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無忌(精選3篇)
童言無忌 篇1
小孩子們的性格往往是天真直率的,有的時候說出的話往往讓大人們哭笑不得,不過也正是因為小寶寶們的童言無忌,給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笑聲,以下就具體的來看幾個現實中的小例子吧!
1、 電視機上出現了直升機的畫面,諾諾問老師:“它是不是很熱啊?”老師很不解,但還是回答:“它不熱。”“那它上面為什么安了一個大風扇?”老師無語……
2、 媽媽帶著小寶吃拉面,屋里冷氣開得很足,小寶指著胳膊對媽媽說:“媽媽,你看雞皮疙瘩排隊了!”周圍笑聲一片。
3、 爸爸喝完了一聽罐裝啤酒,隨手就把拉環一扔。小寶馬上跑過去把拉環撿起來。“我要把它送給姥姥當戒指。”想想又說,“姥姥要是不喜歡,也可以用它撓癢癢或者刮土豆。”環保啊!
4、 單位發了女工用品“衛生巾”。寶寶趁大人不注意打開一包,研究半天,問媽媽:“這個屁股創可貼為什么還分日用和夜用?”全家笑翻。
5、 一諾剛上一年級,每次寫完作業,老師都要求家長在作業上簽字。一段時間過后,他問媽媽:“老師是不是把你當明星了?怎么讓你天天簽字?”
6、 小偉的媽媽有個好朋友總愛喊她去打麻將,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影響,爸爸總是對小偉說:“媽媽去修長城了。”國慶閱兵那天,當電視畫面上出現雄偉的長城畫面時,小偉驚呼:“媽媽太偉大了,把長城都修好了!”
7、 幼兒園學了英語,回家后,媽媽拿著小貓英語卡片問歡歡:“小貓,怎么說啊?”歡歡答道:“咪咪。”“?”歡歡馬上改口:“喵喵!”媽媽哭笑不得。
8、 晚上,媽媽身上突然很癢,讓鵬鵬給她撓癢。鵬鵬正看電視,懶洋洋的撓了兩下就不愿意撓了,媽媽說:“哼!看你懶得!等媽媽將來老了死了,你想撓也撓不著了。”鵬鵬接口道:“那我可以撓石碑!”撓石碑?觸目驚心啊~
原創:李桂霞。天津市大港油田港獅幼兒園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在你們的家庭之中,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一些情況呢?學著將其記錄下來吧,這也是寶寶們成長的足跡,當孩子們長大了,再拿出來回味一下,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啊!
童言無忌 篇2
前陣子看到這樣的笑話:
1、語文課堂上,老師請小朋友用“天真”造句。
一個小朋友這樣寫到:“今天真熱!”
2、十分:今天我考了十分。
3、馬上:我騎在馬上。
當時看到這樣的笑話,真是笑彎了腰,可是仔細想想,這僅僅是笑話嗎?當然不是!記得在教學《懷素寫字》這樣一篇課文時,有這樣一句話用“先……再”造一個句子,有個小朋友有這樣寫:“先生,再見!”或者小朋友喜歡模仿造句,人云亦云: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我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我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
固然,低年級學生由于受知識水平,認識能力以及生活閱歷的限制,對詞語的理解比較膚淺,如何讓孩子在有限的生活閱歷中創造出精彩的句子,那就需要老師創造合適語境,讓小朋友身臨其境。
一、聯系課文,聯想生活,解詞語含義
造句難就難在不是先有了內容,不是從內容入手,而是先有了詞語,根據詞語的意思再造出能用上詞語,與詞語語境相同的內容。同樣是《懷素寫字》用“認真”造句,很多小朋友就說:“我寫字很認真。”“某某某讀書很認真。”“某某看書很認真。”這些句子對嗎?按照句式來說,很對。可是這些句子“有骨無肉”“大同小異”毫無任何感情而言。我給小朋友展示了“懷素寫字圖”:
瞧,這幅圖上畫誰在干什么呢?
小朋友異口同聲說:“懷素在寫字!”
“寫得怎么樣?”
“很認真。”
“哪兒看出來的呢?”
“老師站在后面,他都不知道!”
“兩眼盯著字帖,一動也不動!”
“可以用什么成語呢?”
“全神貫注”“專心致志”
“多美的成語啊!你可以把話連起來說一說嗎?”
“懷素寫字專心致志,連老師站在后面也不知道,真認真!”
“是啊,我們來夸夸懷素吧!”
“懷素寫字全神貫注,多么認真啊,連老師站在后面也不知道呢!”
“那看看這位清潔阿姨在干什么?”(此時正好有位老婆婆在外面打掃衛生。)
“清潔婆婆正在認真地掃地!”
“掃得怎么樣?”
“很干凈!”
“她呢,有什么感覺?”
“很累,累得直不起腰!”“累得汗流浹背了!”
“那連起來說一說吧!”
“清潔婆婆認真地掃地,把地掃得一塵不染,自己卻累得汗流浹背!”
上述的情景創設由課本上的情景,轉移到了生活中,從生活中發現情景,創造情景,再得到啟發,將理解和運用結合在一起,將造句訓練在課堂教學中熠熠生輝!
二、講究方法,為造句訓練創造必要的條件。
1、創設情境的模仿與“人云亦云”的不同。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孩子造句時常會出現“一呼百應”的現象。如果一個學生說“花兒好看”,那么后面的孩子就是“草兒好看”、“樹兒好看”……于是在指導造句的過程中,在準確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模仿尤為重要。讓學生認真讀課文中的例句,領悟課文中詞語的運用方法,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形成能力。如:指導學生用“一邊……一邊……”造句時,采用模仿填空的方法,形式如下:
例:陳毅一邊洗衣服,一邊和母親拉家常。
“一邊……一邊……”指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a小朋友們一邊爬山,一邊( )。
b小蜜蜂一邊( ),一邊( )。
c( )一邊( ),一邊( )。
由于填空的設計是逐步推進的,學生在造句時由課文范例引路,循序漸進,造句訓練自然順暢。
2、把單調的句子寫具體,寫完整,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色彩。
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一直強調要把話說完整,說具體。造句也是一樣的。很多小朋友僅僅認為一個句子,只要把詞語放進去,就是造句了。其實不然。“東方明珠真好看!”于是很多小朋友就有“蘇州真好看!”“觀前街真好看!”造句毫無意義也有創意。于是在造句之前,我首先就給“好看”加了一個定位,“怎么樣好看,好看到什么程度!”同時我舉了個例子:“這個小姑娘真好看,美得像朵花一樣。”要把好看的程度說具體,說形象,那造的句就非常的生動,有血有肉。小朋友頓時就心領神會:“東方明珠五光十色,像一個發光的寶塔,真好看。” “蘇州小橋流水,好看極了!”“媽媽買了漂亮的衣服,穿起來像公主,十分好看!”……這樣,造句不僅有了創意,讓人覺得非常得形象。還引導學生體會,什么時候“東方明珠”是最好看的呢?是在晚上。那我們也可以說:“黃浦江邊的東方明珠在晚霞的映照下,格外的好看。”由此詢問小朋友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把這個句子補充得再具體些?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加上什么時候;有的說:加上什么地方;有的說,加上為什么這么好看。由此我再讓學生進行造句,描述性的造句就非常的精彩!
3、區分詞語的感情色彩。
有的學生在造句時,只考慮詞語本身,不注意句子的感情色彩,缺乏思想性、邏輯性,不合事理,甚至有消極思想。有的小朋友造句時說:“小朋友打架真精彩!”“我一腳把門給踢壞了!”當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老師需要適時地給予糾正和引導,“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學生的情感態度,避免一些錯誤的思想,引導孩子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4、教師適時的評價,將是促進學生創作的動力。
低年級的孩子比較重視老師的看法,老師翹起大拇指或者貼個紅花,他們就高興地不得了。針對這種心態,老師可以采取“鼓掌表揚”“翹大拇指”“打五角星”等方法。如請在“描紅、瞄準、小貓、喵喵叫、鐵錨”這五個詞語中選擇一個詞語來說句話。有的小朋友就把這五個詞語中的幾個連在了一起:“我在桌子上描紅的時候,小貓在桌子下喵喵叫!”我就狠狠地表揚了這位同學,于是很多同學學會了把幾個詞語串成一句生動的話。
除此以外,教師對學生的“耳濡目染”也是相當重要的;诘湍昙墝W生的的生活閱歷淺,詞匯不夠豐富,那就要豐富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擴展其知識面。有些詞語往往很難下確切的定義;有些詞語的使用、搭配,帶有習慣性。對學生而言,只能多聽多看,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刹扇身棿胧阂皇“耳濡”。教師在講話時有意識地反復變換句式和內容,并且使用學生剛剛學過的、特別是要求用來造句的詞語,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詞語的意思,體會它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圍。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耳朵聽來的信息,不需經過左腦的加工處理,就可以進入右腦貯存起來,因而比單純用視覺獲得的信息記得快,記得長久。二是“目染”。號召學生多讀書報。閱讀不但加深對學生的詞語的理解,而且能獲取表達(包括造句)的素材。這就是閱讀面廣的小朋友造句不困難的原因所在。老師不可忽視對學生進行“課外”的訓練。對那些表達能力比較好的或者有很大進步的進行表揚,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造句教學從指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范例的模仿、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到造句的批改,教學環節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緊密聯系,有機地組成了造句指導的全過程。造句是寫作的初期,只有造句生動有趣了,才能把這些有趣的造句,連成一篇生動的文章。
童言無忌 篇3
小孩子們由于思維比較單純,因此平時說話常常毫無顧及,有時所說出的話不僅僅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還會使父母也跟著尷尬,嚴重者還會對自己造成麻煩,以下就來具體的看下吧!
“童言無忌”的潛在危險
前天帶童童在前面的一個小區的健身器材上玩,童童突然大聲地問我:“媽媽,阿姨為什么不穿鞋呢?”這時我才發現,旁邊的一位姑娘正脫了鞋光著腳丫坐在健身器材上打電話呢。童童這么一說,讓那位姑娘有點尷尬,穿上鞋坐到了一邊。
旁邊的一位奶奶笑了,走到我們的身邊說:“孩子真的是太純真了,從不考慮太多。”隨后老人就和我們攀談了起來,她講了一個新聞:在公交車上,有個小偷在偷一個女的錢包,當時車上有很多人,也許有人看見了并沒有說,但是有個小女孩兒看見了,就用那天真無邪的聲音問媽媽:“媽媽,為什么那位叔叔拿別人的錢包呢?”當這個稚嫩的聲音響起時,提醒了那位女士,小偷的行為沒有得逞,他的丑惡行徑反而與孩子的天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小偷一下子惱羞成怒,舉起了匕首刺向了那個小女孩,然后逃下了公交車。
聽完老人講的這個事情,我心里一緊,可憐了那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兒,一句童言無忌的話,卻讓她死于非命。更可憐公交車上的那群人,竟然連一個小女孩兒都不如,面對歹徒的尖刀都選擇了沉默,眼睜睜地讓壞人從車上逃走。
對于童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還把握不好做事的場合、條件和限度,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和控制力還比較弱。相反,探究欲望卻很強。所以,他們哪怕在公共場合,也不會受到限制。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里那說真話的小男孩,大概也就是這個年齡。他們并不知道如果說真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會影響到別人的情緒、心理。
童童現在剛剛是會使用語言的開始,也是童言無忌的開始。對于孩子在家里的童言無忌,我會把它當做是孩子成長中的童言趣語來欣賞,但對于孩子在外面的令人尷尬的童言無忌,就要慢慢讓他了解別人的反應和感受,這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情商教育。
口是心非要低調處理
吃飯時,我不小心地掉了菜在桌上,果很嚴肅地批評我,“浪費!不要浪費哦,錢買的哎。”我虛心接受批評,承認認錯。果自己吃飯,一勺勺地盛自己愛吃的菜。盛得太多,菜總是掉了一桌子,我也用同樣的話“反擊”他,可他無動于衷。
孩子是天生的偷學大師,信手拈來,易如反掌。孩子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當大人犯著同樣的錯誤時,他會“興風作浪”,拿來“施教”。
我也發現了一些處理孩子“口是心非”,幫助孩子實現“順從”的兩個小技巧。
1.當我們察覺到孩子的“任性”、不順從或言行不一時,切不可大驚小怪,更不要大發雷霆。因為不當的說教語言,很可能成為孩子反擊的“武器”。
一天,大家一起吃晚飯。果用勺子盛了一塊辣椒,放進他自己的碗中。如果這時,我表現得異常激動,“果果,媽媽不是跟你說過,辣椒很辣,小朋友是不能吃的。”果不但不會順從于我,可能還會反駁我,“不辣,一點兒都不辣。”我使用了另一種說話的方式,“果果,你想吃辣椒啊。你先把辣椒給媽媽吃,媽媽看看辣不辣,好嗎?”“好。”“啊,好辣啊。媽媽不敢吃了,你給爸爸吃吧。”辣椒確實很辣,我的表情沒有說謊。“好,辣爸爸。呵呵。”他用勺子盛了一塊更大的辣椒放進爸爸的碗里。爸爸也露出了辣得要命的表情,果樂了,也不敢吃辣椒了。
2.面對孩子的不順從舉動,不妨采用淡化處理的方式,孩子自識無趣,也會作罷。還有一種積極接納的方式,接納孩子嘗試性的“任性”,嘗試是為了感知對與錯。
當孩子的手很臟時,如果我說“不要把臟手放到衣服上”,孩子可能會直接把臟手放到我的衣服上,而且一次兩次的這樣去做。我沒有制止,而是攙著他的手去洗手間。用行動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比用語言告訴孩子什么是錯的來得更直接明了。而孩子的相反行徑也會自然而然地停止。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知道皇帝的新裝,在大家們一片的歡呼聲中,只有誠實天真的孩子說出了真話,看完此文章,相信父母們都會得到一定的啟發,希望媽媽們對于孩子們的童言都能夠做到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