生自讀自悟,相互交流的方式,抓住“每次”“都要”“經�!边@幾個關鍵詞語,體現了列寧對灰雀喜愛的程度。指導學生在朗讀時,要將這種感情讀出來。
第四板塊:對話為重點,研讀
聚焦“列寧對男孩的呵護”,抓住對話,質疑啟思,讀中感悟,以悟促讀。
1.引導發現,質疑
在學生明白這是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列寧十分喜歡它們的基礎上,創設情境,抓關鍵段,引導質疑�!耙惶�,列寧走到白樺樹下,發現什么了”結合課件,學生明白深紅胸脯的灰雀不見了。請女同學齊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暗诙�,列寧來到白樺樹下,又發現什么了”學生明白深紅胸脯的灰雀回來了,男同學齊讀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師追問:讀到這,(指板書)你有什么問題嗎估計學生提出的問題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樣又回來了
2.再讀對話,啟思
有了疑問,如何解決教師再次創設情境,“就讓我們跟隨著列寧和男孩,走進公園,來到白樺樹下,配樂范讀3-10自然段”,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入境思考。
為更深入地思考,學生帶著“灰雀哪去了呢你從小男孩的什么話中明白的”的問題自讀,思考、交流。順勢啟發“男孩為什么把灰雀放回來了呢”學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寧的啟發后,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3.設境研讀,深思
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難點,剛入三年級的學生,對含“話中話”的語言,還不能自主入境地體會。所以,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情境朗讀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第一步,學生默讀課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寧的什么話打動了男孩呢用波浪線劃下來。培養學生“讀”“思”“劃”的語文學習潛力。
第二步,重點交流列寧的兩句話:“必須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绷袑幾匝宰哉Z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彼伎嫉綄W生對列寧的心理不能深入走進,所以雖然交流的落點在列寧,但切入點是男孩的感受,用“這句話怎樣打動男孩了呢”來體會列寧的情緒�!白匝宰哉Z”一句用簡明、易懂的句子比較,適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懂得列寧明明明白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對小男孩,沒有批評,沒有指責,只有感染,只有啟發。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導朗讀。通過分組讀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變化;師生分主角讀,加深理解;去提示語,同桌分主角讀,深入感受;全班情境朗讀,升華感悟。通過不同形式、層次分明的讀,把心里所想表達出來。
第五板塊:疑問為核心,練筆
聚焦列寧尊重男孩,繼續引導質疑,尋疑探究。重點抓住“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一句,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列寧為什么不問男孩卻問灰雀呢”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深化體會。進而,抓住課文空白點“如果灰雀會回答,它會怎樣說呢”練筆寫一寫。
第六板塊:板書為參照,升華
閱讀是一個逐步深入的解讀過程,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說說讀到這,又明白了什么,是對課文整體把握的提升。至此,學生已能感受到列寧、灰雀、男孩,這是一幅多么和諧、完美的圖畫!這樣的圖畫得益于列寧對小生命的關愛,對下一代的呵護。
第七板塊:讀物為活水,拓讀
課文只是一個例子,從例子出發,激發閱讀興趣,拓展閱讀量,增加學生的積累,質關重要。補充閱讀列寧小時候的故事《斗鵝》,引導學生收集、閱讀列寧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總之,七個板塊,環節簡約,方法簡便,訓練務實,力求學生在經歷“簡實活效”的聽說讀寫中,讀平凡故事,悟名人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