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一起玩游戲吧
因為寫育兒手記(1),提到了《游戲力》這本書,就順帶寫寫這幾年記得起的,跟孩子一起玩過的游戲吧。我是個不擅長八卦聊天又沒親和力的女漢子,在有孩子之前,電梯里碰到小朋友們,能打招呼聊起天來的是先生,小朋友普遍對我敬而遠之。有一年,和老鄉朋友同坐火車回老家,車廂里,朋友的五歲小孩和先生打的火熱,卻完全把我當空氣。有了孩子后,與陌生孩子聊天聊的嗨的還是先生,但時間稍長一點,孩子們就喜歡跟我玩了,而且下次見到還喜歡我——因為我能跟他們一起打滾,一起瘋,感受他們的感受,與之迅速建立聯結。現在的我,依然沒有八卦聊天的能力,但感受力非以往可比——這是養育孩子帶給我的恩典之一。
我家孩子經常講的一句話是:來吧,我們一起玩游戲吧。
最近經常玩的游戲:
汽車加油:在坐爸爸車進加油站加過一次油后,給車子加油成了日常隨時可開始的游戲。
沙發上開著小車,開著開著停下來,說“我的車沒油了”,然后讓媽 媽走到沙發邊給加油。媽 媽指出加油都是車子自己開到加油站,于是小屁孩讓小汽車飛到我手邊,在空中停好,我伸出一個手指,戳在車身上,停留一會,然后說一句油加好了。轟隆聲中,車子己經從空中飛走。
在小區里騎扭扭車時,也是呼的就停在我身邊,說句沒油了,我如上法炮制一遍,又騎走,騎一會再來。可以玩上個把小時。
汽車冒煙修車:某天,看原版動畫片《卡由》,那一集講到爸爸開著車路上跑著就冒煙了,然后拖車拖到修車廠修理。于是,開玩具車或是騎扭扭車時,這個游戲就上場了。開著開著車,就說冒煙了,自己或是讓我抬起車子的一頭,放到某個位置(修車廠),小手在車子上亂扭幾下,吆喝一聲,修好了,又開著車子揚場而去。
刷卡開門:這也是經常玩的游戲。指定我坐在某個位置且抻出腿或手臂攔著,他騎著扭扭車滿屋子游走,走到我攔住的位置時,伸出小手,像手里捏著門卡一樣,嘴里嗶咚一聲,我放下腿或手臂,放行他。這個游戲我們常交換角色,一會他做門,一會我做門。
表演跳舞:記得最囧的一次,在小區滑滑梯(公眾場合),我們一家三口坐在凳子上,孩子突然跳下凳子,站在我們面前,嘴著念著詞(本該唱),然后扭來扭去作跳舞狀,跳完了,說輪到爸爸了,爸爸學他的樣站到舞臺上,嘴里念著詞,也扭幾下,爸爸邊下場不忘作怪說:“輪到媽 媽了”,于是媽 媽也學著樣,嘴里念念有詞,身子亂扭。就這樣,一輪一輪的來,把坐在旁邊的家長笑的啊,花枝亂顫。
送爸/媽上幼兒園:今年上幼兒園以來,經常和爸爸/媽 媽玩這個游戲,就是騎車帶著爸爸/媽 媽,或者手牽著爸爸/媽 媽,走到一個他當作幼兒園的地方,讓爸爸/媽 媽呆在那兒當作上學,說再見后,再單獨走到他當作上班的地方,甩兩下手,邊甩邊說“上班班”,再走回作為幼兒園的地方接爸爸/媽 媽回家.這個游戲玩了有好幾個月,有空就玩,最近不玩了。
另外諸如:紅綠燈、打針、抽血、踢球……等還有許多記不起的游戲,幾乎每天都有做。講到這要表揚一下我家爸爸,絕大部分時間帶娃娃蠻投入的,是難得的好爸爸。
目前我們只是配合孩子的游戲,放下身段和他一起玩而己。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多,和孩子玩經過特別設計的游戲還有療愈作用。如何設計有療愈作用的游戲,以后有機會的話,在家長課堂上一起頭腦風暴吧。 和孩子玩游戲能獲得的幫助: 1、建立聯接,培育親密; 2、培養孩子的自信,不再無力; 3、釋放情緒,重返快樂,不再悲傷; 4、學會打鬧,和伙伴相處,幫助孩子自律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