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們安排一個有意義的暑假(親子成長教育)
雖然目前離小孩子們放暑假還有一段的時間,但是大部分的家長已經開始張羅著如何讓孩子們的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拋棄傳統式的教育方法,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家長們的相關安排吧!
“拒絕”學業
親子網,盡管現在的孩子在學業上仍然能夠感受到壓力,但毫無疑問,隨著文化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走進大學校園、接受高等教育。在未來本科生、研究生遍地開花的情況之下,我們的孩子靠什么勝出?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通過大學入學考試,你僅僅是具備了參與游戲的資格,但是決定你是否能夠勝出的卻是你的“社會情緒能力”。2008年美國社會勞工部對30家頂級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了調查,評估什么樣的人才是最佳和最有升職潛能的雇員,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聰明和非常有能力”居然只排到了第四位,前三是:忠誠、責任感、自信心。
顯然,在充斥著作業與考試的平時,孩子很少有機會關注社會能力和情緒能力相關的知識,并有意識地發展相應的技巧。假期就成了非常合適的時間。家住鼓樓區的陳先生是一位有海外生活經歷的it工程師,給他的4歲和7歲的一對兒女都選擇了齙牙兔兒童情商訓練營,在他看來,孩子所具備的自信心、挫折抵抗、自律、獨立性遠比期末排名更重要。
快樂與眼界
中國上一代人的教育觀點基本上符合“虎媽式”的調調:“聽話、服從、別惹事、按我說的做”,如今的父母則更注重孩子的特長發展,孩子穿梭在興趣班之間,到了暑假,也是如此,外語、美術、小作文樣樣上。但“酷爸酷媽”卻完全不會這樣做,在他們看來,假期奔波于這么多班,對孩子簡直就是折磨,事實上,孩子們對相當一部分的興趣班,完全沒有興趣,也絕對不可能發展成一技之長。另外,假期本來就是獲取積極情緒、平衡學習生活壓力的時機,這種積極情緒的積累也會為開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快樂”和“開拓眼界”變成“酷爸酷媽”關注的兩個因素,這與外國孩子過暑期的方式相同。在美國,最受孩子歡迎的活動,就是各式各樣的社會活動俱樂部和童子軍活動,包括露營、參觀銀行和警察局、學做面包、到湖邊清理雜物等,這些活動不是說教,或者非要兒童掌握某一技藝,更強調的是在這樣的經歷中開拓眼界,參與社會,增長體驗。
要交朋友
親子教育,今天,沒有那個父母再低估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對自身成長的影響。事實上,我們沒有聽說哪個孩子是由于智商問題而退學,他們不是與老師相處不好,就是被同學排斥。從小學階段起,孩子的重心慢慢從父母轉移到同伴,可以說,人際交往能力是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部分。研究人員發現,社會上普遍存在“十名現象”,就是那些在社會上被認為是成功的人,學生時代的成績排名都是在十名左右,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孩子更注重發展人際技巧和社會能力。但是,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卻因人而異,盡管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社交萬人迷,大部分孩子對特定社會環境人際間的“奇怪”約定和技巧還需要學習和練習。“酷爸酷媽”顯然意識到了這點,在暑期,他們就會為孩子精心選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營或活動,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孩子在心理的健康發展上打下堅實的基礎。